今年,是(shi)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建馆(guan)40周年。
它是(shi)全国最早、世界上(shang)最大的(de)文学类博物馆(guan),有作家文库142座,出版社文库12座,现(xian)有馆(guan)藏品98.04万件,其中文物20.35万件,定为国家一、二、三(san)级珍贵文物的(de)有785件。2024年,它被评(ping)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guan)。
遥想四十年前——1985年1月5日,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正式宣告成立;3月26日,开(kai)馆(guan)典礼(li)隆重举行。而今,大家不仅能在文学馆(guan)看到珍贵且丰富的(de)手稿、书信、实(shi)物、书籍(ji)、字画,还能听(ting)到跨越时空的(de)作家的(de)声音(yin),文学的(de)声音(yin)。
此地(di)江河浩荡——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建馆(guan)40周年回顾展
3月26日,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建馆(guan)40周年座谈会在京(jing)举行。中国作协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张宏森说,站在新(xin)的(de)历史起点,大家要将(jiang)先辈的(de)文学理想熔铸为奋进的(de)力(li)量,让(rang)每一页(ye)手稿都(dou)跃动中国式现(xian)代化的(de)脉搏,让(rang)每一场展览(lan)都(dou)闪(shan)耀学问自信的(de)光芒,努力(li)书写文学馆(guan)事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de)新(xin)篇章,为建设(she)学问强国、推进中国式现(xian)代化贡献文学力(li)量。
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建馆(guan)40周年座谈会
先辈的(de)文学理想
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是(shi)从巴金先生的(de)一纸倡议中启航的(de)。
1978年春天,巴金先生在与《人(ren)民日报》编辑姜(jiang)德明(ming)的(de)交谈中首次提出建立文学资料馆(guan)的(de)设(she)想。他痛(tong)心(xin)于特殊历史时期文学资料的(de)大量损毁,深感(gan)这些资料是(shi)文学发展的(de)珍贵见证,是(shi)国家和民族的(de)精神财富。
1980年12月,巴金先生写下(xia)建立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的(de)倡议:“我建议中国作家协会负起责任来创办一所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让(rang)作家们尽自己的(de)力(li)量帮助(zhu)它完(wan)成和发展。倘(tang)使我能够在北京(jing)看到这样一所资料馆(guan),这将(jiang)是(shi)我晚年的(de)莫大幸福(fu),我愿(yuan)意尽最大的(de)努力(li)促成它的(de)出现(xian),这个工作比写五本、十本《创作回忆录》更有意义。”
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筹建处成立照片,与会者讨论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的(de)筹办事项,围桌者右起-孔罗荪、艾青、曹(cao)禺(yu)、周扬、胡乔木、朱子奇、贺敬之。
1982年10月16日“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筹建处”召开(kai)成立会。参加会议的(de)有周扬、贺敬之、王政柱、张大中、刘(liu)白羽、艾青、曹(cao)禺(yu)、王瑶等。胡乔木等为“筹建处”挂(gua)牌。
巴金先生不仅在文字上(shang)呼吁,更以实(shi)际(ji)行动支撑文学馆(guan)的(de)筹建。他捐款15万元作为建馆(guan)基金,并陆续捐赠自己的(de)手稿、书信和8000多册图书资料。
巴金在家中整理捐赠图书
而他筹建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的(de)倡议,也在文学界激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曹(cao)禺(yu)、叶圣陶、冰心(xin)、夏(xia)衍、丁(ding)玲、臧克家、孔罗荪、萧乾等老(lao)一辈文学家的(de)衷心(xin)支撑,引发了整个文学界的(de)广泛共鸣。茅盾(dun)先生在逝世前表示愿(yuan)意将(jiang)他的(de)全部著作的(de)各种版本以及(ji)包括《夕阳》(即《子夜》)在内的(de)手稿,都(dou)交给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保存。
巴金在文学馆(guan)开(kai)馆(guan)典礼(li)上(shang)讲话
在座谈会上(shang),“人(ren)民艺术家”、原学问部部长王蒙,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原馆(guan)长陈建功,鲁迅长孙、鲁迅学问基金会会长兼秘书长周令飞(fei),巴金故居常务副馆(guan)长周立民先后表达了对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建馆(guan)40周年的(de)祝福(fu)和未来发展的(de)期待。
王蒙说,参加此次座谈会,非常怀念鲁迅、郭沫若、茅盾(dun)、巴金、老(lao)舍、曹(cao)禺(yu)等前辈作家。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对于中国作家、中国文学、中国作协意义非凡(fan)——它是(shi)大家的(de)一座宝库、一个标志、一座宫殿、一种展示、一台扬声器。
收藏过去,更面向未来
会上(shang)举行了珍贵文献捐赠仪式。中国作协原书记处书记、儿(er)童文学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束沛德,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作协主席毕飞(fei)宇,上(shang)海作协主席孙甘露(lu),阿(a)英(ying)长孙钱荣毅向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捐赠了珍贵文献,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常务副馆(guan)长王军接受捐赠,并回赠入藏证书与纪念品。
束沛德、毕飞(fei)宇、孙甘露(lu)、阿(a)英(ying)长孙钱荣毅向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捐赠珍贵文献,王军接受捐赠
孙甘露(lu)向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捐出了小说《信使之函》的(de)手稿,这部作品诞生时曾给文坛带来极大的(de)陌生感(gan)。“当年发表的(de)时候,有很多人(ren)说这怎么是(shi)小说呢?你听(ting)着还有点不服(fu)气,现(xian)在想想人(ren)家说的(de)也没错。可你的(de)写作愿(yuan)望和动力(li),就是(shi)要对既有的(de)惯例做一种陌生化的(de)努力(li)。”
毕飞(fei)宇捐出小说《玉米》的(de)手稿,他说自己对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充满了爱与感(gan)谢:“它给了我幸福(fu),它给了我荣光,它给了我未来。我相(xiang)信这可能也就是(shi)巴金先生当初要建立这个馆(guan),在许许多多目标之外的(de)一个小小的(de)目标——鼓励更多年轻作家成长,在这感(gan)受到文学的(de)快乐,在这感(gan)受到文学给编辑带来的(de)幸福(fu)。”
“所有的(de)博物馆(guan)都(dou)收藏过去,但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也面向未来。”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馆(guan)长李敬泽说,作为一个博物馆(guan),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不仅收藏过去,也收藏现(xian)在,还收藏未来,“收藏未来是(shi)什么?是(shi)创造未来。大家的(de)作家持续地(di)面向未来,大家的(de)创造最后都(dou)来到中国现(xian)代文学馆(guan)。”
在李敬泽看来,一个博物馆(guan)也绝不是(shi)建起围墙、再收进无穷无尽的(de)东西,而是(shi)要让(rang)所有的(de)宝贵的(de)学问财富在这里获得一次又一次生命。
“未来,大家需(xu)要做的(de)是(shi)让(rang)它们都(dou)活(huo)起来。对,让(rang)文物活(huo)起来。让(rang)它们能够在当下(xia)中国人(ren)的(de)精神生活(huo)、学问生活(huo)中充分地(di)发挥作用(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