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参(can)观辽宁省博物馆展览。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辽宁芭蕾舞(wu)团《花木兰(lan)》剧照(zhao)。辽宁芭蕾舞(wu)团供图
铁岭(ling)市(shi)民(min)间艺术团开展送(song)戏下乡活动。铁岭(ling)市(shi)委宣传(chuan)部供图
影片《钢铁意志》剧照(zhao)。人民(min)网供图
作为(wei)学问大省,辽宁拥有丰富的历史学问、革命(ming)学问、工业学问和民(min)族学问资(zi)源,为(wei)文艺创作提供了肥沃土壤。近年(nian)来,辽宁坚持以(yi)人民(min)为(wei)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提高学问原创力,以(yi)新经典致敬新时代(dai)。2024年(nian),辽宁共有6部作品(pin)荣获第十七届精(jing)神文明建(jian)设“五个一工程”奖,创历史新高。
“辽字号”文艺精(jing)品(pin)迭(die)出,文艺人才不断涌(yong)现
“‘开炉!’一声令(ling)下,两名(ming)工人手持钢钎奋力凿向高炉出铁口,新中国炼出的第一炉铁水喷薄而(er)出,大家欢呼沸腾起来……”这感人一幕,来自由辽宁省委宣传(chuan)部、人民(min)网股份有限企业等单位联合摄制、出品(pin)的影片《钢铁意志》。影片讲述上世纪四五十年(nian)代(dai),以(yi)劳模孟(meng)泰为(wei)代(dai)表的鞍钢工人克服重重困难恢(hui)复发展生产,有力保障(zhang)国家战略需求的故事。
“剧组先后6次深入鞍钢集(ji)团实地体(ti)验生活,最终选(xuan)定本溪湖钢铁工业遗址群(qun)作为(wei)主要拍摄场地。”导演宁海强表示,“为(wei)了还原历史的真实质感,从一张设计草图、一颗微小零件(jian),到工人们喝水的搪瓷茶缸、擦汗的毛巾(jin),每(mei)个道具、每(mei)个细节都经过精(jing)心打磨。”
辽宁坚持把精(jing)品(pin)创作作为(wei)文艺工作的中心任务,近年(nian)来,全省广(guang)大文艺工编辑深入振兴发展一线,走进生产生活深处,从人民(min)群(qun)众中汲取创作养分,创作推出一大批彰显中国特色(se)、中国风采、中国气派(pai)的“辽字号”文艺精(jing)品(pin)。
去年(nian)12月,喜讯传(chuan)来,包括《钢铁意志》在内(nei),辽宁共有6部作品(pin)荣获第十七届精(jing)神文明建(jian)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pin)奖。此(ci)外,2024年(nian)辽宁多部作品(pin)、多名(ming)个人获国家级奖项,其中2人获中国书法兰(lan)亭奖、1部作品(pin)获中国曲艺牡丹奖、1人获长江韬奋奖。
来自辽西一个小山村的剧作家李(li)铭,年(nian)轻时扛过水泥、卖过蔬菜、当过保安,但(dan)从未放弃文艺创作。“没想(xiang)到,我被辽宁省学问艺术研究院破格(ge)录取,从一个农民(min)工写编辑成为(wei)专业作家。”李(li)铭迄今已(yi)有两部作品(pin)荣获“五个一工程”奖。
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xu)有大批德艺双馨(xin)的艺术家。“近年(nian)来,大家把文艺队伍建(jian)设摆在突出位置,先后实施新时代(dai)辽宁文学‘火车(che)头’创作计划、启动辽宁曲艺振兴工程、设立辽宁文艺精(jing)品(pin)创作生产扶持基金,厚培文艺土壤,营造‘大师名(ming)家顶天立地,爱好(hao)者、创编辑铺天盖地’的良好(hao)生态。”辽宁省文联主席邵玉英说。
优质学问资(zi)源直达基层,百姓争当舞(wu)台主角
在“中国曲艺小品(pin)之乡”铁岭(ling)市(shi),市(shi)民(min)间艺术团平均每(mei)年(nian)送(song)戏下乡近百场。团长赵秀说,在常年(nian)送(song)戏下乡演出中,他们有3项任务,一是把戏送(song)到群(qun)众身边,二是让演员接(jie)触(chu)鲜活的基层实践和百姓生活,三(san)是为(wei)基层二人转演员、文艺工编辑提供免费专业引导。
“每(mei)一场送(song)戏下乡演出,大家演职人员都会提前去演出的村镇,去田间地头,跟村民(min)拉拉家常,听(ting)听(ting)农村的新鲜事,搜集(ji)创作素材。”赵秀先容,去年(nian)10月,由艺术团创排(pai)的铁岭(ling)秧(yang)歌戏《不了情》凭借幽默的语言、极具东北特色(se)的唱腔,荣获第十三(san)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
据统计,去年(nian)以(yi)来,辽宁省文联系统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2900余场,参(can)与的文艺志愿者达2.2万余人,服务群(qun)众50余万人。
“辽宁深入实施学问惠民(min)工程,坚持‘送(song)学问’和‘种学问’相结合,制度性推动更多优质学问资(zi)源直达基层,让各界群(qun)众在村里、在社区、在工厂、在校(xiao)园就能观赏到高雅艺术、接(jie)触(chu)到名(ming)家明星,让老百姓在社区里弄、田间地头就可以(yi)学习学问、参(can)与表演。”辽宁省委宣传(chuan)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辽宁还深入开展群(qun)众合唱展演、群(qun)众舞(wu)蹈展演等群(qun)众性文艺活动,鼓励老百姓在艺术舞(wu)台上“站C位”、当主角。
朝阳(yang)县唐杖(zhang)子(zi)村村民(min)李(li)春军怎么也(ye)想(xiang)不到,在自家菜园子(zi)里办的家庭联欢会,能变成全村人、全乡人的“村晚”,而(er)且一办就是30年(nian)。在今年(nian)的“村晚”舞(wu)台上,16个节目涵盖歌曲、小品(pin)等多种形式,演员都是周边村民(min)或者来自当地的农民(min)剧团,讲的都是身边人、身边事。“大家伙聚在一起唱歌跳舞(wu),开开心心过大年(nian),感觉这日(ri)子(zi)越来越幸福。”李(li)春军说。
整合文体(ti)旅资(zi)源优势(shi),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部部“辽字号”精(jing)品(pin)力作既赢(ying)得口碑,又赢(ying)得市(shi)场。
辽宁芭蕾舞(wu)团最初考虑将“八女投(tou)江”的故事搬上舞(wu)台时,曾引发不少质疑,这么“柔软”的艺术形式如何表现如此(ci)“硬核”的中国革命(ming)故事?“大家还是义无反顾选(xuan)择编排(pai)这部芭蕾舞(wu)剧。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用艺术的方式诠释抗联精(jing)神是大家与生俱来的使命(ming)和责任。”辽宁芭蕾舞(wu)团团长曲滋娇说。
近年(nian)来,辽宁芭蕾舞(wu)团携《八女投(tou)江》《花木兰(lan)》等一系列原创芭蕾舞(wu)剧在全国巡(xun)回演出,还走出国门(men),足迹(ji)遍布亚洲、欧(ou)洲、美洲等数十个国家,演出收入累计达6000余万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学问产业有基础、体(ti)育有优势(shi)、旅游(you)有特色(se),辽宁深入挖掘整合文体(ti)旅资(zi)源优势(shi),形成可持续的产业活力和竞争力,在繁荣学问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趁着周末,在北京工作的宋先生特意来沈阳(yang)参(can)观“丰神有仪——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gu)代(dai)人物画展”,“宋《洛神赋图》、明《竹林七贤(xian)图》等均在展出之列,精(jing)品(pin)佳(jia)作林林总总,令(ling)人大饱眼福。”他兴奋地说。数据显示,2024年(nian)辽宁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共接(jie)待观众3985.6万人次,文创产品(pin)收入达1.47亿元。
2023—2024赛(sai)季CBA总决赛(sai)、首届中国(沈阳(yang))喜剧影片周、第十二届全国杂(za)技展演……去年(nian)以(yi)来,不少重磅文体(ti)赛(sai)事和活动花落(luo)辽宁。“大家积极培育‘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sai)事去旅行’‘为(wei)了一个展,奔赴一座城’等品(pin)牌,推进文体(ti)旅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创新场景,丰富产品(pin)供给。”沈阳(yang)市(shi)副市(shi)长、市(shi)文旅广(guang)电局局长刘(liu)克斌(bin)表示。
体(ti)育赛(sai)事对学问、旅游(you)和消费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据辽宁省体(ti)育局群(qun)体(ti)处处长王海泉先容,刚刚过去的2024—2025冰雪季,全省共举办110余项、超千(qian)场次各类冰雪赛(sai)事活动,直接(jie)参(can)与者超30万人次。
做好(hao)融合文章,绘(hui)就发展蓝图。数据显示,2024年(nian)辽宁全省共接(jie)待游(you)客6.5亿人次,同比增长28.1%,旅游(you)收入6325亿元、同比增长25.9%。(本报记者 郝迎灿)
《人民(min)日(ri)报海外版》(2025年(nian)03月28日(ri) 第 07 版)
责编:侯兴川(chuan)、李(li)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