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在盛世泰科生物医药技术(shu)(苏州)有限企业实验室,工作人员往孔板里加入(ru)检测试剂。 新华社发
南都讯 记者宋承翰(han) 发自北京 3月28日,中关(guan)村论(lun)坛举(ju)行了一场关(guan)于药械监管的分论(lun)坛。国家药监局及旗下药审、器审中心均派员到场,详解中国的审评审批及监管策略,并(bing)表(biao)态,将通过改革加强与(yu)国际审评审批标准接轨,让(rang)新药好药更(geng)快在国内上市。
现 状
全国去年新批准上市药品3332件
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批准上市药品3332件,其中一类创新药48个,比2023年增(zeng)加8个;新批准儿童用药106个、罕见病药品55个。批准首次注(zhu)册医疗(liao)器械产品3363个,其中创新医疗(liao)器械65个,比2023年增(zeng)加4个。国家药监局副局长黄果特别提到,48个一类创新药中,有8个是以进口方式(shi)批准,其中有7个与(yu)欧美同步(bu)上市,1个实现中国全球首批。
黄果称,年初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guan)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liao)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liang)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充(chong)分彰显了改革决心,也更(geng)加清晰描绘了中国药品监管改革的方向:统筹高效能监管、高质量(liang)发展和高水(shui)平安全,推进科学化、法治(zhi)化、国际化,更(geng)好推动中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跨越。
举(ju) 措
将持续探索审评制度改革 加快新药好药的上市速度
黄果称,下一步(bu)将持续探索审评制度改革,加快新药好药的上市速度。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加强对创新的政策引导,加大对技术(shu)引导原则和改革配套文件的制修(xiu)订力度,尤其要结合产业的急需和监管实际,率(lu)先落地做好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药品补充(chong)申请审评审批改革,以及生物制品分段生产的试点工作,完善(shan)附条件批准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药品审评审批程序等。
“这个落实的速度会比大家想的还要快。”他(ta)说。
随(sui)后发言的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主(zhu)任周思(si)源,给(gei)出了更(geng)详尽的解读。他(ta)称,过去几年药审中心的注(zhu)册申请受理量(liang)快速增(zeng)长,技术(shu)审评类制剂注(zhu)册申请从2020年的7153件,上升到去年的15318件,在高增(zeng)长的态势下,必须确(que)保按法定时间完成审核。“大家现有的审评人员也就500多人,在这么一个压力下,大家积极想办法提高审评效率(lu),来按时限完成审评。”他(ta)说。“大家怎么服务好新药的研发,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困 境
国内临床试验审批慢(man) 参加多区(qu)域临床试验“赶不上入(ru)组”
前述国办《意见》提出,在部分地区(qu)开展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将审评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缩短为30个工作日。如何实现?
周思(si)源表(biao)示,由于审评员培训需要一定周期,仅靠增(zeng)添审评员不足以应对持续上涨(zhang)的审评需求(qiu),需要和国际接轨,适(shi)应新技术(shu)的挑战,需要通过信息技术(shu)提升,提高审评效率(lu)。国内现在迫切需要实施药品电子通用技术(shu)文档(eCTD)4.0版本,旨在解决药学资料的结构化、电子化,从而(er)通过数据管理分析工具,提高申报(bao)和审批效率(lu)。“希翼(wang)在座的各位能和大家配合,一块推动eCTD的实施。”
他(ta)提到的另一个思(si)路是,进一步(bu)推动审评技术(shu)要求(qiu)与(yu)国际协(xie)调(diao)一致,支撑企业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促进全球药物在中国同步(bu)研发、同步(bu)申报(bao)、同步(bu)审评、同步(bu)上市。他(ta)坦言,国内临床试验审批较慢(man),导致参加多区(qu)域临床试验时“赶不上入(ru)组”。同时,大的跨国企业也没有计划将早期研究放在中国开展。
谈到前述“审评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缩短为30个工作日”的改革,周思(si)源认为,表(biao)面上是时间缩短,核心则在于让(rang)申请人、临床机构、省级药监部门(men)、省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men)和药审中心一起,就临床试验审评技术(shu)标准、技术(shu)要求(qiu)、理念、机制能力建设等一起下功夫。
“只有这些方面能够真(zhen)正做到国际接轨,大家才有可能真(zhen)正实现从60到30。更(geng)重要的是,大家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临床研发生态。”他(ta)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