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业界动态
驼铃古道上的高井,表演,石景山区,京西
2025-04-15 00:10:51
驼铃古道上的高井,表演,石景山区,京西

◎户力平

京西古村落模式(shi)口已成(cheng)了网红打卡(ka)地,距(ju)此不远有个高井村,也是“驼铃古道”上一(yi)座具有数百年历史的村落。溯其渊源,多有掌故(gu)。

高井村原名枣林庄

据《北京市石景山区地名志》载:高井位于石景山区西部(bu),永定(ding)河引水(shui)渠西南,东距(ju)模式(shi)口约1公里,西北邻五里坨。地势低洼,每逢雨季,积水(shui)为患,故(gu)村民修两眼(yan)水(shui)井。为保护井水(shui)卫生,井台高出地面约2米。据云,皇(huang)帝曾(ceng)到此,见井台奇特,故(gu)赐名“高井”。

故(gu)老相传,高井村最初称枣林庄,因早年间村域(yu)广(guang)植枣树(shu)得(de)名。多年前村中曾(ceng)出土了明代《封(feng)嘉兴知(zhi)府延公墓志铭》,上面刻有“葬公于宛(wan)平县玉河乡枣林庄先茔之次”字样。延公即延顺,字致和(he),祖籍(ji)河南包家湾,后(hou)迁(qian)居顺天府大兴县明照村。官至京兆(zhao)尹(地区最高行(xing)政长官)。成(cheng)化六年(1470年)九(jiu)月去世,葬于今高井村,时称枣林庄。

有关高井的得(de)名,另有说(shuo)法。《石景山文史·村落专辑》称:“高井”之井,其实井台并不高,与(yu)普通(tong)井台并无明显区别(bie)。它(ta)位于翠云庵的右前方,与(yu)一(yi)条深三(san)米许的古河道隔河相望。据传当初挖井时,还(hai)没有形成(cheng)河道,而是一(yi)条供人行(xing)走的大道。这条大道,东连(lian)帝都(dou),西通(tong)塞外,为京西重要的运煤(mei)古道。每到汛期山洪暴发,大道被(bei)洪水(shui)冲出一(yi)条沟。山洪过后(hou),人们依然在大道上行(xing)走。久而久之,千年古道形成(cheng)河沟,那眼(yan)原本(ben)不高的井,就显得(de)“高”了起来。随着(zhe)岁(sui)月的流逝,那眼(yan)井显得(de)越来越高,“高井”由此得(de)名。

隋代时高井村域(yu)属幽州蓟县地,后(hou)属涿郡蓟县地。唐天宝元年(742年)将蓟县析(xi)为武(wu)宁、广(guang)平二县,高井属广(guang)平县。辽会同年属南京道幽都(dou)府玉河县,开泰年属析(xi)津(jin)府宛(wan)平县。后(hou)历经金、元、明、清四朝(chao)均隶属京师宛(wan)平县,1914年属京兆(zhao)地方宛(wan)平县。1928年属北平市郊五区。1952年以后(hou)属石景山区。人民公社时期曾(ceng)为麻峪大队(dui)、五里坨大队(dui)下辖的自然村。从1972年起,先后(hou)六次逐步“农转非”,而村域(yu)大部(bu)分被(bei)逐步开发。陆续建成(cheng)的道路(lu)、学校、住宅区多以“高井”而称,如高井路(lu)、高井中学、高井小区等。其中高井东小街位于高井路(lu)社区内,路(lu)长713米,环境整洁优美,被(bei)评为2022年十大“北京最美街巷”之一(yi)。

妙峰香道旁有古迹翠云庵

高井村有一(yi)座古刹(sha),名翠云庵。据清代《日下旧(jiu)闻(wen)考》载:“高井村北有翠云庵,明万历十三(san)年(1585年)造(zao)。”

《石景山地名掌故(gu)专辑》载:翠云庵占地三(san)亩许,二进院(yuan)落,山门石额镌(juan)“翠云庵”三(san)个大字,每字半尺见方。山门左(zuo)右各有一(yi)角门。进山门为一(yi)进院(yuan)落,有东西禅堂各三(san)间,耳房各一(yi)间。进二道门为二进院(yuan),二门内有影壁一(yi)座,东西禅堂各三(san)间,耳房各二间。正殿三(san)间。该庵为承恩寺下院(yuan)。

翠云庵紧邻去往妙峰山的香道,南近(jin)模式(shi)口古隘口。明清时往来京城与(yu)西山的商(shang)贾(jia)、香客(ke)多由此经过,并到该庵上香。

清代诗(shi)人查慎(shen)行(xing)曾(ceng)寻游至此,并赋《从磨石口至翠云庵》诗(shi):“乱山中有崎岖路(lu),时听征车撼石声。行(xing)过翠云尘乍少,马头(tou)麦(mai)浪绿初成(cheng)。”

由此可知(zhi),诗(shi)人是乘坐马车经过高井村的,从模式(shi)口的隘口到翠云庵,山路(lu)崎岖,时而听到车轮碾压石头(tou)的声音。行(xing)过翠云庵之后(hou),尘土明显减少,绿油油的麦(mai)浪映入眼(yan)帘,使(shi)人耳目一(yi)新。

民国年间,翠云庵的禅堂、耳房相继坍塌,仅存正殿及二进院(yuan)落的西厢房。今正殿尚存,1995年重新修葺(qi),2006年被(bei)列为石景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非遗传承百年高跷会

五里坨高井村高跷会,又称秧歌会,创立于民国初年(1912年),是京西妙峰山庙会民间香会的一(yi)种表演形式(shi)。其由高跷会和(he)小车会组成(cheng),文武(wu)兼备,尤以高跷会为盛,有个人技巧表演、角色配合表演、集体表演三(san)种形式(shi)。

个人表演动作有蝎(xie)子勾、抱月、背剑、劈叉、鹞(yao)子翻身等。角色配合表演舞蹈形式(shi)有跳高凳(deng)、跳八仙桌等。集体表演由最初的12个角色发展到14个,舞蹈形式(shi)有推磨、推车、拉骆驼、麒麟送子等。

五里坨高井高跷会不唱秧歌曲调,表演者足登高跷,以表演各种高难惊险舞蹈动作为主,技艺精湛。表演起来具有动势风采,既惊险又妙趣横生,曾(ceng)多次参加妙峰山香会,在京西一(yi)带具有很高的知(zhi)名度,已被(bei)列入石景山区非物质学问遗产项目。

热电(dian)厂冷却(que)塔大烟囱(cong)成(cheng)地标(biao)

说(shuo)到高井村的地标(biao),当属村域(yu)内高井热电(dian)厂高高耸(song)立的三(san)根大烟囱(cong)和(he)四座巨大的冷却(que)塔了。

高井热电(dian)厂始建于1959年底,是国家第一(yi)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yi)。于1961年4月完成(cheng)了全国第一(yi)台高温高压的十万千瓦机组的安装(zhuang)调试(shi),并向首都(dou)电(dian)网供电(dian)。建厂60多年来,已成(cheng)为北京西部(bu)最重要的电(dian)源支撑点和(he)热源点,被(bei)誉为首都(dou)的“光明之乡”“动力之乡”“能源之乡”。

高井路(lu)南侧矗立的四座巨大冷却(que)塔,其三(san)座高约150米,而路(lu)北的三(san)根大烟囱(cong),高约120米,直耸(song)云天,甚为壮(zhuang)观,是京西特有的地标(biao)性建筑。

最新资讯
  • 平塘县者密镇
  • 魏县牙里镇
  • 上饶县旭日工业园区
  • 上林县
  • 齐河县仁里集镇
  • 田家庵区淮滨街
  • 陆丰市东海街
  • 潮南区陈店镇
  • 应县金城镇
  • 天宁区兰陵街
  • 庄浪县
  • 普定县
  • 山阴县北周庄镇
  • 永胜县三川镇
  • 龙南县九连山
  • 万全县郭磊庄镇
  • 桐庐县凤川镇
  •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都濡镇
  • 邢台县将军墓镇
  • 桐庐县百江镇
  • 河南中青综合资讯
  • 游戏百科综合资讯
  • 快云游综合资讯
  • 快云综合资讯
  • 祁东综合资讯
  • 郴州综合资讯
  • imtoken
  •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