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对(dui)中国影片而言是一(yi)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中国影片诞生12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正在举(ju)行(xing)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影片节以(yi)一(yi)场场精心策划的学问盛宴,向中国影片双甲子的辉煌历程深情致敬,也让人们在光影交织(zhi)中回溯历史、展(zhan)望未(wei)来,深刻感受到中国影片的独特魅力与无限(xian)活力。
从开幕式上经典影片(pian)的时空对(dui)话,到“致敬”单元(yuan)的光影重现(xian),再到中国影片诞生地的时代回响,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影片节不仅是对(dui)中国影片120年历程的回望,更是对(dui)新时代影片产业高质量发展(zhan)的生动注解。
时空对(dui)话 彰显学问自信
4月18日,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zhan)中心,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影片节开幕红毯上,百余位国内外嘉宾盛装出(chu)席(xi),近30部佳作的主创齐(qi)聚一(yi)堂,共同(tong)见证这一(yi)影片盛会。北影节红毯特别策划了致敬环(huan)节,以(yi)世(shi)界影片诞生130周年、中国影片诞生120年的光影为轴,呈(cheng)现(xian)跨越世(shi)纪的银幕巡礼。
欧阳娜娜、兰(lan)天(tian)奇优雅亮相,用悠扬的旋律拉开影片时光之旅的序幕;谭孝曾、谭正岩父子携手登台,重新演绎《定军山》的桥段,瞭望两甲子岁月;李小萌、余少群(qun)化身《马路天(tian)使》,唤起旧日情怀(huai);钟欣潼、汪东城共赴《罗马假日》,尽显浪漫风情;黄恺杰(jie)从《精武(wu)门》走出(chu),气势如虹;张(zhang)雨绮、许魏(wei)洲携手走过《花样年华》,尽显复古韵(yun)味;张(zhang)艺凡致敬《卧虎藏龙(long)》,在月光之下翩翩起舞。而《流浪地球(qiu)》团队与60个“哪吒”和“敖丙”的压轴登场,则寓意着中国影片薪火相传,未(wei)来可期。
北影节的开幕式典礼更以(yi)一(yi)场“光影120年”主题秀,向中国影片120年岁月深情致意。当《渔光曲》的经典旋律响起,与改编(bian)而成的《跟着你到天(tian)边》温婉相合,在那英(ying)的演唱中唤醒跨越年代的情怀(huai),仿若一(yi)曲银幕史诗的序章。八(ba)十余部中国经典影片(pian)片(pian)段串联成流动画卷,从黑白影像到彩色光景,每一(yi)帧皆承载着时代记忆(yi)与民族(zu)情感。幕后剧照如光影万花筒般变幻,诉说着影片人默(mo)默(mo)耕耘(yun)的身影,昭示着中国影片走向世(shi)界舞台的坚定步履。
在名为《中国动画合力生光》的环(huan)节,中国动画的辉煌历程以(yi)绚烂童趣的方式娓娓道来。来自七(qi)色光艺术团的孩子们与青年演员(yuan)化身经典角色轮番登场——孙悟空挥舞金箍棒领(ling)衔登场,1979年《哪吒闹海》中的哪吒与今年《哪吒之魔(mo)童闹海》中的哪吒跨时空同(tong)台,经典场景在孩子们纯真的演绎中重现(xian)。从《邋遢大王奇遇记》到《猪猪侠》,从《舒克和贝塔》到《喜羊羊与灰太狼》,还有由7个机器人扮演的葫芦娃,几代人记忆(yi)中的动画形象从屏幕里跃上舞台。从1961年《大闹天(tian)宫》享誉国际舞台,到今年《哪吒之魔(mo)童闹海》点燃全球(qiu)影市(shi),半(ban)世(shi)纪光影长路,是几代动画人接(jie)续拼搏、笃定前行(xing)的结晶。代表(biao)中国动画发展(zhan)里程碑的角色与幕后影像次(ci)第铺展(zhan),在致敬经典的同(tong)时,也见证着新时代动画的崛起与蜕变。
这些独特的设计像是一(yi)场跨越时空的光影对(dui)话,让所有人沉浸(jin)在中国影片的魅力之中,感受着经典与未(wei)来的碰撞。本届北影节天(tian)坛奖评委陈(chen)冲说:“影片是造(zao)梦的艺术,投身其中仿佛(fo)也经历了一(yi)个同(tong)样绵长而幸福的美梦。回想起来,我的18岁生日就是在《小花》摄制组中度(du)过的,从这场特别的‘成人礼’开始,影片一(yi)直陪伴着我。恰逢中国影片诞生120周年、北京国际影片节十五周年,我有幸参与其中,为中国影片的下一(yi)个百年贡献微小力量,见证更多属于中国影片的奇迹时刻。”
用影片经典打造(zao)当代学问新场景
如果说开幕式用光影与角色复刻,向中国影片献上了一(yi)封情书,那么“致敬·修复”单元(yuan)则是对(dui)影片学问遗产的深度(du)守护。北影节策展(zhan)人沙丹表(biao)示,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影片节“致敬·修复”单元(yuan)通过中国经典影片(pian)的修复与展(zhan)映,串联起跨越时空的光影记忆(yi)。其中,中国影片的“活化石”《神女》4K修复版,不仅呼应了中国影片的历史厚度(du),更展(zhan)现(xian)当代技术对(dui)学问遗产的传承之力。这部1934年的经典影片,历经九十年岁月侵蚀与两代修复师的匠心打磨,从2K到4K,从双声道到5.1声道的音效(xiao)升级,成为技术与艺术双重进化的见证。影片(pian)今年在柏林影片节经典单元(yuan)的亮相,让国际观众惊叹于吴永刚的构图美学与阮玲玉的表(biao)演神韵(yun),印证了“铁盒里的学问大使”跨越时代的生命力。
第十五届北影节的策展(zhan)智慧,在于以(yi)经典老片(pian)的修复影像构建多重时空对(dui)话。其中,宁瀛1995年的《民警故(gu)事》以(yi)4K修复版重现(xian)上世(shi)纪80年代末的北京肌理,非职业演员(yuan)的质朴表(biao)演与胡同(tong)砖(zhuan)墙的旧色,构成城市(shi)记忆(yi)的视觉坐(zuo)标。这部宁瀛导演“北京三部曲”中的佳作,因4K修复技术获(huo)得新生,与《神女》形成跨越岁月的互(hu)文。
此(ci)次(ci)北京国际影片节的“北京展(zhan)映”特别策划“两甲子的喝彩:中国影片特展(zhan)”,带领(ling)观众将视野探向中国影片的更早源头。1922年的《劳(lao)工之爱(ai)情》作为现(xian)存最早的无声故(gu)事片(pian),其4K修复版是中国影片资料馆的“镇馆之宝”;1927年的《盘丝洞》:是现(xian)存最早改编(bian)自《西游记》的古装神怪片(pian),曾一(yi)度(du)失传,后于2014年由挪威国家图书馆寻获(huo)并归还中国,于2024年回归十周年之际完成4K修复,本次(ci)放映为该版本世(shi)界首映。
经典修复的价值(zhi),不止于历史重现(xian),更在于创造(zao)当代学问新场景。北影节将《劳(lao)工之爱(ai)情》配以(yi)现(xian)场音乐(le)演出(chu),让默(mo)片(pian)节奏与即(ji)兴旋律碰撞;而《那山那人那狗》《少林寺》等修复版搭配主创交流,使得经典影片从史料转(zhuan)化为可触摸的学问体验,衍生出(chu)票(piao)务、版权、学术研究(jiu)的复合价值(zhi)链。
北影节用科技之光擦(ca)亮影片史的年轮。两甲子的岁月长河中,这些重获(huo)新生的胶片(pian)不仅是行(xing)业技术的里程碑,更是民族(zu)学问基因的载体,也是对(dui)中国影片120周年最好的庆贺。
影片诞生地与时代共振
4月19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影片节“中国影片诞生120周年纪念活动暨《云(yun)雀叫天(tian)录》见面会”在北京大观楼影城举(ju)办。1905年,中国第一(yi)部影片《定军山》在北京大观楼放映,开启一(yi)段光辉灿烂的中国影片史。从放映京剧表(biao)演片(pian)段,到如今3D、4K等高格式的应用,中国影片走过120年的精彩历程,不仅融入(ru)各(ge)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也描(miao)绘(hui)出(chu)中华民族(zu)砥砺(li)前行(xing)的壮丽画卷。120年后,中国影片诞生120周年纪念活动特别于北影节期间重回中国影片诞生地举(ju)办,有着重要意义。
一(yi)层展(zhan)厅里,《定军山》剧照与古老放映机诉说着起源故(gu)事,观众可以(yi)体验胶片(pian)放映与“拉洋片(pian)”等传统技艺;二层影厅中,“中国影片第一(yi)厅”与现(xian)代化3D影厅并存,形成“一(yi)楼品(pin)历史,二楼观当下”的时空对(dui)话。
近年来,北影节“北京展(zhan)映”推出(chu)“幕力所集”单元(yuan),是国内影片节展(zhan)推动剧集类(lei)和演出(chu)现(xian)场类(lei)作品(pin)纳入(ru)展(zhan)映类(lei)别的重要尝试。活动现(xian)场,取材于《定军山》主角谭鑫培生平的京剧精品(pin)剧集《云(yun)雀叫天(tian)录》举(ju)办见面会,北京市(shi)广(guang)播电视局副局长王志现(xian)场推介这部北京市(shi)广(guang)电局重点自主项(xiang)目,剧集总监制曾映雪、总制片(pian)人李基业、编(bian)剧王要及领(ling)衔主演张(zhang)一(yi)山、谭卓登台,以(yi)“重回大观楼”的时代礼赞,向全网观众推介这部致敬影史、弘扬国粹的匠心之作。
今年北影节的“北京展(zhan)映”特别推出(chu)“京剧影片工程”系列专题,精选出(chu)十部京剧影片在大观楼影城特别展(zhan)映。此(ci)外,大观楼影城也正在与“京剧影片工程”共同(tong)策划京剧影片的常态化放映,在“中国影片诞生地”与观众共同(tong)回望中国影片的源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学问的独特魅力。
大观楼影院负责人于超表(biao)示,大观楼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但并未(wei)困守于旧时光。影院在保护与创新中探索(suo)出(chu)一(yi)条(tiao)独特路径,开发了影片周边产品(pin),并与大栅栏商圈紧密联动,成为文旅融合的鲜活案(an)例,让这座历史悠久的影院从“学问地标”升级为“生活方式目的地”。
北京影片产业发展(zhan)写就优秀成绩单
1905年的影片《定军山》既是中国影片的起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学问与现(xian)代科技的初(chu)次(ci)碰撞。2025年,同(tong)样是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学问与当代科技的动画影片《哪吒之魔(mo)童闹海》,以(yi)超156亿元(yuan)的全球(qiu)票(piao)房跻身全球(qiu)影史前五的成绩,为中国影片攀登艺术和产业高峰献上了一(yi)份里程碑式的答卷,也为重塑新大众文艺的范式,构建现(xian)代精神生产新体系,注入(ru)了强(qiang)劲(jin)的动力。中国影片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邓光辉认为:“从《定军山》到《哪吒2》,中国影片从跟跑(pao)到与影片大国并跑(pao),再到如今展(zhan)现(xian)出(chu)领(ling)跑(pao)之势,每一(yi)部都彰显出(chu)中国影片的历史主动和时代担当,镌刻着一(yi)代代中国影片人接(jie)续奋斗的豪(hao)情与追逐梦想的壮志。”
而北京作为中国影片的诞生地,也在以(yi)优异的影片发展(zhan)成绩单为中国影片120周年献上了一(yi)份厚礼。4月19日,北京影片家协会副主席(xi)尹鸿在北影节上发布了《2024北京影片产业研究(jiu)报告》,报告显示,北京已经成为全国影片创作的制高点,“2024年,北京立(li)项(xiang)影片775部,占全国立(li)项(xiang)总量四分之一(yi);2024年,前十部国产影片票(piao)房排行(xing)榜中,京产影片占了四部,而且在票(piao)房过亿影片之中,京产影片占了三分之一(yi),不仅票(piao)房成绩好,更重要的是这些影片在全年‘五个一(yi)工程’奖到金鸡奖、百花奖都屡(lu)次(ci)获(huo)得各(ge)种各(ge)样的奖励。”
同(tong)时,北京也是全国影片市(shi)场的风向标,尹鸿表(biao)示,北京去年影片票(piao)房达到了20.9亿,占全国总票(piao)房的近5%。北京的人均(jun)观影人次(ci)超过了1.8次(ci),在各(ge)大城市(shi)当中领(ling)先,“北京人爱(ai)影片、看影片是一(yi)个悠久传统”。
中国影片的120年,是一(yi)部关于“传承与创新”的宏(hong)大叙事。那些藏在光影里的学问基因、刻在角色里的精神密码(ma)、融在故(gu)事里的时代记忆(yi),始终是中国影片最珍(zhen)贵的财富,而北影节对(dui)岁月的致敬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正如尹鸿所说,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迈向2035年,建成世(shi)界影片强(qiang)国目标的关键节点,“明年,新的十年征程即(ji)将开启,在这个重要时刻,北影节将热爱(ai)影片、扎根影片的人汇聚在一(yi)起,相信在各(ge)方支撑(chi)下,大家携手奋进,为中国影片的高质量发展(zhan)贡献更多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