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3月30日电(记者钱铮)龋齿(chi)一般被认为是口腔内细菌分解(jie)糖,产生的酸(suan)腐蚀牙齿(chi)造成的。而日本一项新研(yan)究显示(shi),真菌中的念珠菌和其(qi)他(ta)导致龋齿(chi)的病原(yuan)菌一样在厌氧环境(jing)中也(ye)能利用(yong)糖产生酸(suan),且氟(fu)化物抑制念珠菌产生酸(suan)的效果比较差。这表明真菌也(ye)有引发龋齿(chi)的风险。
健康(kang)人的口腔和肠(chang)道(dao)内也(ye)存在念珠菌,通常(chang)不会(hui)引发健康(kang)问题。当免疫力下降时,念珠菌可能引发感染。念珠菌是好氧菌,而发生龋齿(chi)的牙垢内部氧气很少。念珠菌在厌氧环境(jing)中的活动情况尚无充分的研(yan)究。
日本东北大(da)学日前发布资讯公报说,该校研(yan)究团队以念珠菌属的白(bai)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为对象,测定它们在厌氧环境(jing)和好氧环境(jing)中的增殖和产生酸(suan)的情况,以及是否会(hui)被氟(fu)化物抑制。
实验显示(shi),念珠菌在厌氧环境(jing)下虽然不增殖,但会(hui)继续代谢并产生酸(suan)。这表明即使在龋齿(chi)发展的口腔缺氧环境(jing)下,念珠菌也(ye)有可能继续产生腐蚀牙齿(chi)的酸(suan)。而且念珠菌产生酸(suan)的过程几乎不受氟(fu)化物影响。
氟(fu)化物被广泛用(yong)于预防(fang)龋齿(chi),不仅能强健牙齿(chi),还能抑制细菌产生酸(suan)。而本项研(yan)究显示(shi),与导致龋齿(chi)的细菌相(xiang)比,氟(fu)化物对念珠菌影响不大(da)。
公报说,本项研(yan)究提示(shi)真菌是龋齿(chi)的一种新风险因素。以往预防(fang)龋齿(chi)都是以细菌为对象,今(jin)后有必要研(yan)发包括真菌在内的口腔内微生物平(ping)衡的新预防(fang)方法。
研(yan)究相(xiang)关论文已在线发表于英国《口腔微生物学杂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