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luo)周(zhou)编剧作品(pin)展演系列活动”于4月13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ci)展演以六大剧目展演进(jin)行跨(kua)越时空的戏剧对话。
唐人笔记传说(shuo)舞(wu)台上“复活”
4月13日,作为展演的首场演出,昆(kun)剧《六道图》在梅兰芳(fang)大剧院上演。作为江苏艺术基金2024年度(du)资(zi)助项(xiang)目,该剧取材于唐人笔记中(zhong)“吴道子嫉(ji)妒画坛新秀皇甫轸继而买凶杀人”的传说(shuo),编剧罗(luo)周(zhou)重构故事,讲(jiang)述了卢(lu)罂公以生命(ming)帮助学(xue)生吴道子感受地狱苦厄,最终绘成《六道图》的动人故事。
《六道图》舞(wu)台风格极简,仅有一桌两椅(yi)和(he)两名主要演员,却通过精湛的表演和(he)深刻的内涵(han),打(da)动了现(xian)场观(guan)众。著名昆(kun)剧表演艺术家石小梅饰(shi)吴道子,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李政成饰(shi)卢(lu)罂公,两位艺术家的精彩(cai)演绎,使得角(jiao)色形(xing)象生动鲜活。石小梅在创作初期曾长时间无法捋顺人物内心,但最终通过共情吴道子的煎熬,找到(dao)了人物的支点(dian),将(jiang)角(jiao)色演绎得淋(lin)漓(li)尽致(zhi)。
在剧中(zhong),卢(lu)罂公明知酒有毒却饮下,为了让吴道子真实感受“地狱”之苦,从而画出《六道图》的最后一个“地狱道”。吴道子在恩师的有意刺激下,隐瞒了酒有毒的事实,请恩师饮下毒酒,之后痛苦、纠结,最终成就了《六道图》。在罗(luo)周(zhou)看来,“在《六道图》里,最痛苦之时,竟(jing)然也是艺术家最快意之时。这个晚上发生了很多事:彷徨、绝(jue)望、重逢、甜美的记忆、蜂刺般的当(dang)下、鸩毒、杀戮、癫狂(kuang)……然后,夜晚过去了,天边升起晨曦,染在狂(kuang)舞(wu)墨痕(hen)的粉墙上。”
76岁石小梅再度(du)登台
76岁高龄(ling)的石小梅再度(du)登台,牵动着(zhe)戏迷的心。许多年轻(qing)的南京戏迷追到(dao)北京观(guan)看演出,用罗(luo)周(zhou)的话说(shuo),“这部作品(pin)是为石老师量身定做(zuo)的”。石小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吴道子遭遇的创作瓶颈和(he)内心的矛盾、纠结,艺术家多多少(shao)少(shao)都会有,她在创作过程中(zhong)不断地思考,最终找到(dao)了与吴道子的共同点(dian),完成了这部作品(pin)。她表示,看到(dao)现(xian)场这么多的年轻(qing)戏迷,她深感自己多年坚守舞(wu)台是一件特别正确和(he)有价(jia)值的事情。
对于“扬剧王子”李政成来说(shuo),《六道图》是他出演的第一部原(yuan)创昆(kun)剧作品(pin)。他说(shuo):“艺术是无界限的,我一直都在学(xue)习的路上。这部戏意义非(fei)凡,和(he)石老师的合作真的是‘大手牵小手’,拉着(zhe)我一起走。”
罗(luo)周(zhou)作品(pin)剧种多样 各美其美
“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luo)周(zhou)编剧作品(pin)展演”由中(zhong)国戏剧家协(xie)会、中(zhong)国艺术研究院、中(zhong)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学问和(he)旅游厅、江苏省文学(xue)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戏剧家协(xie)会、《剧本》杂志、江苏省戏剧文学(xue)创作院承办。作为第四届紫(zi)金学问奖章获得者,罗(luo)周(zhou)至今已(yi)创作戏剧作品(pin)120余部,其中(zhong)80余部被(bei)搬上舞(wu)台,30余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各种门类项(xiang)目资(zi)助。其作品(pin)广泛涉猎京剧、昆(kun)剧、锡剧、扬剧、黄梅戏、越剧、汉剧、楚剧、粤(yue)剧、秦腔等(deng)众多剧种,涉及大舜、孔子、谢安、张若(ruo)虚、李白、苏东坡、顾炎(yan)武、梅兰芳(fang)等(deng)众多人物。她曾三次(ci)获得中(zhong)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六次(ci)获得田汉戏剧奖剧本奖,在戏剧文学(xue)领域令人瞩目。
在展演期间,罗(luo)周(zhou)编剧的扬剧《郑(zheng)板桥》、闽剧《幻戏图》、秦腔《无字碑》将(jiang)于4月14日、17日、20日在梅兰芳(fang)大剧院上演,昆(kun)剧《世说(shuo)新语》将(jiang)于4月16日在中(zhong)央(yang)戏剧学(xue)院实验(yan)剧场上演,越剧《织造府》将(jiang)于4月21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同时,还将(jiang)举行罗(luo)周(zhou)编剧作品(pin)研讨会,邀请多位国内戏剧界权威专家围(wei)绕罗(luo)周(zhou)的创作成果展开研讨,推动戏剧理论体系的深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ji)/刘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