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当天,科普中国说“多维地球 寰(huan)宇共生”地球日专场直播活动举办。2024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获得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jiu)院首席科学家卢琦等(deng)多位科学家受邀与观众(zhong)交流,从林草保护、地质(zhi)遥感、极地探(tan)索和深海科考等(deng)不同角度分(fen)享了守护地球的实践与思考。
身(shen)为三(san)北工(gong)程研究(jiu)院院长,卢琦通(tong)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荒(huang)漠化(hua)防治从“黄”变“绿”的显著成效。他强调,中国提(ti)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彰(zhang)显了我国在(zai)全球生态(tai)治理中的重要贡献(xian)。他解析了中国治沙的“秘(mi)笈”:一是我国从2001年就(jiu)颁布了目前仍是全球第一部专门为防沙治沙做的法(fa)律,二是科技引(yin)领和推动,三(san)是全民参与。“中国治沙不仅关系到中国,因为生态(tai)无国界,环境也没有边界,大家要共同治理。”他说。
国家卓越工(gong)程师、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tan)遥感中心首席科学家熊盛青通(tong)过展示覆盖全国的航磁图,生动讲述(shu)了我国航空物探(tan)技术从无到有、从追(zhui)赶到领先的奋斗历(li)程。他特别讲述(shu)了“2020年航空重力测(ce)量珠峰高度”的故事。国产(chan)技术将(jiang)测(ce)量精度由米级提(ti)升(sheng)至厘米级,展现了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
中国极地研究(jiu)中心极地政策(ce)研究(jiu)室副主任邓贝西以“北极航道”为例,分(fen)析了极地气候变化(hua)背景下北极航道的战略价值及中国的科学贡献(xian),指(zhi)出(chu)中国已(yi)构(gou)建“两(liang)船七站”极地保障(zhang)体系,从极地探(tan)索的追(zhui)赶者成长为治理引(yin)领者。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qian)航员张奕是深海载人潜(qian)水器首批女潜(qian)航员。她分(fen)享了驾驶(shi)“蛟龙”号下潜(qian)至6800米深度的体验,深度解析"蛟龙"号载人深潜(qian)器的科考成果和技术突破,在(zai)展现我国深海科考硬实力的同时,向公众(zhong)发出(chu)保护海洋生态(tai)环境的倡议(yi)。
“科普中国说”是为科技工(gong)编辑展示自我而搭建的科普演讲平台。来自北京市第三(san)十五中学、中国地质(zhi)大学的学生和百余名热心观众(zhong)共同参加(jia)了本期“多维地球 寰(huan)宇共生”地球日专场活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北京青年报客(ke)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