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业界动态
想象与真实——读《驰骋三界:汉代神兽的图像世界》,形象,组合,象征
2025-04-13 06:01:05
想象与真实——读《驰骋三界:汉代神兽的图像世界》,形象,组合,象征

“神兽”经常出现(xian)在各类文(wen)学、影视作品中,是伴人成长的(de)经典题材。著名文(wen)学家(jia)鲁(lu)迅先生在回忆自己的(de)儿时(shi)往事时(shi),专门提到绘图的(de)《山海经》是他(ta)当时(shi)“最为心爱的(de)宝书”(《阿长与〈山海经〉》),里面有人面的(de)兽、九头的(de)蛇、一脚的(de)牛、袋子似的(de)帝江……通过阅读乃(nai)至口口相传等方式(shi),大家很容易(yi)获得对(dui)种种“神兽”的(de)感(gan)性认识。但若(ruo)欲系统了解不同“神兽”背后的(de)复杂文(wen)化和思想观念,将感(gan)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则需要扎实的(de)学术研究。李重蓉博士(shi)的(de)新著《驰骋三界:汉代神兽的(de)图像世界》(浙江古籍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就是一部深入探讨(tao)汉代神兽图像之(zhi)形(xing)成演变、形(xing)象组合及其文(wen)化内涵的(de)作品。

《驰骋三界》共12章,20余(yu)万字,全书围绕“神兽之(zhi)形(xing)成”“神兽之(zhi)形(xing)象组合”和“神兽之(zhi)内涵旨意”三个核心问题,对(dui)龙、虎、天禄、辟邪、麒(qi)麟、牛、羊、鹿、獬豸、蟾蜍、玉兔、猴、神鸟、神鱼、鸮鸟等汉代神兽图像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这些神兽大致可以(yi)分为三类:第一类由多种动物的(de)部分躯体组合而成,如龙、麒(qi)麟等。第二(er)类是以(yi)一种动物为主体改造而成,如天禄、辟邪、獬豸等。第三类则是以(yi)现(xian)实中存(cun)在的(de)动物为基础(chu)进行“神化”加工而成,如虎、鹿、猴、鱼、鸟等。从具体内容上看,《龙虎组合——中华民族的(de)精神图腾》梳理了从新石器(qi)时(shi)代到汉代的(de)龙虎组合图像,指出龙虎组合蕴(yun)含着(zhe)勇猛驱(qu)邪的(de)功能、象征(zheng)着(zhe)世俗(su)权势(shi)的(de)愿望,同时(shi)体现(xian)着(zhe)生死(si)时(shi)空转换(huan)的(de)升仙想象。《天禄辟邪——镇宅石狮的(de)祖先》依据现(xian)存(cun)的(de)实物资料(liao),认为汉代天禄、辟邪是以(yi)狮子为原型,有翼,头顶带角的(de)神兽,其中独角兽为“天禄”,双角兽为“辟邪”。天禄、辟邪在汉代曾是镇邪除凶、威严(yan)无双的(de)陵墓石兽,后来逐渐演变为府宅门前的(de)看门兽。《像羊像马又像鹿的(de)汉代麒(qi)麟》指出麒(qi)麟在先秦(qin)秦(qin)汉时(shi)期是象征(zheng)太平盛(sheng)世的(de)吉兽。汉代麒(qi)麟的(de)常见(jian)类型有羊形(xing)、马形(xing)、鹿形(xing)三种,它们的(de)共同特点是头顶竖独角,与现(xian)实中的(de)羊、马、鹿不同。麒(qi)麟常与其他(ta)神人、神兽组合出现(xian),象征(zheng)长生吉祥之(zhi)意。《外来牛怎么成了汉代本土神》分别梳理了汉代日常生活中和神化中的(de)牛形(xing)象,指出牛在汉代的(de)社会(hui)生产中扮(ban)演了重要角色,人们对(dui)它加以(yi)“神化”,衍生出了牛首神、獬豸等形(xing)象。作为神兽的(de)牛被赋予(yu)的(de)驱(qu)魔辟邪、公正严(yan)明等特质,正是它自身性格的(de)凝练与升华。《为什么平淡无奇(qi)的(de)羊能够成为神兽》指出汉代画像石中存(cun)在带翼羊、仙人乘羊、羊首等几类神话色彩明显的(de)图像。而羊之(zhi)所以(yi)被“神化”,与其契合儒家(jia)的(de)思想观念密(mi)切相关。神羊蕴(yun)含吉祥之(zhi)意,同时(shi)具备驱(qu)魔辟邪、协助(zhu)升仙等寓意。《群雄(xiong)为何要“逐鹿”》指出鹿是中外早期艺术中常见(jian)的(de)动物形(xing)象。汉代的(de)鹿的(de)图像大致可以(yi)分为两类:一类是对(dui)现(xian)实生活场景中鹿的(de)描绘,如狩(shou)猎图像中的(de)鹿;另一类则将鹿进行神化,如仙境中与仙人、神兽组合出现(xian)的(de)鹿。鹿是皇家(jia)苑(yuan)囿中的(de)常见(jian)动物,因而逐渐具备了寓示兴亡的(de)文(wen)化意涵。秦(qin)汉时(shi)期,社会(hui)上出现(xian)了“逐鹿说”,以(yi)逐鹿比(bi)喻争夺天下(xia)。《獬豸——汉代的(de)执(zhi)法神兽》通过梳理壁画、画像石、雕塑等资料(liao),指出汉代的(de)獬豸多以(yi)独角牛为标准形(xing)象。獬豸作为执(zhi)法神兽,专门守(shou)护(hu)法律的(de)公平正义(yi),是我国古代法制(zhi)精神的(de)象征(zheng)。其被放置在墓葬中,有震慑(she)邪恶,守(shou)护(hu)墓室安全的(de)作用。《从蟾蜍到玉兔——月亮神兽变形(xing)记》指出汉代的(de)月神为人身蛇尾或(huo)龙尾的(de)女子形(xing)象,并非嫦娥。而月亮神兽起初最常见(jian)的(de)是蟾蜍,大约到东汉晚期,才更多变为玉兔。汉代以(yi)后,月亮女神逐渐演变为嫦娥,并与玉兔形(xing)成组合。《猴子为什么是多个民族的(de)吉祥物》先容了汉代较为常见(jian)的(de)猴图像,汉代人不仅(jin)认识到猴子可能具有防治马疫(yi)等医学功能,还(hai)赋予(yu)它象征(zheng)封侯、繁(fan)衍子孙、帮助(zhu)升仙等吉祥瑞意,反映出猴子的(de)与众不同。《镌刻(ke)在葳蕤鸟羽上的(de)缱绻情思》讨(tao)论(lun)了汉代的(de)神鸟形(xing)象,包括多头或(huo)多足(zu)神鸟、人首鸟身神、鸟首兽身神等,指出鸟崇拜反映了崇尚自由飞(fei)升的(de)民族心理和豪迈(mai)激昂的(de)时(shi)代风貌,同时(shi)体现(xian)了祈盼吉祥如意的(de)风俗(su)。《神鱼图像的(de)升仙与爱欲想象》梳理了汉代的(de)神鱼图像,将它们分为飞(fei)鱼、三鱼共首、鲵鱼及鱼车图等几类,指出汉代的(de)鱼或(huo)象征(zheng)男女情爱,或(huo)象征(zheng)吉祥,或(huo)被视为沟通神仙世界与人间的(de)媒介,具有迎接凡人前往仙界的(de)神奇(qi)力量。《猫头鹰是战神还(hai)是恶鸟》指出汉代文(wen)献与图像中的(de)鸮鸟形(xing)象并不一致。文(wen)献中的(de)鸮鸟被当作恶鸟,而图像却明显透露出对(dui)鸮鸟的(de)尊崇,认为其具有驱(qu)邪避凶,引导升仙等作用。汉代人常将鸮鸟与神兽仙人等图像相组合,表现(xian)出对(dui)鸮鸟的(de)敬畏(wei)。

《驰骋三界》至少存(cun)在三个比(bi)较突出的(de)优(you)点。一是有明确(que)的(de)问题意识。本书以(yi)汉代神兽图像为研究对(dui)象,通过分析图像的(de)内容与文(wen)化意涵,探索汉代的(de)思想与信仰问题,进而讨(tao)论(lun)当时(shi)的(de)历史文(wen)化与社会(hui)生活。根据潘诺夫(fu)斯(si)基的(de)图像学理论(lun),图像研究分为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和图像学阐释三个层次(ci)。这一理论(lun)有助(zhu)于全面揭示图像的(de)文(wen)化意义(yi)和历史价值。但文(wen)化阐释不是率意的(de),而是需要以(yi)扎实的(de)历史文(wen)献研究为基础(chu)。本书以(yi)图像阐释为核心,结合文(wen)献资料(liao),打通了图像与图像、图像与文(wen)字之(zhi)间的(de)界限,使它们能够相互印证。编辑综合运用历史学、美术考古和博物馆学的(de)方法,严(yan)谨考证神兽的(de)定名、外型与内涵,很好地把握了相关问题的(de)研究尺度。二(er)是材料(liao)丰富,常识性强。本书引用了大量的(de)图像和文(wen)献资料(liao),其中神兽图像共211幅,包括画像石、画像砖、壁画、铜(tong)器(qi)、陶器(qi)、金银(yin)器(qi)、木器(qi)、帛画等不同材质和不同器(qi)物上的(de)图像。不仅(jin)来源广泛,而且(qie)囊括了帝王、官僚、平民百(bai)姓等不同的(de)社会(hui)阶层,较为全面。文(wen)献方面,本书所征(zheng)引的(de)古籍包括但不限于《史记》《汉书》《续汉书》《后汉书》《尔雅》《山海经》《穆天子传》《异物志》《述异记》《搜(sou)神记》《春秋繁(fan)露》《说文(wen)解字》《淮(huai)南子》《文(wen)子》《抱朴子》《西京杂记》《列仙传》《初学记》《酉阳杂俎》《封氏(shi)闻见(jian)记》《太平御(yu)览》等,上至先秦(qin)秦(qin)汉,下(xia)至唐宋明清,经、史、子、集均有涉及,体现(xian)了编辑深厚(hou)的(de)文(wen)献积累。三是语言流畅,可读性强。本书以(yi)文(wen)解图,利用精准的(de)文(wen)字描述为读者分析神兽图像所蕴(yun)含的(de)文(wen)化意涵。书中行文(wen)不仅(jin)自然、生动,而且(qie)兼顾细节与整体,令读者在获取常识的(de)同时(shi),也能享(xiang)受文(wen)字之(zhi)美。

当然,本书同样存(cun)在若(ruo)干不足(zu)之(zhi)处(chu)。首先,对(dui)神兽图像组合问题的(de)处(chu)理稍显粗(cu)糙。如第一章《龙虎组合——中华民族的(de)精神图腾》中将龙虎组合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二(er)维平面上的(de)图像组合;第二(er)种是三维立体的(de)图像组合;第三种是多元组合,龙、虎之(zhi)间夹杂着(zhe)其他(ta)人物、动物或(huo)器(qi)物,它们并非画面主体图像,而是和其他(ta)元素并排在一起。事实上,第三种情况已经不属于所谓龙虎组合,其画面含义(yi)也与单纯的(de)龙虎组合迥异。因画面中同时(shi)出现(xian)了龙、虎形(xing)象就将其视为龙虎组合的(de)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de)。其次(ci),对(dui)神兽图像的(de)解读存(cun)在“模式(shi)化”的(de)倾向。本书在阐释神兽图像的(de)文(wen)化意涵时(shi),往往称(cheng)其具有驱(qu)邪避凶、导引升仙等功能,这种“模式(shi)化”的(de)解读虽然大体无误,但却一定程(cheng)度上遮蔽(bi)了神兽图像的(de)复杂性。试举一例(li):本书第五章《为什么平淡无奇(qi)的(de)羊能够成为神兽》指出羊本是随处(chu)可见(jian)的(de)寻常动物,其之(zhi)所以(yi)被“神化”为神兽,是因为它丰美温顺(shun)、朴素绵柔的(de)特质契合了人们的(de)审美心理与精神需求。神羊既有吉祥寓意,又有驱(qu)魔辟邪和协助(zhu)升仙等功能。不过翻(fan)检史籍可知,秦(qin)汉时(shi)人对(dui)羊的(de)认知绝不仅(jin)仅(jin)有“温顺(shun)”这一特质。《史记·项羽本纪(ji)》载巨(ju)鹿之(zhi)战前,项羽曾向宋义(yi)请战,宋义(yi)曰:“今秦(qin)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qin)矣。故不如先斗秦(qin)赵。夫(fu)披坚(jian)执(zhi)锐,义(yi)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yi)。”又下(xia)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zhi)。”此处(chu)将羊与虎、狼并举,可知羊在时(shi)人的(de)认知中有固执(zhi)、强悍的(de)一面。本书对(dui)此并未讨(tao)论(lun),显然是不合适的(de)。再次(ci),具体论(lun)述中还(hai)存(cun)在一些瑕疵。如本书第二(er)章《天禄辟邪——镇宅石狮的(de)祖先》指出天禄、辟邪在汉代曾是陵前石兽,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府宅门前的(de)看门兽。但对(dui)于变化的(de)过程(cheng),书中仅(jin)略(lue)作交代:“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以(yi)来,本土的(de)狮子艺术深受波(bo)斯(si)萨珊文(wen)化影响,狮子的(de)头部开(kai)始增加卷发,身体形(xing)态日益变得像犬一样蹲坐。”实际上这只是说明了天禄、辟邪形(xing)象演变的(de)问题,并未揭示它们何以(yi)从陵墓石兽转变为府宅看门兽,让人意犹未尽。又如第四章名为《外来牛怎么成了汉代的(de)本土神》,然通读全文(wen),并未见(jian)到关于“外来”的(de)任(ren)何注解。事实上,牛是我国的(de)本土物种,为“六畜”之(zhi)一,早在新石器(qi)时(shi)代即已开(kai)始驯化。先秦(qin)文(wen)献中有大量关于“牛”的(de)表述,故“外来”一词(ci),着(zhe)实令人难以(yi)理解。再如第十一章《神鱼图像的(de)升仙与爱欲想象》,编辑在论(lun)述所谓“飞(fei)鱼”形(xing)象时(shi),使用了西晋时(shi)期的(de)画像砖材料(liao),这显然超出了汉代神兽图像的(de)范围。

尽管本书还(hai)存(cun)在一些问题,但整体上看仍然瑕不掩瑜,是一部有关中华优(you)秀传统文(wen)化的(de)匠心之(zhi)作。本书借助(zhu)神兽图像向读者展(zhan)示了包含天、人、幽冥三界在内的(de)汉代人的(de)精神世界,探讨(tao)了汉代人的(de)世界观与生死(si)观,为读者提供了一次(ci)跨越时(shi)空的(de)文(wen)化之(zhi)旅(lu)。本书在个别章节的(de)论(lun)述中与同时(shi)期西方的(de)情况进行了对(dui)比(bi),如獬豸与独角兽的(de)对(dui)比(bi),鸮鸟的(de)对(dui)比(bi)等。这是本书的(de)一个亮点,有利于凸显中国文(wen)化的(de)特质。不过由于大部分章节并无中西比(bi)较的(de)内容,难免令人感(gan)到遗憾。希翼编辑能够继续勤奋创作,早日推(tui)出新的(de)作品,以(yi)飨读者。

最新资讯
  • 永济市蒲州镇
  • 东莞市中堂镇
  • 霍州市李曹镇
  • 文昌市东郊镇
  • 黄埔区文冲街
  • 明光市涧溪镇
  • 城厢区霞林街
  • 青阳县木镇镇
  • 石屏县宝秀镇
  • 大竹县观音镇
  • 东莞市石龙镇
  • 赤水市旺隆镇
  • 越秀区东风街
  • 西昌市太和镇
  • 大堂区
  • 天桥区制锦市街
  • 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
  • 溆浦县黄茅园镇
  • 新邵县严塘镇
  • 罗田县大河岸镇
  • 河南中青综合资讯
  • 游戏百科综合资讯
  • 快云游综合资讯
  • 快云综合资讯
  • 祁东综合资讯
  • 郴州综合资讯
  • imtoken
  •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