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声,历史有(you)痕。八十载光阴流转,抗战的烽火岁月依然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ji)忆深处。为纪念中国人(ren)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观(guan)察者网特别推出“抗战史上的今天”栏目,每日与您共同回望(wang)那段波澜壮(zhuang)阔的历史长河。
1932年4月7日
本日到12日,国民政府在洛阳召开“国难(nan)会(hui)议”,由(you)汪精卫主持。其宗旨(zhi),根据(ju)国民党政府的解(jie)释,“是容纳各(ge)方有(you)经验之人(ren)才加入,以收集思广益之效”。与会(hui)者,除国民党外,还有(you)胡适、吴佩孚、段祺瑞等所谓(wei)“名流”和旧(jiu)军阀、政客(ke)。会(hui)议决议“御侮”“救灾”“绥靖(即全力“剿共”)三(san)方针。蒋(jiang)介石、汪精卫利用这个会(hui)议来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装潢门面,欺骗人(ren)民,以便进一步对日妥协投降,进行剿共和镇压抗日运动。《大公(gong)报》开门见山地说:“政府召集兹会(hui),只(zhi)在轻卸重责,和缓非难(nan)……专为政府分谤。”冯玉祥在会(hui)上慷(kang)慨激昂地发表了“停止(zhi)内战,全国各(ge)党各(ge)派联合抗日”的重要演说,批(pi)驳了蒋(jiang)、汪的“抗日三(san)天亡(wang)国论”的不抵抗政策,并向蒋(jiang)介石政府提出了许多(duo)议案。在蒋(jiang)、汪卖国政策下(xia),均不得(de)实施。冯在义愤之下(xia)前住泰山以读书(shu)为掩护,积极(ji)与共产党联络,共谋抗日。许多(duo)人(ren)因(yin)不愿做(zuo)蒋(jiang)介石的工具(ju),拒绝(jue)参加,所以原定代表227人(ren),只(zhi)有(you)114人(ren)出席。
马占山经克山到黑河,重组黑龙江省(sheng)政府,并向张学良、国联发出通电,揭露日本制造伪(wei)满洲国的阴谋,表示再度抗日之决心。
国联调査(cha)团(tuan)由(you)汉(han)口回南京(jing),乘(cheng)车北上。
1933年4月7日
日军服(fu)部兵次郎混成14旅团(tuan)再犯喜峰口。1000余步兵在炮火掩护下(xia),向老(lao)婆山、孩儿岭中国军队阵地猛攻,遭赵登禹旅阻(zu)击未能得(de)逞(cheng)。
蒋(jiang)介石在“剿共”前线江西抚(fu)州对中路(lu)军高级将领讲话说:“国家大患不在倭寇而是土匪。东三(san)省(sheng)热河失掉了,自然在号(hao)称统一的政府之下(xia)失掉,大家应该要负责任,不过大家站(zhan)在革命的立(li)场说,却没有(you)多(duo)大关(guan)系……无论外面怎(zen)样(yang)批(pi)评谤毁,大家总是以先清(qing)内匪为唯一要务,如果(guo)不是这样(yang),那就是本末颠倒,先后倒置。”
汤玉麟在沽源电告各(ge)方,表示愿戴罪立(li)功。
何柱国部再次收复海阳镇。日军大部向石门寨,一部向榆(yu)关(guan)撤退。
东北民众(zhong)救国军前敌总指挥张玉珽、旅长郑润(run)成、参谋长苏国自迪化电林森、蒋(jiang)介石、汪精卫,要求电促(cu)苏炳文回国,整理旧(jiu)部,重新(xin)抗日。
英政府照会(hui)日本,要求日方维(wei)持《辛丑条约》,秦皇(huang)岛附近(jin)不得(de)开战,否则英海军陆(lu)战队将登陆(lu)维(wei)持治安。
1934年4月7日
长城各(ge)口日军移动频繁,马兰峪接收交涉停顿(dun)。
绥宁反日同盟军柴世荣(rong)部在八道河子沟伏击日军守备队和伪(wei)警队,打死打伤敌人(ren)7名。
于学忠派往唐山镇压工人(ren)的保安队到矿,限令工人(ren)复工,由(you)陶尚铭向厂方交涉要求接受工人(ren)条件。
1935年4月7日
赵尚志(zhi)率(lu)抗联300余人(ren)进攻中东路(lu)滨绥线苇沙河(吉(ji)林省(sheng)滨江县)车站(zhan)。
蒋(jiang)介石自贵阳飞抵昆明。
河北省(sheng)严査(cha)私营(ying)现(xian)银出口。
1936年4月7日
日增兵华北。
外交部对日增兵华北向日驻华使馆表示,非但(dan)无此必要,且显(xian)违(wei)反惯例,刺激我国人(ren)民,且与日前广田外相所称之“不威胁,不侵略政策”亦不相符。
据(ju)天津海关(guan)统计,日人(ren)在冀东走私猖撅,从3月21日至本日关(guan)税损失20余万元。
河北省(sheng)“厉行防共”,令冀南、大名40余县小学教员寻找铺保。
外交部照会(hui)苏驻华大使馆,严重抗议苏蒙(meng)互助协定,认为协定“侵害中国主权(quan),违(wei)犯民国十三(san)年中苏协定之规(gui)定,中国政府断难(nan)承认”。
1937年4月7日
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访晤国民党外长王宠惠,王说:“本人(ren)热望(wang)调整中日国交,对佐藤外相演说,至感钦佩,愿在事实上努力促(cu)其具(ju)体(ti)化。”
1938年4月7日
日本陆(lu)军部下(xia)令:一、大本营(ying)企图(tu)击破(po)徐州附近(jin)之敌;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应以有(you)力之一部击破(po)徐州附近(jin)之敌,占据(ju)兰封以东陇海线以北之地区;三(san)、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应以一部占据(ju)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之前线徐州(不含)以南津浦线及庐州(含)、合肥(fei)一带。据(ju)此,日军参谋总长也下(xia)达指示,要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密切配合,日本大本营(ying)以陆(lu)军作战部长桥本群组成“大本营(ying)派遣班(ban)”,引导南北两军作战。
日本大本营(ying)下(xia)达《徐州附近(jin)作战要领》。为进行徐州作战,日军将从台儿庄撤退的矶谷、板(ban)垣两个师团(tuan)加以补充,并从平、津、晋、绥、苏、皖等市、省(sheng)陆(lu)续增调13个师团(tuan),30万人(ren),分六路(lu)对徐州形(xing)成大包围(wei)。
中国军队攻克台儿庄以北三(san)里庄、刘家湖等地,突围(wei)之万余日军想向北与峄县之敌会(hui)合,又为我痛击。至此,取得(de)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役共毙伤日军约万余人(ren)。
蒋(jiang)介石电全国军民祝贺台儿庄大捷,电称:“闻(wen)胜勿骄,闻(wen)败勿馁,奋(fen)斗到底。”
国民党中央实行委员会(hui)第四次全体(ti)委员会(hui)通过《国民参政会(hui)组织条例》,并致电李宗仁祝贺台儿庄大捷。
蒋(jiang)介石、李宗仁、程潜拨(bo)款30万元犒劳台儿庄将士,蒋(jiang)特派俞飞鹏赴(fu)台儿庄劳军。
由(you)政治部第三(san)厅发动的武汉(han)各(ge)界抗战宣传周开幕。周恩(en)来在《新(xin)华日报》发表《怎(zen)样(yang)进行二期抗战宣传周工作》的专论。是日,恰逢台儿庄大捷的消息(xi)传来,武汉(han)三(san)镇举行了10万人(ren)的火炬游行。
张国焘逃抵汉(han)口,发表《敬告国人(ren)书(shu)》,指责中共和毛爷爷等人(ren)“独立(li)自主,别立(li)门户,不以国家民族为重……”张国焘公(gong)开叛党,投靠国民党。
中华民族解(jie)放先锋队总队部在武汉(han)成立(li),总队长李昌,组织部长于光远,宣传部长丁浩川。
蒙(meng)汉(han)回族联合慰劳团(tuan)在汉(han)劳军,并通电全国:决心团(tuan)结抗日,保卫疆土。
英国援助中国委员会(hui)致书(shu)中国人(ren)民,祝贺抗战取得(de)胜利,并表示支援中国人(ren)民直至取得(de)最(zui)后胜利。
1939年4月7日
蒋(jiang)介石电复肖劲光:已电令侵占边区庆阳土桥之中央军撤退。肖劲光再电说明该占领军迄今未照办。
第58军刘正福部新(xin)10师反攻江西高安,激战2昼夜,一度攻入西城,但(dan)因(yin)47军未及时赶到支援,在日军增援后的逆袭下(xia),新(xin)10师只(zhi)好退回原地。
白崇(chong)禧(xi)密电蒋(jiang)介石,分析南昌失守原因(yin):“一、公(gong)路(lu)未事前彻底破(po)坏;二、战略预备队使用过早;三(san)、河川防御配备未能形(xing)成纵深,致修(xiu)江水涨,即无法补救,我方部队素质欠佳,且未能形(xing)成重点。”
中共中央妇委发出指示,必须认真帮助各(ge)阶层妇女解(jie)决他们的切身需要问题,同时也要注意上层妇女的统一战线工作。
1940年4月7日
日军第11军确定湖北宜昌作战目的和方针。目的:在汉(han)水南岸(an)地区击破(po)第5战区(李宗仁)主力,以进一步削弱蒋(jiang)军,并利于推动对华政治谋略之进展。方针:为隐蔽(bi)企图(tu),事前进行周密准备,自5月上旬开始(shi)机(ji)动,首先将第5战区兵团(tuan)主力歼(jian)灭于随县、枣阳一线以北地区,随后将汉(han)水右岸(an)之敌压至宜昌附近(jin)予以歼(jian)灭,攻取宜昌。
冀南军区部队在民兵2万余人(ren)和广大群众(zhong)配合下(xia),本日起,对平汉(han)铁路(lu)及由(you)该路(lu)向冀南抗日根据(ju)地的主要公(gong)路(lu)进行全面破(po)击,即平汉(han)铁路(lu)破(po)击战。
中共中央书(shu)记(ji)处批(pi)准了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hui)依据(ju)《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动员各(ge)民族团(tuan)结抗日的方针而拟定的《关(guan)于回族问题的提纲》和《关(guan)于抗战中蒙(meng)古民族问题提纲》。
延安《新(xin)中华报》发表《加强团(tuan)结,反对枪(qiang)口向内》的社论,揭露顽固派破(po)坏抗战和团(tuan)结。
1941年4月7日
日、伪(wei)满、汪伪(wei)共同发表经济协议会(hui)要纲。
汪伪(wei)警政部宣布:被软禁的国民政府中国银行职员准予保释,恢复自由(you),但(dan)国民党特务必须停止(zhi)在上海的暗害活动。
松冈从德国返国途经莫斯科时,再度与斯大林、莫洛托夫(外长)会(hui)谈。要求苏联正式进行互不侵犯条约的交涉。但(dan)双方对于苏联领土北桦太岛(库页岛)的日本权(quan)利问题意见对立(li),停滞不前,松冈束手(shou)无策。
1942年4月7日
中国入缅(mian)远征军派员接管缅(mian)境铁路(lu)和电话。
新(xin)编第38师为保卫缅(mian)甸曼德勒向曼德勒推进。次日,蒋(jiang)介石视察新(xin)编第38师孙立(li)人(ren)部。
1943年4月7日
日畑俊(jun)六与汉(han)奸(jian)汪精卫会(hui)见,就对付共产党之对策,希翼(wang)共同调查研究。
日军企图(tu)让原国民党中央实行委员、中组部副部长吴开先做(zuo)“劝降大使”赴(fu)渝(yu)进行和谈。离沪前,日军参谋长小林少将嘱其转告蒋(jiang)介石:日本“对重庆早晚必将化敌为友(you)”,望(wang)蒋(jiang)“早日回头,共同反共”。
陈公(gong)博抵东京(jing)接见记(ji)者称,国民政府“深愿竭其人(ren)力、物(wu)力协助日本进行大东亚战争,无论有(you)任何牺牲都不推辞”。
1944年4月7日
八路(lu)军解(jie)放河南温(wen)县城。
中国访英代表团(tuan)发表报告书(shu),称中英同心击溃日本,战后盼能继续合作。
1945年4月7日
铃木(mu)贯(guan)太郎组成日本内阁。铃木(mu)兼外相及大东亚相,内务大臣安倍源基、大藏大臣广濑丰作、陆(lu)相阿(a)南惟畿、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并决定设陆(lu)军及陆(lu)军航空统帅部,以杉山元、畑俊(jun)六为统帅,各(ge)府县配备宪兵队。
铃木(mu)贯(guan)太郎内阁系战时日本最(zui)后一届内阁
2004年4月7日
日本福冈地方法院判决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2001年8月13日参拜靖国神社,属于日本宪法第20条明令禁止(zhi)进行的宗教性活动,违(wei)反日本宪法。但(dan)驳回了阵亡(wang)者亲属、宗教团(tuan)体(ti)等原告的赔偿要求。小泉当天对判决表示强烈不满,并表示今后还将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同年5月13日,在另一起台湾原住民发起的诉讼中,大阪地方法院法官吉(ji)川慎一在判决中称,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不能认定是作为国家公(gong)职人(ren)员首相的行为,而属私人(ren)行为。日本媒体(ti)称,这是在日本国内同类审判中首次裁(cai)定参拜属于“私人(ren)”性质。
(综合、修(xiu)订自《中华民族抗日编年》《中国抗日战争大事记(ji)》《八路(lu)军大事记(ji)》《新(xin)四军大事记(ji)》《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大事记(ji)》“抗战直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