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庆阳(yang)市依托“东数西算”工程(cheng),推动(dong)数字企业生态(tai)从无到(dao)有、由有到(dao)优,产业链从建链向延链、扩链发(fa)展。图为工作人员在中国移动(dong)(甘肃·庆阳(yang))数据中心(xin)机房内巡检。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摄
位于宁夏中卫市的西部云基地国家(中卫)数据中心(xin)中国联通数据中心(xin)机房。
新华社记者 王 鹏(peng)摄
数据来源:国家超算互联网(wang)平台
习大大总书(shu)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指出:“科技创(chuang)新和产业创(chuang)新,是发(fa)展新质生产力(li)的基本路径(jing)。”
科技创(chuang)新,如何更好发(fa)挥策源功能?产业创(chuang)新,怎样推动(dong)产业竞争(zheng)力(li)更快(kuai)提升?科技创(chuang)新与产业创(chuang)新如何双轮驱动(dong)新质生产力(li)?本版今起推出“牢牢把握(wo)发(fa)展新质生产力(li)的基本路径(jing)”系列报道,结合一(yi)线调研和专家解读,共同探讨推进(jin)科技创(chuang)新和产业创(chuang)新深(shen)度融合的实践途径(jing)。
——编 者
科技创(chuang)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dong)能,是发(fa)展新质生产力(li)的核心(xin)要素。如何进(jin)一(yi)步推进(jin)科技创(chuang)新?如何既(ji)能多产出科技成(cheng)果,又能把科技成(cheng)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li),提升产业创(chuang)新的内生动(dong)力(li)?记者近期采(cai)访了相关科研院所(suo)、企业的创(chuang)新团队。
强化基础研究,为培育新质生产力(li)注入源头(tou)活(huo)水
3月,青峰医药集团子(zi)企业江西科睿药业(以下简(jian)称“青峰科睿”)研发(fa)的1类化学创(chuang)新药物——玛(ma)舒拉(la)沙韦(wei)片正式获批上市。作为我国首个自(zi)主研发(fa)的核酸内切酶抑制(zhi)剂,玛(ma)舒拉(la)沙韦(wei)的获批,打破(po)了国外对该靶点药物的垄断,是我国在抗病毒药物领域的重大突破(po)。
“让抗病毒药物耐药性表现更好,需要在化合物分子(zi)结构(gou)优化上下功夫。为此,研发(fa)团队从源头(tou)做了相应的结构(gou)设计和筛选,并(bing)在临床试验中得到(dao)最终验证。”青峰科睿研发(fa)负责人严(yan)守升难掩兴(xing)奋,“7年多的努力(li)终于得到(dao)回报。”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药审评审批门槛提高,研制(zhi)同质化产品的开发(fa)模式受(shou)限。“我国医药创(chuang)新迈入新的发(fa)展阶(jie)段(duan),提高产业竞争(zheng)力(li),必(bi)须走向前沿(yan),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事(shi)。”从事(shi)新药研发(fa)近20年,严(yan)守升感受(shou)强烈。
医药创(chuang)新研发(fa)周期长、投入费用高,且成(cheng)功率低(di),非常考验创(chuang)新主体的魄力(li)和耐心(xin)。“大家(men)内部有共识,只要大家认为正确(que)的事(shi),挑战再大也要持续探索。”严(yan)守升举例,企业多年来将销售(shou)额的10%以上投入新产品研发(fa),虽然经历了不少创(chuang)新项目的失败,但从没(mei)有动(dong)摇过加(jia)大研发(fa)投入的决心(xin)。
如何激发(fa)研发(fa)人员持续创(chuang)新?“大家(men)的考核以价值贡献为导向,只要能输(shu)出阶(jie)段(duan)性成(cheng)果,就会得到(dao)认可。”严(yan)守升说,企业既(ji)有长期的股权激励,也有中短期的项目奖励,“新药研发(fa)是一(yi)场马拉(la)松,针对研发(fa)的不同阶(jie)段(duan),只要达成(cheng)既(ji)定目标均(jun)有相应奖励。”
借助“外脑(nao)”创(chuang)新,青峰医药与多所(suo)高校(xiao)院所(suo)、科技企业建立研发(fa)合作关系,并(bing)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打造面向全球、全链条的创(chuang)新研发(fa)体系。
目前,青峰医药已进(jin)入成(cheng)果收(shou)获期,在研品种60余个,多个创(chuang)新药进(jin)入临床研究阶(jie)段(duan)。“‘底座’筑得牢,才能不断有突破(po),为培育新质生产力(li)注入源头(tou)活(huo)水。”严(yan)守升说。
企业是创(chuang)新主体,近年来,我国通过支撑企业牵(qian)头(tou)或参(can)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出台税收(shou)优惠政策、政府(fu)与企业共同出资成(cheng)立联合基金等方式,提升企业基础研究能力(li),取得了积极成(cheng)效。
专家表示,推动(dong)更多基础研究成(cheng)果向现实生产力(li)转化,有必(bi)要发(fa)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的角色(se),引导企业与高校(xiao)院所(suo)合作,通过组建创(chuang)新联合体、建设科技创(chuang)新平台等方式,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fa)—商业化”的创(chuang)新链条。
比如,一(yi)些高校(xiao)院所(suo)在生物医药领域积淀深(shen)厚,但不少前沿(yan)技术(shu)只停留在实验室阶(jie)段(duan),缺乏有效转化渠道。严(yan)守升建议,进(jin)一(yi)步破(po)除人才流动(dong)体制(zhi)机制(zhi)障碍,促进(jin)人才在高校(xiao)院所(suo)、企业之间(jian)合理流动(dong),让研发(fa)与需求的联系更加(jia)紧密。
瞄(miao)准国家需求,打通产学研创(chuang)新链条
前不久(jiu),安徽亚格(ge)盛电子(zi)新材料有限企业乙硅(gui)烷生产线投产。乙硅(gui)烷是新一(yi)代硅(gui)基材料,这一(yi)材料的生产工艺一(yi)度只掌握(wo)在国外少数企业手中。
乙硅(gui)烷生产有多难?“乙硅(gui)烷属于高纯/超高纯化学品,纯度比普通化学品高出几(ji)个数量级,杂质含量仅占(zhan)约(yue)百万分之一(yi)。”北京(jing)化工大学教授李群生说。
制(zhi)备高纯/超高纯化学品,分离与提纯是关键环节。瞄(miao)准产业痛点,李群生带领团队矢志攻坚(jian),历经30多年努力(li),破(po)解了一(yi)系列“卡脖子(zi)”难题:发(fa)明了核心(xin)高效分离提纯元(yuan)件、高效抗杂质渗入技术(shu)以及多维度多相精馏强化及多阶(jie)梯节能新技术(shu)。同时,解决了高粘度物系制(zhi)造低(di)效低(di)纯、堵塞停产等世界性工程(cheng)难题,形成(cheng)了高纯/超高纯化学品精馏关键技术(shu),实现了高纯/超高纯化学品的稳定生产。
基于创(chuang)新突破(po),李群生团队研制(zhi)出纯度达99.99999999%(10N级)高纯硅(gui)、杂质含量仅为ppt(万亿(yi)分之一(yi))级的电子(zi)级硝酸、氢氟酸等4类100余种高纯/超高纯电子(zi)化学品。
以乙硅(gui)烷为例,李群生先容,进(jin)口乙硅(gui)烷价格(ge)高昂,但基于自(zi)主技术(shu)生产的相关产品,不仅质量好、能耗表现优,价格(ge)也只有进(jin)口产品的一(yi)半左右。
李群生说:“有了优质、丰富的高纯原(yuan)材料供应,发(fa)展电子(zi)信息、航空(kong)航天(tian)、医疗健康等高精尖产业更有底气,相关企业也更有竞争(zheng)力(li)。”
科研成(cheng)果从实验室到(dao)工程(cheng)放大,会遇到(dao)各种挑战。每年有四五个月,李群生团队都会与企业一(yi)线技术(shu)人员并(bing)肩(jian)攻关,从获得一(yi)手资料入手,根据理论研究、实验室分析完善解决方案,再回到(dao)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研究课题来自(zi)产业实践,李群生团队的成(cheng)果紧密贴合产业需求。“目前,国内有20多家企业应用了团队研发(fa)的高纯/超高纯化学品精馏关键技术(shu)。”李群生一(yi)脸自(zi)豪(hao)。
坚(jian)持到(dao)一(yi)线去,贯穿于李群生对学生的培养(yang)环节。“企业车间(jian)就是科研、教学现场,要从产业实践中发(fa)现问题,避(bi)免闭门造车。”李群生说,自(zi)己所(suo)教授的本科生必(bi)修课“化工设计基础”“化工设计实践”中,有许多来自(zi)产业一(yi)线的新案例。科教融汇(hui)、产教融合,得益于在产业一(yi)线的锤炼,李群生团队培养(yang)的学生步入工作岗(gang)位后,很快(kuai)就成(cheng)长为岗(gang)位骨干。
专家表示,有必(bi)要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fa)展现实需要,一(yi)体推进(jin)教育发(fa)展、科技创(chuang)新、人才培养(yang),打通产学研创(chuang)新链条,以高质量创(chuang)新成(cheng)果,助力(li)产业链供应链自(zi)主安全可控。
搭建创(chuang)新平台,让创(chuang)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1月,深(shen)圳时空(kong)壶技术(shu)有限企业(以下简(jian)称“时空(kong)壶”)发(fa)布了业内首个大型人工智能同声传译系统——巴别系统,进(jin)一(yi)步提升了人工智能翻译的行业水平。巴别系统的研发(fa),离不开国家互联网(wang)超算平台的支撑。
近年来,时空(kong)壶业务快(kuai)速发(fa)展,其本地人工智能算力(li)逐渐跟不上大模型训练的需求。关键时刻,国家互联网(wang)超算平台提供了个性化容器云方案、随时响应资源弹性需求等服务,及时满足了该企业突然增长的大规模训推需要。
时空(kong)壶首席技术(shu)官石伟(wei)说:“国家互联网(wang)超算平台的深(shen)算智能加(jia)速卡资源稳定、可靠且丰富,服务也很完备、灵活(huo),在研发(fa)上发(fa)挥了关键支撑作用。”
随着数字经济快(kuai)速发(fa)展,全社会对算力(li)资源的需求愈加(jia)强烈。然而,算力(li)资源存在分布不均(jun)、供需不平衡、接口不统一(yi)等问题,使得算力(li)资源的价值没(mei)有充分发(fa)挥出来。
2024年4月,由科技部引导发(fa)起建设的国家超算互联网(wang)平台正式上线。通过链接我国算力(li)产业上下游及供需双方资源,统筹(chou)调度超算、智算等全国算力(li)资源,该平台成(cheng)为集算力(li)、应用、数据、生态(tai)、社区等于一(yi)体的开放共享平台。
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cheng)技术(shu)研究中心(xin)副主任曹振南先容,让算力(li)资源更好服务产业创(chuang)新,国家超算互联网(wang)平台实现了一(yi)系列技术(shu)和模式突破(po)。截(jie)至今年2月,超算互联网(wang)已连接14个省市20多家超算和智算中心(xin),并(bing)上架超过240款国内外开源大模型以及超过6500款算力(li)服务商品,活(huo)跃用户日均(jun)作业量超过50万。
今年以来,国产大模型成(cheng)为产业焦点。围绕国产开源大模型,超算互联网(wang)依托国产深(shen)算智能加(jia)速卡,第一(yi)时间(jian)上线模型并(bing)构(gou)建集在线推理、模型开发(fa)、私有化部署等功能于一(yi)体的MaaS(模型即服务)服务。
“促进(jin)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chuang)新,还(hai)需要完善生态(tai)。”曹振南说,今年2月,国家超算互联网(wang)平台启动(dong)了“AI生态(tai)伙(huo)伴加(jia)速计划”,通过技术(shu)赋能、资源扶(fu)持和市场协同,加(jia)速AI生态(tai)全面发(fa)展。目前,吸引了包括中国地震局地球所(suo)、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北京(jing)合思汇(hui)智等各行业超百家企业与机构(gou)加(jia)入。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国家超算互联网(wang)平台正在推进(jin)“超智融合”技术(shu)研究。“未来,超智融合的算力(li)资源将在重点科技领域,如蛋白质预测、新材料设计、大规模分子(zi)模拟等深(shen)度应用,让新发(fa)现、新技术(shu)加(jia)速向新质生产力(li)转化。”曹振南说。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chuang)新链、围绕创(chuang)新链布局产业链,创(chuang)新平台是重要桥梁(liang)。专家表示,随着校(xiao)企地联合创(chuang)新平台、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等布局不断完善,创(chuang)新链和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将更加(jia)顺畅。(本报记者 喻(yu)思南)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7日 19 版)
责编:李磊、王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