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xi)安4月25日电(dian) 题:抢抓农时促丰产 抗旱灌溉(gai)正当时——陕西(xi)泾阳粮食生产见闻
新华社记者刘彤
近日天气持续晴热、高温,年过六旬的(de)陕西(xi)省泾阳县海(hai)普(pu)粮食专业合(he)作社理事(shi)长张高民,时刻(ke)操(cao)心着田间小麦的(de)植株高度、麦穗颗粒饱满度,正在抓紧组织(zhi)灌溉(gai),“冬小麦已进(jin)入抽穗扬花期,眼下的(de)春灌十分关键。”
泾阳是陕西(xi)传统粮食主(zhu)产区之一,今年以来的(de)干旱,对正常生长的(de)小麦带来不利影响。谷雨节(jie)气过后,张高民经常一大(da)早就站在麦田边,在手机(ji)上操(cao)作水(shui)肥一体化微喷灌系统,看着汩汩清流缓缓渗入麦田,眉头才能(neng)舒缓。
张高民说,今年春节(jie)到3月15日,位于中张镇张白姚村的(de)这片麦田,降雨量仅有(you)3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5毫米;3月16日以来没有(you)降水(shui),比(bi)往年同期偏少60毫米以上。
“农谚说得好:个大(da)力不怯(qie)。只有(you)小麦植株足够高大(da)、强壮,才能(neng)承载(zai)更大(da)、更重的(de)麦穗颗粒。正常年景,这里麦田最多浇灌两遍水(shui),亩产量就能(neng)稳定在1100斤以上。今年年景一般,增加灌溉(gai)频次、尽量按需浇灌,是稳定产量的(de)关键。”他说。
2022年底建成的(de)高标准农田,是泾阳大(da)部分粮农的(de)“定心丸”。
“泾阳地处古郑国渠灌区,渠井(jing)双灌系统带来稳定的(de)农业灌溉(gai)水(shui)源。配备低压暗管、智能(neng)喷头、电(dian)磁出水(shui)阀的(de)水(shui)肥一体智能(neng)设(she)备,可以通过手机(ji)物联网控制终端运行,自动(dong)轮灌将以前大(da)水(shui)漫灌时每亩70立方米以上的(de)用水(shui)量降到了现在的(de)17立方米,而且节(jie)省了人力。合(he)作社7600亩麦田,10天内可以完成这次春灌,只要在灌浆期再进(jin)行一次补灌,就有(you)望达到多年平均(jun)亩产量。”他说。
不远处的(de)桥底镇北赵村,“60后”的(de)泾阳县键潍粮食专业合(he)作社理事(shi)长刘武(wu),和“90后”的(de)儿子刘宣晨,一早就来到了合(he)作社耕种的(de)15300亩麦田,一边招呼大(da)家引水(shui)浇地,一边查看麦苗长势(shi)。
刘武(wu)说,2023年、2024年北赵村4月份气温超过28摄氏度的(de)天数(shu)分别只有(you)4天、5天,今年达到了12天,补充水(shui)分、适量追肥、抗旱保产、确保长势(shi),成为合(he)作社19名工作人员的(de)当务之急。
刘宣晨说,村里几眼机(ji)井(jing)已全部投入到春灌中,稳定的(de)郑国渠来水(shui)提供了充足水(shui)源,依托先进(jin)的(de)农机(ji)、农技,节(jie)水(shui)灌溉(gai)、按需追肥也提供了有(you)效保障,“大家正从改善(shan)田间小气候入手,紧盯小麦形成产量的(de)关键数(shu)据(ju),力争旱年能(neng)丰产。”
泾阳县农技中心主(zhu)任郭龙说,今年泾阳县小麦种植面积29万亩。下一步,将加大(da)灌溉(gai)抗旱力度,预防麦穗蚜(ya)虫(chong)、赤(chi)霉病等病虫(chong)害(hai)发生,提高穗粒数(shu)和千粒重,尽最大(da)可能(neng)稳定夏粮产量。
记者从陕西(xi)省水(shui)利厅了解到,预计4月下旬陕西(xi)降雨仍偏少,气温偏高。目前陕西(xi)已启动(dong)全省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根据(ju)作物需水(shui)情况,坚持抽、引、提相结合(he),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shui)源,适时开启辖区井(jing)、塘(tang)、库等水(shui)源设(she)施,开展补水(shui)灌溉(gai),科学调度水(shui)工程,扩大(da)灌溉(gai)面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