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等多(duo)地推进落实普通高中双休制度的消息受到关注并引发热议(yi)。4月1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查处中小学违规办学行(xing)为典型案例》的通知,对“普通高中周(zhou)末双休”问题亮(liang)明了态(tai)度。通知强调,禁(jin)止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对于学校(xiao)违规办学行(xing)为,要重拳出(chu)击(ji)、严肃查处。
多(duo)年来,在成绩和升学的压力(li)下,一些(xie)高中学校(xiao)把双休变成了单休,甚至变成“月休”早成为公开的秘密。这种现象在高中普遍存在,尤其在毕业(ye)班更加突出(chu)。“把晚自(zi)习、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还给学生,不是不让学生学习,而是要把自(zi)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北(bei)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yan)究院实行(xing)院长张志勇指出(chu)。
中国教育发展(zhan)战略学会副(fu)会长褚宏启同样(yang)强调,中小学生周(zhou)末双休是法定的休息权利,家庭(ting)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li),确保中小学生享有休息权,确保中小学生有充(chong)足(zu)的睡眠时间。在他看来,挤占学生休息日补课,是有关部门(men)三令五申(shen)的违规办学行(xing)为,必须严格(ge)治理。“这是依(yi)法治教、依(yi)法治校(xiao)的刚性要求,不存在也不允许(xu)有弹(dan)性与变通。”
新华(hua)社照片,天(tian)津,2024年 9月4日,学生在操(cao)场上训练。 天(tian)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育才学校(xiao)学生利用大课间开展(zhan)多(duo)项体育活动。据了解(jie),从(cong)今年秋季学期开始(shi),天(tian)津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duan)学校(xiao)每天(tian)上、下午各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并纳入教学计(ji)划。 新华(hua)社记者 李然 摄
县中的孩子(zi)连单休都没了?
“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要回归常态(tai)”
“周(zhou)六一直(zhi)都是上课的,高三只有周(zhou)日下午休息”,江西景(jing)德镇市一位从(cong)业(ye)近十(shi)年的高中班主任向(xiang)南都记者感慨,最近学校(xiao)出(chu)了双休文件,才让她(ta)过上了“久违的双休好日子(zi)”。记者采访中了解(jie)到,许(xu)多(duo)在周(zhou)六日安排补课的学校(xiao)都会给任课教师发放(fang)补助,但即便如此,大多(duo)数教师也赞成双休。
事实上,从(cong)去(qu)年火爆的《十(shi)三邀》中许(xu)知远(yuan)对话(hua)林小英,讨论的关于“县域高中极(ji)度内(nei)卷”的话(hua)题中,就可以看出(chu),有些(xie)地域的高中已连周(zhou)末“单休”都无法保证了。
“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中国教育科学研(yan)究院研(yan)究员储朝晖指出(chu),这造(zao)成的结果是学生一周(zhou)中在校(xiao)的时间过多(duo)过长,违反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此次部分地方发文恢复双休,其实是回归常态(tai)。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后,全国多(duo)地都开始(shi)逐步推进落实高中双休制度。记者梳理近期媒体报道可见,继长沙多(duo)所高中学校(xiao)在新学期开启周(zhou)末双休后,3月以来,湖南永州、邵阳、怀(huai)化等地的家长陆续收到学校(xiao)通知,也将在高一高二年级实行(xing)周(zhou)末双休;浙江省杭州市高一、高二年级已全面停止周(zhou)末返校(xiao);江苏扬州、南通等地高一、高二双休,高三调整为单休。
实行(xing)周(zhou)末双休,本就有法可依(yi)。
我国自(zi)1995年5月开始(shi)在全国范围(wei)内(nei)实行(xing)一周(zhou)双休制。2021年,《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fu)措施的通知》《义务教育学校(xiao)管理标准(zhun)》等文件,均严禁(jin)学校(xiao)利用寒暑假、周(zhou)末、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而当前这一全国性力(li)推高中双休的直(zhi)接(jie)施策依(yi)据,则是去(qu)年10月教育部等九部门(men)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普通高中双休日制度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自(zi)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普通高中全面实行(xing)周(zhou)末双休制度。这一政策被(bei)纳入“教育强国2035战略”核心部署,标志着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正式迈入系统性改革新阶段(duan)。
南都记者观察到,近年来,教育部聚焦(jiao)学生身心健康,先后出(chu)台(tai)多(duo)项文件,加强中小学生作业(ye)、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旨在抓住造(zao)成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的关键点综合施策。
此次教育部批评的典型案例,则聚焦(jiao)组织高三学生违规补课、提(ti)前开学、假期违规补课等行(xing)为。其中一起典型案例显示,2月5日,河北(bei)省教育厅对组织高三学生违规补课的保定市高碑店第一中学进行(xing)全省通报批评,取消其三年内(nei)省级评优评先资格(ge)。省级在分配改善普通高中学校(xiao)办学条件补助资金时,对高碑店市按最低档实行(xing)。同时明确规定,任何学校(xiao)一经发现存在违规补课行(xing)为,取消学校(xiao)所获省级荣誉称号。公开曝光、严肃查处,铁腕重拳,彰显了教育部治理基(ji)础教育违规办学行(xing)为的坚定决心。
公开报道中,当前各地高中推行(xing)双休的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从(cong)高一到高三严格(ge)实行(xing)双休;二是高一高二双休,高三年级单休;三是实行(xing)双休,学生周(zhou)末以自(zi)愿为原则留校(xiao)学习。
如在东莞(guan)市阳光热线问政平台(tai),有网(wang)友咨询高中双休何时落地,东莞(guan)市教育局回复:我局要求高中学校(xiao)按照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放(fang)假,学生周(zhou)末以自(zi)愿为原则留校(xiao)自(zi)习。
政策落地困境何在?
家校(xiao)圈热议(yi)难(nan)解(jie)的“双休焦(jiao)虑”
要不要把双休还给高中学生?这个话(hua)题一时间也成了家长圈里针锋相对的舆论热点,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位河北(bei)省高三学生家长表示,距离(li)高考还有三个月时间,正是关键时期,如果突然改双休,孩子(zi)的学习节奏会被(bei)打(da)乱,尤其是不自(zi)律的孩子(zi),学习效(xiao)果恐(kong)怕会打(da)折扣,不支(zhi)持高三年级改为双休;对于高一高二年级学生来说,可以进行(xing)适度放(fang)松。
在“问政湖南”平台(tai)上,一封“长沙高中家长反对双休”的帖(tie)子(zi)登上近30天(tian)热门(men)帖(tie)榜一;微博热搜上,“衡水(shui)学生家长认(ren)为双休是胡搞”也蹿(cuan)上了高位。
综合盘点,家长反对双休的理由多(duo)种多(duo)样(yang),主要集中在以下几(ji)个方面:首先,担心双休后,更多(duo)家长因无暇照看又担心孩子(zi)在家学习效(xiao)率(lu)低,而为其报名补习班,不仅增加家庭(ting)经济负(fu)担,还可能加剧(ju)教育内(nei)卷;其次,忧虑孩子(zi)内(nei)驱(qu)力(li)和自(zi)制力(li)不足(zu),在家容易沉迷手机游(you)戏;第三,一些(xie)偏(pian)远(yuan)地区的学生面临周(zhou)末往返学校(xiao)的交通难(nan)题;此外,还有家长担心双休会导致“课程进度慢、压缩高三复习时间”。
在“问政湖南”平台(tai)链接(jie)的“长沙高中双休?节假日严禁(jin)补课?家长您怎么看?”微调查中,截至2月16日11时,有超过18万名家长参与调查,其中超过10万名家长支(zhi)持“减负(fu)从(cong)还学生周(zhou)末开始(shi)”,有7.4万余名家长认(ren)为不补课会导致“课程学不完,会压缩高三复习时间”。
对此,评论区有从(cong)事教育相关行(xing)业(ye)的家长网(wang)友则相继反驳,“高中所有科目的常识内(nei)容,每周(zhou)上5天(tian)课足(zu)以学完,不存在少了一天(tian)课会导致课程进度无法完成” “高一高二疯(feng)卷进度,高三整一年拿来复习,本身就是畸形的教育选拔生态(tai)” “一个好的学校(xiao)绝对不会吝啬假期,这是学生正常学习生活中必不缺少的一个环节,劳逸结合才能越来越好,‘上五休二’符(fu)合这个年龄段(duan)孩子(zi)该有的生活规律”。
“社会上很(hen)多(duo)人认(ren)为,高中双休后,自(zi)觉性强的和自(zi)觉性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会加大;还有人担心孩子(zi)再碰到不会解(jie)的题没有老(lao)师辅导,这的确也都是很(hen)现实的问题。”对此,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ye)委员会理事长、原北(bei)京四中校(xiao)长刘长铭建议(yi),学校(xiao)可酌情采取一些(xie)必要的过渡性措施,如取消双休日集体上课,安排让学生根据个人需要自(zi)愿来校(xiao)自(zi)习,教师给予个别辅导。
“虽然是自(zi)愿,但学生来得少,校(xiao)长就要找班主任谈话(hua)。而且人数不固定,就算按答疑来算课时,绩效(xiao)怎么发也是个问题。”对此,前述景(jing)德镇地区的高中班主任也提(ti)到过,并表示落地实行(xing)时容易走样(yang)变质,就比如在双休文件发布之前,她(ta)所在的班级虽然周(zhou)六日不讲课,但学生作息也都和平日无异。“相对来说,教育资源优质丰富的一线,内(nei)卷没那(na)么严重,家长也更开明,更容易推双休,县中反而更难(nan)做到。”
不在校(xiao)内(nei)补,就送校(xiao)外补?
敬重孩子(zi)自(zi)主权,方能培养自(zi)觉性
“一些(xie)家长不敬重孩子(zi)的自(zi)主休息权,认(ren)为周(zhou)末如果不在学校(xiao)补课,就必须去(qu)补习机构上课,并认(ren)为在学校(xiao)补与在校(xiao)外补相比,家庭(ting)支(zhi)出(chu)更低,这也是他们反对双休政策的重要原因。实际(ji)上,不论是校(xiao)内(nei)补还是校(xiao)外补,本质是一样(yang)的,都完全背(bei)离(li)了双休政策的初衷。”褚宏启直(zhi)言,过度学习对于提(ti)高学业(ye)成绩帮助不大,题海战术的边际(ji)效(xiao)应很(hen)小,“一张一弛(chi),才是有效(xiao)、高效(xiao)学习之道。”
在对北(bei)京市内(nei)几(ji)所高中的调研(yan)中,南都记者也对话(hua)了多(duo)位高中生家长,采访中真切地体会到那(na)种“生怕孩子(zi)落后了一分钟”的内(nei)卷忧虑。即便自(zi)家孩子(zi)在海淀头部名校(xiao)且成绩优异的家长也不例外。
“对家长们的焦(jiao)虑,大家要予以理解(jie)和重视。现在这样(yang)的担忧和声音,恰恰暴(bao)露了大家以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现在需要且必须做出(chu)调整和改进。”刘长铭直(zhi)言,一些(xie)家长害怕孩子(zi)有闲暇。事实上,没有主动的选择就不会形成主动发展(zhan)的方向(xiang)。
交流中,刘长铭以其当前执掌(zhang)的金融街教育集团润泽学校(xiao)育人实践为例,反复强调,“要把适度的闲暇时间还给孩子(zi),把适度的选择权和决定权交给孩子(zi),尤其是高中生,是非常必要的,要让他们有机会逐渐学会安排和掌(zhang)控(kong)自(zi)己的生活”。在他看来,自(zi)觉独立学习的习惯(guan)和合理安排自(zi)己学习计(ji)划的能力(li)是一个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li),如果孩子(zi)还不具备这些(xie)能力(li),说明以往对这个问题重视得不够,是教育的缺失。“高中实行(xing)双休就迫使大家必须重视这个问题,要尽快弥补这个缺失。培养孩子(zi)学习自(zi)觉性,这是大家迟早要做和必须要做的事情。孩子(zi)终将要离(li)开父(fu)母,离(li)开学校(xiao)和老(lao)师,走向(xiang)自(zi)己独立的生活。如果大家还不着手培养这些(xie)能力(li),孩子(zi)将来走进大学,走向(xiang)社会后怎么办?”
“因为没时间照看孩子(zi),或担心孩子(zi)管不住自(zi)己,就认(ren)为学校(xiao)双休是为教培提(ti)供(gong)更多(duo)‘生源’,这些(xie)声音,或者说担忧,主观上不仅是部分家长推卸责任,客(ke)观上更是放(fang)弃了家庭(ting)教育、学校(xiao)教育阵地。”在张志勇看来,如果双休日、节假日、寒暑都把学生关在学校(xiao)上课、补课,也就没有了真正的家庭(ting)教育、社会教育,家校(xiao)社协同育人没有了真实生效(xiao)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成了一句空话(hua)。
“激发孩子(zi)的学习主动性,让孩子(zi)学会合理使用电(dian)子(zi)产品,做到自(zi)觉自(zi)律,在这些(xie)方面家长同样(yang)肩(jian)负(fu)着重要职责。家长管不了、管不好就一推了之,本身是一种不负(fu)责任的表现。”中国教育科学研(yan)究院研(yan)究员汪明同样(yang)强调,学会对孩子(zi)进行(xing)科学的家庭(ting)教育,是作为一名合格(ge)家长的必修课。
教育改革从(cong)来不是非此即彼(bi)的零和博弈,而是要在制度层面构建“允许(xu)慢生长”的弹(dan)性空间。专家们普遍认(ren)为,双休政策的初衷已经很(hen)明白,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学业(ye)负(fu)担,保障(zhang)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zhan)。良好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zi)我,而不是变成千人一面的“上学机器”。与此同时,双休不意味着学校(xiao)可以“摆烂”,而是要同时提(ti)高课堂效(xiao)率(lu),优化作业(ye)布置,确保学生在校(xiao)期间高效(xiao)学习,这样(yang)才能确保学生在放(fang)假期间能够劳逸结合,给身心充(chong)电(dian)。
双休何以撬动教育改革?
重构科学评价(jia)体系是破局难(nan)点
然而南都记者观察到,目前高中各学段(duan)完全的双休,在部分地区具体实施中仍存在一定难(nan)度。
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平”也是家长普遍担心的。在与记者交流对当前高中双休引发的焦(jiao)虑怎么看时,多(duo)位家长都谈到,最深切的根源在于,高考是全国性的竞争,若仅部分省市推行(xing)双休,站在高中家长的心态(tai)来看,就是让被(bei)“双休”的孩子(zi)在这场全国竞技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即便全国都统一推行(xing)双休,亦有家长表示,“别人周(zhou)末攒班去(qu)补课,你补不补?”“一路卷过来,到了最后一公里开始(shi)散(san)步?”
有反对双休的家长向(xiang)记者展(zhan)示其在平台(tai)上的留言,“有资源有钱啥时双休都不怕,一穷二白的现在双休以后可能就没机会有双休了。”
这些(xie)担忧虽有极(ji)端(duan)之处,但也现实地体现出(chu),部分家长对孩子(zi)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热切希望,所以很(hen)难(nan)放(fang)下“休息焦(jiao)虑”,也很(hen)难(nan)摆脱“内(nei)卷”思维,“剧(ju)场效(xiao)应”亦由此愈演愈烈。而在剧(ju)场效(xiao)应下,采访中亦有部分县中校(xiao)长向(xiang)记者透露,只要所在地区有一所学校(xiao)做不到双休,自(zi)己学校(xiao)或恐(kong)也没动力(li)贯彻这项政策。
对于社会上的不同声音,刘长铭表示,一项举措的颁布,在社会上引发各种不同意见的表达和争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能希望一项政策措施的出(chu)台(tai)就能解(jie)决教育中的所有问题。
而对于如何解(jie)决争议(yi)更大的双休与学习成绩间的悖论焦(jiao)虑,储朝晖则一针见血地指出(chu),根本原因仍在于“考试招生的方式没有改变,评价(jia)标准(zhun)仍然单一”,高考成绩依(yi)然是学校(xiao)和家长关注的核心,“分数至上”在很(hen)多(duo)学校(xiao)和家长的认(ren)知中仍然存在,相当一部分家校(xiao)都简单地认(ren)为拼的时间越长,对分数越有帮助。“要让这个问题不再是一个问题,还需要推动系统性深层次教育改革。”
而高招评价(jia)的指挥棒,亦是深层次教育改革中最难(nan)淌的深水(shui)区。十(shi)多(duo)年前,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就曾深刻论述过国内(nei)中学教育选拔制度的利弊,在他近日新刊的《我的教育观》一书中收录了这段(duan)演讲:“要改变高考并不容易,因为它有一定的重要性,毕竟这几(ji)乎是中国农村小孩能够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让偏(pian)远(yuan)地区的家庭(ting)拥(yong)有希翼,享受公平教育,增强中国广大地区的凝聚力(li)。但是,高考体系也间接(jie)打(da)击(ji)了学生原创能力(li)的训练。”彼(bi)时,他就已犀利指出(chu),国内(nei)中学生把太多(duo)时间花在准(zhun)备高考上,而事实上青少年时期需要了解(jie)的常识与价(jia)值观,远(yuan)比这些(xie)备考常识点多(duo)得多(duo),而填鸭式的训练往往抹杀了学生做知识的兴趣和自(zi)由选取题目的空间。丘成桐当时就建议(yi),在高考之外应多(duo)元化探索人才选拔路径,如鼓励民间投(tou)资兴办大学,还前瞻性提(ti)到将高校(xiao)计(ji)划招生名额分配一些(xie)给有特殊表现的中学生这一思路,与当前国内(nei)大中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一脉相承。
十(shi)余年后,丘成桐谈过的这些(xie)升学体制老(lao)问题仍困扰着当下教育生态(tai)。“‘分数追逐’能使教育的各主体方利益最大化,这就成了实践中各方遵循的行(xing)动逻辑,因此‘双休’会受到来自(zi)多(duo)方的显性或隐性抵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蔡连玉坦言,现在难(nan)点是找到改革的真正突破点,打(da)破这种以升学为利益捆绑点的多(duo)方均衡,在多(duo)元评价(jia)标准(zhun)下让高考分数不再是唯一重要,才能让育人回到立德树人本位上来,使教育生态(tai)得到有效(xiao)治理。
事实上,高考这一“导向(xiang)标”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指出(chu)需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旨在构建一个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zhan)的考试与评价(jia)内(nei)容体系,特别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li)、学科素养及思维品质的深度考查。
“推动高中周(zhou)末双休落地,既要有观念转变,更要有行(xing)动跟进。全社会都要从(cong)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zhan)这一根本要求出(chu)发,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jia)导向(xiang),防止和纠正‘分数至上’等偏(pian)差。”中国教育科学研(yan)究院研(yan)究员汪明同样(yang)强调了深化教育评价(jia)改革的重要性。
如何在应试教育盛行(xing)的大环境下,探索让孩子(zi)们乐在其中、自(zi)由成长的教育,是一道需要全社会共同应对的考题。调研(yan)最后,那(na)位景(jing)德镇的班主向(xiang)记者吐露了多(duo)年来的心里话(hua):“教育是要留白的,好好过个周(zhou)末,本来就应该是这些(xie)高中娃的权利。”
采写:南都记者吕虹 发自(zi)北(bei)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