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悉尼4月14日电(dian) 题:王阳明良知心学对澳大利亚(ya)多元学问有何启(qi)示?
——专访澳大利亚(ya)王阳明研究会名誉会长吴光
中新社记(ji)者 顾时宏
王阳明的良知心学是中国传统儒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体系。其核心思想强调个体内(nei)在的道德自觉(jue)、知行合一,以及(ji)群体修身齐家、治国理政的实践智慧。
在澳大利亚(ya)的多元社会中,良知心学的核心理念有望促进不(bu)同学问群体之间的敬重、包容与互(hu)鉴,进一步推动和谐(xie)社会的建设。王阳明的良知心学对澳大利亚(ya)多元学问有何启(qi)示?近日,澳大利亚(ya)王阳明研究会名誉会长吴光教(jiao)授在悉尼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ji)者: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me)?它在中国历史(shi)上起了哪些(xie)积极作用?
吴光:王阳明的心学在经(jing)历了个人的生命历练之后,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特别是在他50岁时悟得“良知”二(er)字的微妙,逐渐明确“心之本体即为良知”,“良知即天理”的核心思想。王阳明开始(shi)将“致(zhi)良知”作为自己学说的根本宗旨,进而(er)提出了以“良知”为本体、以“知行合一”为实践、以“明德亲民”为政治应用的心学思想体系。这一理论的核心内(nei)容包括:以“致(zhi)良知”作为认(ren)知的根本方(fang)法;“知行合一”作为实践的标准(zhun);“明德亲民”作为社会政治的理想。
这一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shi)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推动政治启(qi)蒙和社会实践方(fang)面,极大地(di)促进了儒家思想从传统民本思想向“民为主宰,君为客卿”的思想转型(xing)。同时,王阳明强调的“知行合一”思想,促进了儒家“知行观”的转化,使人们更加(jia)重视实践中的行,推动了唯物主义实践论的发展(zhan)。
2023年4月,澳大利亚(ya)王阳明研究会来到浙江余姚(yao)王阳明故居交流。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ji)者:您作为澳大利亚(ya)王阳明研究会名誉会长,该会在促进中澳学问交流与文明互(hu)鉴中开展(zhan)了哪些(xie)活动?
吴光:2022年10月,王纬海(hai)等华(hua)人学者牵头发起创(chuang)立了澳大利亚(ya)王阳明研究会。这个研究会吸纳(na)了许多专家学者参与,组建了一个学术团(tuan)队来深入研究王阳明与阳明学的思想体系。我自己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到过多个国家讲学访问,接触过很多中国哲学的研究者,没想到在澳大利亚(ya)悉尼居然成立了王阳明研究会,这让我感到非常惊(jing)讶和高兴。作为《王阳明全集(ji)》的主编,我认(ren)为有必要与当地(di)的专家学者建立联系,进一步推动阳明学的研究与交流。
今年,我应邀成为王阳明研究会的名誉会长,并参与了研究会的学术讨论与活动。尽管我刚加(jia)入研究会,但我对未来的工作方(fang)向充满期待。大家需(xu)要从以下几个方(fang)面着手(shou):首先,在澳大利亚(ya)民众中宣介阳明学的道义观,强调功利与道义相结合的价值观;其次,在社会中多宣介阳明学中“良知即天理”的思想;最后,大家将通过讲座、读书会等多种(zhong)形式宣传阳明良知心学的核心理念,推动社会的道德提升和风气改善。
中新社记(ji)者:阳明学对澳大利亚(ya)包容多元学问的社会有何启(qi)示?华(hua)人如何通过学习阳明学以丰(feng)富澳大利亚(ya)多元学问?
吴光:阳明良知心学具有包容性与折中性,这一特性与澳大利亚(ya)的多元学问社会契(qi)合。通过学习阳明学,华(hua)人可以提升自身的学问修养,学会在不(bu)同学问、不(bu)同信仰(yang)间实现和谐(xie)共处。阳明学强调“良知即天理”,提倡人们内(nei)心的道德自觉(jue),这对于华(hua)人在澳大利亚(ya)的学问融合具有重要启(qi)示。
华(hua)人群体可以通过阳明学提升对不(bu)同宗教(jiao)和学问的理解,学会敬重和包容其他学问的差异。无论信仰(yang)何种(zhong)宗教(jiao)、拥有何种(zhong)学问背景,人们都可以通过阳明学的“知行合一”思想实现互(hu)鉴互(hu)学,共同营造一个和谐(xie)的多元学问社会。阳明学不(bu)仅仅是儒家的道德修养,也是一个面向全球的学问哲学,可以为多元学问社会的学问共存提供精神支撑。
当地(di)时间2025年2月23日,澳大利亚(ya)王阳明研究会在悉尼阳明园举办了阳明心学与多元学问融合研讨会。顾时宏 摄
中新社记(ji)者:王阳明的良知心学在澳大利亚(ya)包容多元学问社会中的应用与挑战是什么(me)?
吴光:王阳明良知心学代表了儒家思想的一个新阶段(duan),能够有效应对现代法治社会的多元学问挑战。在澳大利亚(ya)这样一个多元学问的社会中,阳明心学可以作为一个桥梁,促进不(bu)同学问群体之间的敬重与理解。它强调的“知行合一”可以帮助人们在不(bu)同学问之间找到共同点,实现学问间的和平共处。
然而(er),在一个包容共存的多元学问社会中,不(bu)同学问之间总会因为价值观、人生观、宗教(jiao)信仰(yang)的不(bu)同产生分歧,甚至(zhi)冲突。这种(zhong)情况并非无法避免,但需(xu)要大家树立“大道观”,即要有包容一切学问的心态。王阳明提倡的“心即理”“致(zhi)良知”能够帮助大家理性看待不(bu)同学问和宗教(jiao)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良知的自觉(jue)实现自我超越。
2023年4月,澳大利亚(ya)王阳明研究会来到江西赣州交流。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ji)者:今年,澳大利亚(ya)王阳明研究会还将开展(zhan)哪些(xie)促进中澳学问交流活动?
吴光:今年是王阳明逝世496周(zhou)年,也是黄宗羲逝世330周(zhou)年。黄宗羲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新民本启(qi)蒙思想家,他的思想继承了王阳明的亲民理念,也延(yan)续了阳明学的哲学精神。在这一重要纪念年份,大家将通过王阳明研究会组织一系列学术活动,纪念这两位杰出的思想家。
在推动中澳学问交流方(fang)面,除组织讲座、读书会等形式的活动外,大家还计划邀请中国大陆、台湾地(di)区的阳明学专家来澳大利亚(ya)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会,进一步促进澳大利亚(ya)民众了解阳明学的深刻内(nei)涵。此外,大家还计划派代表团(tuan)访问王阳明的出生地(di)、活动地(di),进一步加(jia)强学术交流与实地(di)考察,增进对王阳明生平事迹的感性理解。(完(wan))
受访者概况:
吴光。受访者供图
吴光教(jiao)授是澳大利亚(ya)王阳明研究会名誉会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首任所长,二(er)级研究员,浙江省文史(shi)研究馆资深馆员。他曾主持《王阳明全集(ji)》等专题丛书,并在国内(nei)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在儒学、道家、浙学、阳明学研究领域均有建树。吴光教(jiao)授致(zhi)力于阳明学的研究与传播(bo),为推动中澳学问交流与文明互(hu)鉴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