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quan)国(guo)人(ren)大代表戴茵。
红网(wang)时刻资讯记者(zhe) 郭薇灿(can) 摄影(ying) 朱丽萍 北(bei)京报道(dao)
一张药品说明书,三年民(min)生追问。
今年全(quan)国(guo)两(liang)会期间,来自湖南代表团的(de)全(quan)国(guo)人(ren)大代表戴茵向(xiang)大会递交了关于深化(hua)药品说明书适老(lao)化(hua)改革的(de)建议。值得(de)一提的(de)是,这(zhe)是戴茵连续(xu)第三次(ci)向(xiang)大会递交相关建议。
之前提交的(de)两(liang)次(ci)建议,均被国(guo)家药监局列为重点建议。2023年6月,该局发布适老(lao)化(hua)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同年10月,出台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持(chi)续(xu)推(tui)动之下(xia),国(guo)家药监局启动药品说明书适老(lao)化(hua)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工作。
截至2025年2月,全(quan)国(guo)已有1543个药品参与药品说明书适老(lao)化(hua)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工作。但在戴茵看来,相对于当下(xia)可(ke)上市销售的(de)约10万多种药品,在总量(liang)中占(zhan)比不(bu)足2%。
根据调研显示,我国(guo)84%的(de)老(lao)年人(ren)因字号过小看不(bu)清说明书,58%的(de)人(ren)因专业术语无法理解关键(jian)信息(xi)。有药企反映,老(lao)人(ren)因误(wu)解“顿服”为“每顿饭后服用”,险些过量(liang)服药。
随(sui)着我国(guo)老(lao)龄化(hua)率(lu)突破21%,老(lao)年服药者(zhe)2025年已达1.9亿。改革仍遭遇成本(ben)焦(jiao)虑与实施标准(zhun)缺失的(de)双重夹击。
戴茵认(ren)为,现行的(de)2006年版(ban)《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ding)》已经不(bu)适应现在的(de)需求。根据《中华人(ren)民(min)共和国(guo)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药品说明书和标签必(bi)须进行无障碍化(hua)改造,比如字体放大、增加盲文版(ban)和语音版(ban)等。但是,2006年的(de)规定(ding)限制了药企的(de)提升空间。为了节省成本(ben),药企只能在有限的(de)空间内压缩字号,导致关键(jian)信息(xi)变得(de)很小,老(lao)年人(ren)根本(ben)看不(bu)清。
在调研中,戴茵发现,其实药企对调整优化(hua)说明书有很大的(de)动力,但企业担忧试点改造后标准(zhun)再(zai)变动,将导致前期投入“打水漂”,以至于观望情(qing)绪浓厚。
为此,在今年提交的(de)建议中,戴茵直指改革痛(tong)点,呼吁全(quan)面铺开(kai)适老(lao)化(hua)改革,建立绿色审批通道(dao);修订《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ding)》,制定(ding)详细的(de)实施细则,包括说明书的(de)字号大小、语言表述、排版(ban)格式等;建立全(quan)国(guo)统一的(de)电(dian)子信息(xi)平(ping)台,同时建立健全(quan)监督机(ji)制,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适老(lao)化(hua)不(bu)是选择题,而是必(bi)答题。”戴茵说,当说明书不(bu)再(zai)让老(lao)人(ren)望而生畏,“老(lao)有所安”才能真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