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da)代表、中南林业科技大(da)学副校长尹双凤。
红网时刻资讯 记者 刘志雄 摄影 朱丽萍 北京报道
全国两会期间,红网时刻资讯推出“动能湘对论”第二(er)季,遍访京湘两地(di)重量级专家,为湖南“十(shi)五五”规(gui)划支招。本期报道,红网时刻资讯对话全国人大(da)代表、中南林业科技大(da)学副校长尹双凤。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对此,尹双凤表示(shi),当(dang)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十(shi)五五”时期成为湖南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依靠(kao)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jie)段。湖南需立足省情,找准优(you)势(shi),从创新机制、产创融合、高校改(gai)革等方面着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da)动力。
尹双凤认(ren)为,首(shou)先要(yao)深化创新机制改(gai)革。加强前沿技术分析、颠覆性技术识别、未来(lai)产业技术预测,持续完(wan)善湖南省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图(tu)谱和攻关任(ren)务(wu)布局,积极(ji)谋划一批科技创新重大(da)工程、重大(da)项目、重大(da)改(gai)革事(shi)项,发挥(hui)高能级创新平台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策源作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di)位,激(ji)发成果孵育转化内生动力,构建新型科技成果与人才评价(jia)体系(xi),探索新型举国体制下的湖南模式。
其次(ci),要(yao)加快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xi),以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4+4科创工程”等高能级平台为载体,在绿色智(zhi)能计算、航空航天及北斗、生物种(zhong)业、新能源及先进储能等九大(da)领域持续发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集(ji)中资源和力量打造一批新的优(you)势(shi)产业集(ji)群。大(da)力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布局一批示(shi)范应(ying)用场景(jing),实施一批先进技术产业化应(ying)用、智(zhi)能制造示(shi)范、中试基(ji)地(di)项目。
最后,要(yao)提升高等学校办(ban)学适(shi)应(ying)性。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指(zhi)导高校分层分类建设(she),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布局经济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以人才培养体系(xi)对接产业人才需求,以科学研究方向匹配产业核心技术清单,以前沿交叉学科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推进教育链、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du)融合,真正(zheng)将高校科教人才优(you)势(shi)转化为创新发展动能。
尹双凤还结合他的专业研究领域,从材料、能源、生态文明建设(she)三(san)个(ge)方面提出建议。
聚焦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发展先进新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合金、能源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高分子(zi)功能复(fu)合材料等战(zhan)略性新材料,打造国家级先进材料产业集(ji)群;推动循环经济与资源高效利用,完(wan)善废旧动力电(dian)池、电(dian)子(zi)废弃物回收体系(xi),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强化绿色制造标准,制定高耗能材料行业低碳(tan)准入标准,推广(guang)数字孪生、人工智(zhi)能在材料生产中的应(ying)用。
“比如在高分子(zi)功能复(fu)合材料方面,就是要(yao)充分利用我省未来(lai)百万吨(dun)乙烯及下游环氧化合物,以及现有的己内酰胺、弹性聚合体等原料优(you)势(shi),从而创制系(xi)列高性能功能复(fu)合材料。”尹双凤说。
构建清洁低碳(tan)新型能源系(xi)统(tong)。优(you)化能源供给(gei)结构,大(da)力发展氢能等新型能源,重点攻关“绿氢”制造、储运和利用的关键共(gong)性技术与装备;进一步完(wan)善能源基(ji)础设(she)施,建设(she)智(zhi)能电(dian)网和虚拟电(dian)厂,提升能源调度(du)灵活性,支撑电(dian)动汽车与电(dian)网互动试点,打造湖南经验。
推进全域生态保护与绿色价(jia)值转化。重点保护洞庭湖湿地(di)、武陵-雪峰山脉生物多(duo)样性热点区域,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xi)统(tong)治理;建立省级生态产品(pin)交易平台,探索林业碳(tan)汇、湿地(di)碳(tan)汇开(kai)发与交易机制;打造湘西世界学问遗产走廊、大(da)湘南生态康养基(ji)地(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