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jie)面资讯记者 | 戴晶晶
界(jie)面资讯记者 | 戴晶晶
“‘玄龙-50U’兆(zhao)安电流实验成功解决(jue)了电流产生和维持过程(cheng)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让等离(li)子体电流达到1兆(zhao)安,温度达到4000万度。这(zhe)是全(quan)球首(shou)次(ci)实现兆(zhao)安级氢硼等离(li)子体放电。该成果验证了氢硼燃料在磁约束条(tiao)件下实现高参数放电的科学可行性。”
4月20-23日,由中国核学会引导、中国核学会核聚变与等离(li)子体物理分会主办、新奥集(ji)团承办的第四届“受控(kong)核聚变与人工智能技术学术会议”在廊坊(fang)举办,新奥能源(yuan)研(yan)究(jiu)院院长刘敏胜在4月21日的会议开场致辞中介(jie)绍了新奥聚变装置最新的进(jin)展(zhan)。
4月16日,新奥“玄龙-50U”球形环氢硼聚变装置实验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高温高密度百万安培(兆(zhao)安)等离(li)子体电流。
“玄龙-50U”由新奥集(ji)团自主设计建造,是在中国首(shou)座中等规模(mo)球形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玄龙-50”的基(ji)础上(shang)升级而来,于2024年1月24日实现首(shou)次(ci)等离(li)子体放电。
2024年8月,“玄龙-50U”开展(zhan)的500千安培等离(li)子体大电流实验取得成功,达成装置设计的关键性能指标。
“托卡马克和球形环的一个核心机制是用等离(li)子体电流来实现等离(li)子体约束,所以(yi)电流越大,装置整体性能越好。”
刘敏胜在4月21日接受界(jie)面资讯采访时(shi)表示(shi),达到兆(zhao)安级电流的传(chuan)统托卡马克装置基(ji)本已处在世界(jie)前(qian)列水平。在球形环领域,目前(qian)全(quan)球只有英国的MAST-U、美国NSTX-U和新奥的“玄龙-50U”三(san)个球形环装置实现了这(zhe)一目标。
“在2026年,大家要率先在这(zhe)个装置上(shang)实现氢硼聚变的反应。”刘敏胜说。
新奥“玄龙-50U”球形环氢硼聚变装置,拍摄:戴晶晶
核聚变是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原子核并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cheng)。由于聚变原材料资源(yuan)相对丰富,且无污染排放,因此可控(kong)核聚变一直被认为是人类解决(jue)能源(yuan)问题的重要出路,视为“终极能源(yuan)”。
当前(qian)可控(kong)核聚变技术路线主要有三(san)种,包括(kuo)重力场约束核聚变、激(ji)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和磁约束核聚变。其中,磁约束核聚变目前(qian)研(yan)究(jiu)的装置包括(kuo)托卡马克、仿星器、反向场箍缩(suo)及磁镜等。
托卡马克被誉为“人造太阳”,其装置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的真(zhen)空室,外面缠绕着(zhe)线圈,在通电时(shi)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xuan)形磁场,将其中的等离(li)子体加热(re)到很高的温度,以(yi)达到核聚变的目的。球形环是更接近球形的一种托卡马克,相较于传(chuan)统托卡马克(形状接近轮胎)更紧凑。
左(zuo)图为传(chuan)统托克马克,右(you)图为球形环,图片来源(yuan):普林(lin)斯顿等离(li)子体物理实验室(PPPL)
等离(li)子体是指在高温下,电子脱离(li)原子核形成自由电子和离(li)子的物质状态。
新奥集(ji)团是中国最早开展(zhan)商(shang)用聚变能源(yuan)开发(fa)的民(min)营(ying)企业,自2017年以(yi)来聚变研(yan)发(fa)投入达40亿(yi)元(yuan),为研(yan)发(fa)投入超2亿(yi)美金(yuan)(约合14.6亿(yi)元(yuan)人民(min)币)的全(quan)球八家聚变企业之一。
早在2019年,新奥建设的中国首(shou)座中等规模(mo)球形环聚变实验装置“玄龙-50”就建成并实现等离(li)子体放电。
“就整体磁约束路线而言,‘玄龙-50U’属于大型装置,国内能做到1兆(zhao)安的磁约束装置,也就是全(quan)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和‘中国环流三(san)号’(HL-3)。”
4月21日,新奥聚变首(shou)席科学家彭元(yuan)凯和新奥聚变实验首(shou)席科学家石跃江在接受界(jie)面资讯等媒体采访时(shi)表示(shi),“玄龙-50U”不仅达到了兆(zhao)安级别,且是高温度高参数的等离(li)子体,验证了氢硼等离(li)子体可以(yi)达到高参数,为后续的磁约束氢硼聚变实验奠定了很好开端。
他们同时(shi)指出,此次(ci)突破的第二个贡献是对未来的球形环和托卡马克聚变堆(dui)实验计划所面临共性难题的支撑。比如国际(ji)热(re)核聚变堆(dui)ITER计划采用实时(shi)硼化的方法获得稳定的高参数等离(li)子体,而氢硼放电也同时(shi)起到实时(shi)硼化的效果,“玄龙-50U”的结果对ITER等装置的运行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玄龙-50U的非感应电流启动(dong)和高效电流驱动(dong)的运行模(mo)式(shi)也为球形环和托卡马克反应堆(dui)的稳态运行提供了一种可能解决(jue)方案。
不同于国内其他商(shang)业核聚变企业将氘氚作为聚变燃料,新奥选(xuan)择(ze)了氢硼聚变技术路线,也就是通过氢原子核和硼原子核的聚变反应,产生3个带正(zheng)电的氦-4核,释放大量能量。
氢硼聚变不产生放射性的中子,且氢硼储(chu)量丰富容易(yi)获取,但相较于氘氚聚变实现难度更大。
彭元(yuan)凯和石跃江两位专家介(jie)绍称,氢硼聚变需要更高的等离(li)子体温度(约10-20亿(yi)摄氏度,超过氘氚的1-2亿(yi)摄氏度)和更优化的磁场约束条(tiao)件及等离(li)子体温度分布函数控(kong)制。
“很多人都认为氢硼聚变难度大,等离(li)子体性能低、参数低,离(li)最后的(聚变)目标很远。”刘敏胜对界(jie)面资讯表示(shi),但在氢硼实现兆(zhao)安级突破后,对这(zhe)条(tiao)路线未来商(shang)业化的信(xin)心就充(chong)分了。
新奥的核聚变商(shang)业化路线分为三(san)步:第一步为2026年在“玄龙-50U”上(shang)实现氢硼聚变反应;第二步是到2030年在下一代(dai)聚变装置“和龙-2”实现全(quan)面的氢硼聚变;第三(san)步是到2035年前(qian)实现工程(cheng)可行性,将球形环氢硼聚变推进(jin)到商(shang)业化。
国际(ji)上(shang)已有装置明确实现了氢硼聚变。2023年3月,日本国立聚变科学研(yan)究(jiu)所(NIFS)与美国聚变企业TAE合作,已首(shou)次(ci)在磁约束聚变等离(li)子体中实现了氢硼聚变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