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元至清》,[美] 巫鸿(hong)著,世纪文景|上(shang)海人民出版(ban)社,2025年3月。
推荐理由:
传统的(de)绘画史往往习惯(guan)在(zai)每个历史时期选取(qu)代表性的(de)画家及作品,按照线性叙事先容画家的(de)生平与作品的(de)特(te)点,但巫鸿(hong)在(zai)“中国绘画”系(xi)列中要做的(de)就是打(da)破这一传统的(de)绘画史写作惯(guan)例。本书是此(ci)系(xi)列的(de)第三本著作,也是这一颇具挑战性的(de)创作项目的(de)收官(guan)之作,它延(yan)续了前两卷(juan)的(de)研究方(fang)法(fa)与撰写方(fang)式。在(zai)绘画发展(zhan)的(de)阶段性、历史资料的(de)留存状况(kuang)基础上(shang),力图把单个画家纳入整体艺术潮流之中,将画家的(de)个案与更广阔的(de)历史运动过程结合起来。
元、明(ming)、清绘画在(zai)诸多方(fang)面具有各自不同的(de)社会和学问条件(jian),但绘画媒(mei)材的(de)演变、文人画的(de)活跃、地(di)域的(de)交互仍然(ran)贯穿其中。媒(mei)材也由此(ci)成(cheng)为“中国绘画”研究系(xi)列的(de)一大(da)主题:卷(juan)轴画、壁画、墓(mu)葬画、册页、折扇、条屏等,都(dou)成(cheng)为巫鸿(hong)讨论的(de)对象。文人画、宫廷绘画与商(shang)业绘画的(de)分野,尤(you)其是文人画的(de)繁荣是理解元、明(ming)、清绘画的(de)一条主线。这些丰富的(de)、立体的(de)元素共同构成(cheng)了“中国绘画”的(de)面貌,理解这些多层次因素的(de)演变,才能使大家得以在(zai)宏(hong)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了解绘画与社会、经济、学问、政治的(de)变动关系(xi)。
撰文/张婷
编辑/李阳 罗东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