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财(cai)政部、住房城乡建设(she)部联合发布通知,部署开展2025年度(du)中央财(cai)政支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明确探索建立可持续的(de)城市更新机制,推动补(bu)齐城市基础设(she)施的(de)短板弱项,加强消费型基础设(she)施建设(she),注重向(xiang)提振消费方面发力,促进城市基础设(she)施建设(she)由“有没有”向(xiang)“好不好”转变,实现(xian)城市高质量发展。
自2024年起,中央财(cai)政创新方式方法,支撑部分城市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统计(ji)显示,2024年首批支撑15个城市,重点向(xiang)超大特大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沿线(xian)大城市倾斜,中央财(cai)政拨(bo)付补(bu)助资金30亿元,支撑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污水管网“厂网一体”建设(she)改造、市政基础设(she)施提升改造、老旧片区更新改造等。
“实施城市更新是党中央作出(chu)的(de)重大决策部署,支撑城市更新是财(cai)政投资尤其是中央财(cai)政关注的(de)重点,也是发力的(de)主要方向(xiang)。”中国社会科学院财(cai)经战略(lue)研究院财(cai)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表示。
对于2025年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财(cai)政部、住房城乡建设(she)部提出(chu),通过竞争性选拔,确定部分基础条件好、积极(ji)性高、特色突出(chu)的(de)城市,在城市层面探索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建立资金、用(yong)地、金融等各类要素(su)保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中央财(cai)政对入围城市给予定额(e)补(bu)助。入围城市制定城市更新工作方案(an),统筹使用(yong)中央和地方资金,完善(shan)法规(gui)制度(du)、规(gui)划(hua)标准、投融资机制及相关配套政策,探索城市更新可复制、可推广的(de)机制和模式。
按照通知规(gui)定,2025年,中央财(cai)政支撑实施城市更新工作的(de)范围为大城市及以(yi)上城市,共评选不超过20个城市,主要向(xiang)超大特大城市以(yi)及黄河、珠(zhu)江等重点流域沿线(xian)大城市倾斜。每省(区、市)可推荐(jian)1个城市参(can)评。
对于资金支撑方向(xiang),通知明确,中央财(cai)政资金支撑城市更新的(de)样板项目(mu)建设(she)和机制建设(she)。其中,城市更新重点样板项目(mu)包(bao)括城市供(gong)排水、燃气、供(gong)热等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和经济集约(yue)型综合管廊建设(she);城市生活(huo)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城市生活(huo)污水管网全覆(fu)盖样板区建设(she)等;生活(huo)垃圾分类处理、建筑垃圾治理、综合杆箱(xiang)、危旧桥梁(liang)、机械停车设(she)施等市政基础设(she)施提升改造;历史学问街区、老旧小区、口袋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等既有片区更新改造。城市更新机制建设(she)包(bao)括项目(mu)储备和生成机制、资金安排和筹措机制、用(yong)地保障和审批机制。
“城市更新的(de)重点样板项目(mu)向(xiang)地下管网、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制约(yue)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de)短板弱项发力,并注重学问、旅(lu)游、餐饮(yin)、休闲娱乐等消费型基础设(she)施的(de)建设(she)改造,将为内(nei)需潜(qian)力释放提供(gong)坚(jian)实支撑(cheng)。”中央财(cai)经大学财(cai)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表示。
何代欣认(ren)为,城市更新将是未来政府投资,尤其是中央财(cai)政投资的(de)一个很重要的(de)领域,这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de)需要,也是财(cai)政为民、发展为民的(de)集中体现(xian)。
两部门要求,各城市要按照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de)原则,突出(chu)本(ben)次(ci)城市更新的(de)重点内(nei)容(rong),聚焦城市老城区,集中打造城市更新的(de)样板项目(mu),形成样板片区。同时,与现(xian)有支撑政策做好统筹衔(xian)接,具(ju)体项目(mu)上不得重复申请中央预算内(nei)投资、车购税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其他渠道中央资金。
“在资金筹集上,注重财(cai)政与金融政策之间的(de)协调配合,鼓励社会资本(ben)进入,最大程(cheng)度(du)发挥好财(cai)政资金带动效能。同时,通过建立合理的(de)成本(ben)分担机制,实现(xian)建设(she)、运营与维护的(de)动态更新和长效运行。”白彦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