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记者申铖)记者8日从财政部了解到,今年(nian)中央财政继(ji)续支(zhi)持实施城市更新行(xing)动(dong),探索建(jian)立可(ke)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推动(dong)补(bu)齐(qi)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弱项,加强消费型基础设施建(jian)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jian)设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根据财政部、住房城乡建(jian)设部日前印发的通知(zhi),两部门通过竞争性选拔,确定部分基础条件好、积(ji)极性高(gao)、特色(se)突出的城市,在(zai)城市层面探索整合(he)各类资源,探索建(jian)立资金、用地、金融等各类要素保障机制,形成工作合(he)力。中央财政对入围城市给(gei)予定额(e)补(bu)助。
通知(zhi)明确,2025年(nian),中央财政支(zhi)持实施城市更新工作的范围为大城市及以(yi)上城市,共评选不超过20个城市,主要向超大特大城市以(yi)及黄河、珠江等重点流域沿线大城市倾斜。
根据通知(zhi),入围城市制定城市更新工作方案,统筹使用中央和地方资金,完善法规制度、规划标准、投融资机制及相关配套政策,探索城市更新可(ke)复(fu)制、可(ke)推广的机制和模式。力争通过三年(nian)探索,城市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进一步提高(gao),老旧片区(qu)宜居环境建(jian)设取得(de)明显成效,形成可(ke)复(fu)制、可(ke)推广的模式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