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cheng)晚报讯 记者文(wen)聪报道:东莞有哪些(xie)历史文(wen)化(hua)名镇和历史文(wen)化(hua)名村?重点保护区(qu)域在哪里?记者15日从东莞市住建局获悉,《广东省历史文(wen)化(hua)名城(cheng)东莞市保护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以下简称《公示稿》)正在对外征求公众意见。规划内容包(bao)括了研究东莞历史文(wen)化(hua)价值与(yu)特色,梳理东莞历史文(wen)化(hua)名城(cheng)各类保护对象、划定保护范围、提出(chu)保护要求和展示利用建议。
《公示稿》中,东莞的名城(cheng)历史文(wen)化(hua)价值被赋予了五个注解——岭南文(wen)化(hua)重要起源及传承地、海(hai)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改革开放先行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华南民(min)主革命重要阵地。
《公示稿》提出(chu),市域是保护东莞“向海(hai)生城(cheng),因江(jiang)兴镇,倚山聚村”的“海(hai)-江(jiang)-山-城(cheng)-镇-村”的整体格局。其中,历史文(wen)化(hua)名镇的保护分为中国历史文(wen)化(hua)名镇(石龙镇)和广东省历史文(wen)化(hua)名镇(虎门镇);历史文(wen)化(hua)名村的保护也分为中国历史文(wen)化(hua)名村2处(南社村、塘尾村)和广东省历史文(wen)化(hua)名村7处(西溪村、超朗村、下坝村、潢涌(yong)村、新基村、黄洞村、江(jiang)边村)。
对于历史文(wen)化(hua)名镇和历史文(wen)化(hua)名村的保护,均要求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chi)度(du),不得改变与(yu)其相(xiang)互依存的自然景观(guan)和环境;在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不得损害历史文(wen)化(hua)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对核(he)心保护范围内的建(构)筑(zhu)物,应当区(qu)分不同(tong)情况,采取相(xiang)应措施(shi),实行分类保护;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构)筑(zhu)物,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确定的建设控制要求。
“村”这一级的保护还囊括了“传统村落”——中国传统村落6处(江(jiang)边村、南社村、西溪村、超朗村、塘尾村、龙背岭村)、广东省传统村落6处(白沙(sha)村、下坝村、潢涌(yong)村、新基村、黄洞村、清(qing)厦村),重点保护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chi)度(du),保护与(yu)村落相(xiang)互依存的自然环境、景观(guan)与(yu)视线通廊,保护传统村落的不可移动文(wen)物、历史建筑(zhu),严禁大(da)规模地拆除,新建筑(zhu)高度(du)、体量和色彩应与(yu)传统风貌相(xiang)协调。坚持保护与(yu)利用相(xiang)结合的原则,在不破坏传统风貌的前提下,适度(du)发展旅游业和其他文(wen)化(hua)产业。
参照(zhao)历史上自然边界特别是历史水系的边界,东莞划定了180.22公顷历史城(cheng)区(qu)保护范围,而这也是规划的重点保护区(qu)域。该区(qu)域内文(wen)化(hua)元素十足——历史文(wen)化(hua)街区(qu)3处、历史建筑(zhu)77处、文(wen)物保护单位13处、传统街巷(xiang)98处。
《公示稿》提出(chu),构建历史城(cheng)区(qu)“一城(cheng)、一区(qu)、三轴、三片、多节点”的总体保护结构,其中,一城(cheng):东莞运河以东,由明(ming)代城(cheng)墙限定的东莞古县城(cheng)部分,保护传统空间格局及山水自然环境;一区(qu):城(cheng)西传统商贸区(qu),延续传统商贸功能,对骑楼风貌特色建筑(zhu)进行严格保护;三轴:“大(da)西路-振华路-西正路-市桥路-万寿路”历史文(wen)化(hua)主轴、“珊洲河-到涌(yong)-东门河”历史水系轴线和东莞运河历史文(wen)化(hua)轴线;三片:中兴路-大(da)西路历史文(wen)化(hua)街区(qu)、兴贤里历史文(wen)化(hua)街区(qu)、象塔(ta)街历史文(wen)化(hua)街区(qu);多节点:包(bao)括人(ren)民(min)公园(钵盂山)、迎恩门城(cheng)楼、东门广场等开敞景观(guan)节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