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zhe)按:当(dang)大家在编织(zhi)社会保障这张民生安全(quan)网时,实质上是在构筑守护社会公平的堤坝,培育促进社会和谐的沃土。从养老医疗到(dao)失业救助,每一项保障政策的制定(ding)与落(luo)实,都在悄然(ran)改变着千万家庭的命运轨迹。
中国(guo)网财(cai)经3月26日讯(记者(zhe) 段(duan)思琦)3月5日,国(guo)务院总理李(li)强在《政府工(gong)作报告(gao)》中提出,“城(cheng)乡居民基础(chu)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适当(dang)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快发展第三支柱(zhu)养老保险,实施好个人养老金制度(du)。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lai)的挑战日益(yi)加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政策再次成(cheng)为(wei)政府工(gong)作的重中之重。
针对这些热点问(wen)题(ti),中国(guo)社科院世界(jie)社保研究(jiu)中心(xin)主任郑秉文(wen)在博(bo)鳌亚洲论坛2025年(nian)年(nian)会期间(jian)接受(shou)了(le)中国(guo)网财(cai)经记者(zhe)的采(cai)访。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方面(mian)各个方面(mian)都有影响,但是最敏(min)感的就是养老金制度(du)。”郑秉文(wen)直言。
他说明(shi),养老金制度(du)是采(cai)取现收(shou)现付的方式(shi),当(dang)中的缴费率、替代率、赡养率形成(cheng)函数关系,一个参数函数发生变化,其他两个必须联(lian)动。若不联(lian)动或想保持不变,就需要外部的财(cai)政因素或其他行政手段(duan)的干预。
2019年(nian),中国(guo)社科院世界(jie)社保研究(jiu)中心(xin)发布的《中国(guo)养老金精算报告(gao)2019-2050》预测(ce),未来(lai)30年(nian)我国(guo)的制度(du)赡养率翻倍,到(dao)2028年(nian),当(dang)期收(shou)入(ru)和支出出现逆转,结余(yu)首次出现负数,为(wei)负1181.3亿元。该报告(gao)同时指(zhi)出,城(cheng)镇职(zhi)工(gong)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yu)到(dao)2027年(nian)有望(wang)达(da)到(dao)峰值6.99万亿元,然(ran)后开始下降,到(dao)2035年(nian)耗尽(jin)累计结余(yu)。
郑秉文(wen)说,新的《中国(guo)养老金精算报告(gao)2025-2060》在测(ce)算过程中加入(ru)了(le)延迟退休的因素,同时加入(ru)2019年(nian)以来(lai)中央实施的各项改革措施,包(bao)括中央调剂制度(du)、实现全(quan)国(guo)统筹等,最终测(ce)算的结果非常(chang)好。其中,收(shou)不抵支的年(nian)份(fen),从以前的2028年(nian)延到(dao)了(le)2036年(nian)。基金枯竭的年(nian)份(fen),从以前预测(ce)的2035年(nian)推迟到(dao)了(le)2044年(nian),都往后延迟了(le)八九(jiu)年(nian)。这说明包(bao)括国(guo)家采(cai)取的延迟退休在内的改革组合拳在大大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du)的财(cai)政可持续性,并发挥明显作用(yong)。
“这就告(gao)诉大家,改革是提高养老保险制度(du)财(cai)务可持续性的根本措施,并且综合性改革很(hen)重要,大家应该坚持改革,不改革就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lai)的压力!”郑秉文(wen)如是说。
但是,郑秉文(wen)还先容到(dao),更新后的精算报告(gao)还显示(shi),人口老龄化最终还是能(neng)够反(fan)映到(dao)养老保险制度(du)上,改革的压力仍然(ran)很(hen)大。比(bi)如,养老保险制度(du)的潜在支撑率(在职(zhi)参保职(zhi)工(gong)与退休人口的比(bi)值)在2025年(nian)是2.7,就是2.7个在职(zhi)职(zhi)工(gong)对应1个退休人口,但到(dao)2060年(nian),潜在支撑率就降到(dao)1,就是1个在职(zhi)职(zhi)工(gong)对应1个退休人口。如果考虑到(dao)遵缴率的因素(实际缴费人数少于登记参保人数,一部分灵活(huo)缴费人员断保,到(dao)了(le)最低缴费年(nian)限(xian)就不缴费了(le)),潜在支撑率就会进一步降低,降到(dao)0.89,就是0.89个实际缴费的在职(zhi)职(zhi)工(gong)对应1个退休人口,这是典型的“倒挂(gua)”,是人口老龄化反(fan)映在养老保险制度(du)上的结果。
人口老龄化作为(wei)全(quan)球性社会现象,其发展轨迹可追溯至1865年(nian)法国(guo)率先进入(ru)老龄化社会的历(li)史(shi)节(jie)点,迄今已逾一个半世纪。随着工(gong)业化进程加速,该现象已形成(cheng)跨洲际传(chuan)播态(tai)势(shi),特别是在东亚社会及中国(guo)等新兴经济体呈现加速特征。近三十年(nian)来(lai),国(guo)际社会持续探索制度(du)创新路径,我国(guo)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uan)基本国(guo)情,已在养老保险体系优化、长(chang)期护理制度(du)构建等领域取得系统性突破。
提到(dao)1889年(nian)德(de)国(guo)建立并发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du),郑秉文(wen)说,自(zi)有这一保障以来(lai),实行的就是现收(shou)现付政策,也(ye)就是用(yong)上班族当(dang)年(nian)缴纳的保费支付退休金。这样做的好处是资金风险小、管理成(cheng)本低,可以抵御通货膨胀。它的弊端在于,随着老龄化的发展,上班族的负担日益(yi)沉重,这样在两代人之间(jian)就产生了(le)一个是否公平的问(wen)题(ti)。
“现收(shou)现付制的代际之间(jian)团结在存在人口红利时是没问(wen)题(ti)的,是容易实现的。”他认为(wei),基本养老保险制度(du)运行至今一百(bai)三十余(yu)年(nian),都建立在代际团结基础(chu)之上。那么面(mian)对人口老龄化,劳动人口越(yue)来(lai)越(yue)少,而领取养老金的人口占比(bi)越(yue)来(lai)越(yue)大,就衍生出代际衔接的问(wen)题(ti)。德(de)国(guo)率先进行改革,把纯粹的现收(shou)现付制度(du)改成(cheng)了(le)积分制。
具体来(lai)说,长(chang)期以来(lai),德(de)国(guo)一直承受(shou)着人口老龄化给养老金收(shou)支平衡带来(lai)的压力。但缴费率和国(guo)家补(bu)贴不可能(neng)无限(xian)制地提高,要控制养老金成(cheng)本的上涨(zhang)速度(du),必须使(shi)在职(zhi)缴费者(zhe)和退休者(zhe)共(gong)同承担这个压力。1994年(nian),养老金改革考虑到(dao)社会平均余(yu)命预期的变化,引入(ru)了(le)人口因子。如果人口老龄化继续加深,人口因子会小于1,养老金给付水平随之下降。2004年(nian)养老金改革又引入(ru)了(le)可持续因子,反(fan)映了(le)养老保险系统赡养比(bi)的变化。当(dang)赡养比(bi)高于一定(ding)比(bi)例时,养老金下调。通过这种方式(shi),德(de)国(guo)力图使(shi)养老金替代率缓(huan)慢下降,以减轻年(nian)轻人的缴费压力,实现代际公平。
郑秉文(wen)坦言,养老保险这项"社会发明"的起(qi)源地德(de)国(guo),至今仍在进行制度(du)升级的实践探索。面(mian)对21世纪银色浪潮的冲击,每个国(guo)家都拿出了(le)符合自(zi)身实际的解决方案——日本侧重介护保险联(lian)动,新加坡强化公积金功能(neng),我国(guo)则建立世界(jie)最大的全(quan)民养老保障网。虽然(ran),改革路径百(bai)花齐(qi)放,但破解资金可持续性难题(ti)、提高制度(du)抗风险能(neng)力始终是各国(guo)改革的底层逻(luo)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