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太(tai)原4月14日消(xiao)息(记者张洁)日前,记者从山西省能源局获悉,山西省发布了(le)《2025年能源转(zhuan)型与生态(tai)治(zhi)理风光示(shi)范基地总体(ti)方案》,提出规划建设3至5个省级能源转(zhuan)型与生态(tai)治(zhi)理风光示(shi)范基地。
按照《方案》,将(jiang)纵深推进能源革(ge)命综合改革(ge)试点,加强山西省新能源发展战略(lue)性布局和系统性谋划,以采煤沉陷区、盐碱地、沙地(以下(xia)简称“三类土(tu)地”)为重点,坚持新能源开发和生态(tai)环境(jing)治(zhi)理相(xiang)结合,规划建设一批绿色、先进、经济(ji)、安全、高效的省级大型风光基地项目,推动山西省新能源产业高质(zhi)量(liang)发展。
坚持集中布局、示(shi)范先行、要素(su)协同,聚焦(jiao)“三类土(tu)地”比较集中的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临汾市等区域,结合周边可利用土(tu)地资源、电网汇(hui)集站规划等情况,规划建设3—5个省级能源转(zhuan)型与生态(tai)治(zhi)理风光示(shi)范基地,科学(xue)合理确定(ding)风电、光伏发电装机(ji)规模,同步(bu)实施风光项目建设和生态(tai)治(zhi)理,力争尽早建成投产。
为确保示(shi)范基地顺利推进,将(jiang)实施集约融合开发,聚焦(jiao)“三类土(tu)地”及周边可利用土(tu)地资源,实施规模化、集约化布局,示(shi)范基地规模原则(ze)上不得低于100万千瓦,由近及远,应布尽布,将(jiang)节约集约利用土(tu)地和生态(tai)环境(jing)保护修复相(xiang)结合。优先选择条件成熟、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率先开展示(shi)范基地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