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xin)华社北京(jing)4月9日电(dian) 国务院新(xin)闻办公室(shi)4月9日发布了《关于中美(mei)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就白皮书的发布背景、主要内容、中方对中美(mei)经贸关系的立场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关于中美(mei)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发布背景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近期,美(mei)方在以芬太尼为由先后两次对华加征合计(ji)20%关税(shui)的基础上,又对华加征34%的所(suo)谓“对等关税(shui)”,并进一步(bu)加征50%关税(shui),美(mei)方还在讨论取(qu)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yi)关系地(di)位,就对华海事(shi)、物流(liu)和造船业301调(diao)查提出(chu)征收港口费(fei)的建议限制措施。对于这些单边主义、霸(ba)凌主义限制措施,中方坚决反(fan)对,已根(gen)据国际法基本原则和法律(lu)法规坚决采取(qu)反(fan)制措施维护自(zi)身权益。
中方在此背景下发布《关于中美(mei)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旨在澄清中美(mei)经贸关系事(shi)实,系统阐释中方对中美(mei)经贸关系相(xiang)关问题的政策立场,阐明单边主义、保(bao)护主义对中美(mei)双边经贸关系的损害,展示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坚定维护多边贸易(yi)体制的决心(xin)和意志。
白皮书全文2.8万字,由前言、正文和结束(shu)语三(san)部分组成。正文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中美(mei)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方认真履行中美(mei)第一阶段经贸协(xie)议”“美(mei)方违反(fan)中美(mei)第一阶段经贸协(xie)议有关义务”“中国践行自(zi)由贸易(yi)理念,认真遵守世界贸易(yi)组织规则”“单边主义、保(bao)护主义损害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中美(mei)可以通过平等对话、互利合作解决经贸分歧”。
问:中方对中美(mei)经贸关系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答:中美(mei)经贸关系是中美(mei)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mei)两国在自(zi)然禀赋、人力资源、市(shi)场、资金、技(ji)术等领域具有很强(qiang)的互补性,完全可以实现互利共赢。中美(mei)经贸关系既对两国意义重大,也对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中美(mei)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美(mei)两国建交46年以来,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中美(mei)贸易(yi)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yi)美(mei)元跃升(sheng)至2024年的近6883亿(yi)美(mei)元。双向投资存量(liang)超(chao)过2600亿(yi)美(mei)元。中美(mei)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水平不断提高,为两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福祉提升(sheng)作出(chu)重要贡献。中美(mei)各自(zi)取(qu)得成功,对彼此是机遇(yu)而非威胁。
但是,近年来美(mei)单边主义、保(bao)护主义抬(tai)头(tou),不断对华出(chu)台加征关税(shui)等经贸限制措施,严重干扰中美(mei)正常经贸合作。中方不得不进行正当反(fan)制。我(wo)想强(qiang)调(diao)的是,贸易(yi)战没有赢家,中方不愿打贸易(yi)战,但中国政府也绝不会坐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益被损害和剥夺,如果美(mei)方执意进一步(bu)升(sheng)级经贸限制措施,中方有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手段,必将(jiang)坚决反(fan)制,并奉陪(pei)到(dao)底。
作为发展阶段、经济制度不同的两个大国,中美(mei)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出(chu)现分歧和摩(mo)擦是正常的,关键(jian)要尊(zun)重彼此核心(xin)利益和重大关切,通过平等对话妥善解决分歧。希翼美(mei)方与中方相(xiang)向而行,按照两国元首通话指明的方向,本着相(xiang)互尊(zun)重、和平共处(chu)、合作共赢原则,马上取(qu)消单边关税(shui)措施,加强(qiang)对话、管控分歧、促进合作。中方愿与美(mei)方就两国经贸领域重要问题进行交流(liu),通过平等对话磋商解决各自(zi)关切,共同推(tui)进中美(mei)经贸关系稳定、健(jian)康、可持续发展。
问:中方如何看待美(mei)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贸易(yi)伙伴单边加征关税(shui)的做法?
答:美(mei)方有关做法违背基本经济规律(lu)和市(shi)场原则,违反(fan)世贸组织规则,冲击多边贸易(yi)体制,罔顾多边贸易(yi)谈(tan)判达成的利益平衡结果,无视美(mei)国长期从国际贸易(yi)中大量(liang)获利的事(shi)实。美(mei)方将(jiang)关税(shui)作为实施极限施压、谋取(qu)私利的武器,这是典(dian)型的单边主义、保(bao)护主义和经济霸(ba)凌行径(jing)。
美(mei)方打着所(suo)谓的“对等”“公平”的旗号搞零和博弈,本质上是追求“美(mei)国第一”“美(mei)国特殊”,是以关税(shui)手段颠覆现有国际经贸秩序,以美(mei)国利益凌驾于国际社会公利,以牺牲全世界各国的正当利益为代价,服务于美(mei)国霸(ba)权利益,人为切断原有成熟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打破以市(shi)场为导向的自(zi)由贸易(yi)规则,严重干扰各国经济发展,影响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增(zeng)长,遭(zao)到(dao)国际社会普遍反(fan)对,美(mei)国内也有很大反(fan)对声音。
历(li)史和事(shi)实证明,美(mei)方提高关税(shui)解决不了自(zi)身问题,反(fan)而引发金融市(shi)场剧烈波动(dong),推(tui)高美(mei)国通胀压力,削弱美(mei)国产业基础,加大美(mei)国经济衰退风(feng)险,最终只会自(zi)食恶果。
问:美(mei)方认为巨额贸易(yi)逆差让美(mei)国“吃亏”,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美(mei)货物贸易(yi)差额既是美(mei)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必然结果,也是由两国比较优(you)势和国际分工(gong)格局决定的。中国并不刻意追求顺差,事(shi)实上,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从2007年的9.9%降至2024年的2.2%。
客观认识和评价中美(mei)双边贸易(yi)是否平衡,需要全面深入考察(cha),不能只看货物贸易(yi)差额。美(mei)国在服务贸易(yi)方面占有显著优(you)势。美(mei)国是中国服务贸易(yi)最大逆差来源地(di),逆差规模总体呈现扩(kuo)大趋(qu)势,2023年为265.7亿(yi)美(mei)元,占美(mei)国服务贸易(yi)顺差总额的9.5%左右(you)。综合考虑货物贸易(yi)、服务贸易(yi)和本国企业在对方国家分支(zhi)机构的本地(di)销售额三(san)项(xiang)因素,中美(mei)双方经贸往来获益大致平衡。
近年来,美(mei)国对华逆差在总体贸易(yi)逆差中占比下降、对全球逆差规模攀升(sheng)。事(shi)实证明,对华加征关税(shui)非但不能缩小美(mei)总体贸易(yi)逆差,反(fan)而导致美(mei)国进口成本上升(sheng),进一步(bu)扩(kuo)大逆差。
积极扩(kuo)大进口,是中国推(tui)进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内容。自(zi)2018年11月起,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每年均在上海举办,参展国家和意向成交金额逐年增(zeng)长,累计(ji)意向成交金额超(chao)5000亿(yi)美(mei)元。2024年,中国进口总额为18.4万亿(yi)元人民币,同比增(zeng)长2.3%,进口规模创历(li)史新(xin)高,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shi)场。中国将(jiang)继续挖掘进口潜力,把中国超(chao)大规模市(shi)场打造成为世界共享大市(shi)场,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xin)动(dong)能。
问:作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如何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和践行自(zi)由贸易(yi)理念?
答: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yi)组织以来,中国积极践行自(zi)由贸易(yi)理念,全面履行加入承(cheng)诺,遵守和实行世界贸易(yi)组织规则,大幅开放市(shi)场,为维护多边贸易(yi)体制有效性权威性作出(chu)积极贡献。
首先,完善基于规则的市(shi)场经济法律(lu)法规,将(jiang)合规评估(gu)作为贸易(yi)政策出(chu)台前的必要前置环节(jie),切实提升(sheng)贸易(yi)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见性,构建符合多边贸易(yi)规则的法律(lu)体系。第二,切实履行加入世界贸易(yi)组织降税(shui)承(cheng)诺,多次大幅自(zi)主降低进口关税(shui)税(shui)率。截至2010年,中国货物降税(shui)承(cheng)诺全部履行完毕,关税(shui)总体水平从2001年的15.3%降低到(dao)9.8%,接近发达成员的平均约束(shu)税(shui)率9.4%。第三(san),严格遵守世界贸易(yi)组织各项(xiang)补贴纪律(lu),及时向世界贸易(yi)组织提交补贴通报。2023年6月,中国提交2021—2022年补贴政策通报,涉及中央69项(xiang)和地(di)方385项(xiang)补贴政策,实现省级行政区域全覆盖。最后,通过与国际规则接轨的系统性改(gai)革持续优(you)化营商环境,为全球企业提供了更加透明、公平、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0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