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jie)口作为(wei)国家重点发展的未来(lai)产(chan)业,正加速从实验室迈向产(chan)业化。目前,我国脑机接(jie)口产(chan)业已初(chu)具(ju)规模,但仍(reng)面临(lin)技(ji)术瓶颈、人(ren)才缺口、伦理争议等多重挑战,亟待聚焦靶向技(ji)术攻关、产(chan)教融合育(yu)才、资本赋(fu)能增效、标准体系构建等环节精准发力,依托创新生态协同释放(fang)创新效能,实现产(chan)业破局。
技(ji)术突破与产(chan)业转型同步提速
近年来(lai),脑机接(jie)口产(chan)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24年初(chu),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tui)动未来(lai)产(chan)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在脑机接(jie)口领域打造创新标志(zhi)性(xing)产(chan)品。在前不久召开的2025年中(zhong)关村论坛上,脑机接(jie)口产(chan)业联盟正式发布“脑机接(jie)口标准化路线图”,构建了涵盖(gai)技(ji)术、产(chan)业和标准化的行业行动框架(jia),推(tui)动脑机接(jie)口产(chan)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脑机接(jie)口产(chan)业主要呈(cheng)现以下几点特征。
一是多项关键技(ji)术实现突破。在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技(ji)术上实现了多点突破,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例如,在侵入式方面,复旦大学团(tuan)队研发的“三合一”脑脊接(jie)口技(ji)术,有望助力瘫痪(huan)者运动能力恢复。在半侵入式方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jiu)所研制的“北脑一号(hao)”从实验室走向临(lin)床,成功实现三例柔性(xing)高通量无线脑机系统的人(ren)体植入。在非侵入式方面,华东理工大学基于混合现实的脑机接(jie)口系统实现对四足机器(qi)人(ren)的稳定控制。
二是产(chan)业化初(chu)具(ju)规模。中(zhong)国电子信息产(chan)业发展研究(jiu)院(yuan)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脑机接(jie)口市场规模为(wei)32亿元,同比增长18.8%,预计到(dao)2027年将达到(dao)55.8亿元,增长率为(wei)20%。此外,脑机接(jie)口产(chan)业集聚发展趋势明显,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构成错位发展结构:京津冀地区聚焦研发创新和生态构建,先后研发“北脑一号(hao)”、双环路协同演进系统等成果;长三角地区瞄准产(chan)品化及临(lin)床应用(yong),在脑电采集康复训练和药物成瘾治疗设备等方面取得良好临(lin)床效果;珠三角地区重视产(chan)业链(lian)构建,聚集众(zhong)多脑机接(jie)口企业,涵盖(gai)上游核心软(ruan)硬件、中(zhong)游脑机接(jie)口系统和下游应用(yong)场景。
三是政策(ce)环境持续优化。北京、上海先后发布脑机接(jie)口产(chan)业培育(yu)与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技(ji)术攻关、场景应用(yong)与产(chan)业集聚目标。《加快北京市脑机接(jie)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chu),原始创新与产(chan)业链(lian)协同,力图在2027年突破接(jie)口电极、芯片和编解码算法等关键核心技(ji)术,并在2030年初(chu)步形成产(chan)业生态体系;《上海市脑机接(jie)口未来(lai)产(chan)业培育(yu)行动方案(2025—2030年)》则强调在2027年要实现5款以上侵入式/半侵入式产(chan)品完成临(lin)床试验,2030年脑机接(jie)口产(chan)品全面实现临(lin)床应用(yong)。随(sui)着政策(ce)密集出(chu)台,我国脑机接(jie)口产(chan)业进入由“实验室攻关”向“产(chan)业化落地”的转型关键期(qi)。
向规模商(shang)用(yong)跃迁仍(reng)面临(lin)挑战
当前,我国脑机接(jie)口产(chan)业发展迅速,正处(chu)在从技(ji)术突破向规模商(shang)用(yong)跃迁的临(lin)界点,但仍(reng)面临(lin)诸多挑战。
一是技(ji)术攻坚(jian)有待突破,系统可靠性(xing)仍(reng)需提升。我国脑机接(jie)口领域仍(reng)面临(lin)诸多技(ji)术瓶颈。非侵入式设备受(shou)制于微弱脑电信号(hao)与大脑复杂神经(jing)活动的干扰,在大规模临(lin)床试验前,脑电信号(hao)的采集和解码精度等问题(ti)仍(reng)需突破。侵入式设备在生物相容性(xing)、长期(qi)稳定性(xing)等方面仍(reng)存在难点痛点,与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差(cha)距。
二是高端(duan)人(ren)才储备不足,跨学科培养体系待优化。美国以《加强海外关键出(chu)口国家框架(jia)法案》(ENFORCE法案)实施技(ji)术封锁,限制脑机接(jie)口领域对华技(ji)术交流,加剧高端(duan)人(ren)才获取难度。脑机接(jie)口涉及神经(jing)科学、材(cai)料工程与人(ren)工智能等多个学科,整个产(chan)业的理论研究(jiu)和临(lin)床实验都需要跨学科复合型人(ren)才的支撑。从学科培养上看,目前仅天津大学开设了脑机接(jie)口专业,保守(shou)预计2030年专业人(ren)才需求量将超20万人(ren),脑机接(jie)口的人(ren)才培养供给任重而道远。
三是产(chan)业成本高、风(feng)险大,企业存续压力仍(reng)突出(chu)。脑机接(jie)口产(chan)业的临(lin)床试验成本、车间建设成本和研发成本较(jiao)高,单一产(chan)品从投入到(dao)落地至少需要数亿元人(ren)民币,投资回收(shou)期(qi)较(jiao)长,较(jiao)高的门槛导致国内(nei)企业数量相对较(jiao)少,截至2024年底,累计存续在业企业数量仅300余家。前瞻产(chan)业研究(jiu)院(yuan)《2025脑机接(jie)口产(chan)业蓝(lan)皮书》显示,近3年产(chan)业投融资规模逐(zhu)步下滑,不利于产(chan)业集聚和快速发展,适合长期(qi)耐心资本投资。
四是伦理监(jian)管框架(jia)亟待完善,数据隐私(si)体系尚需健全。科技(ji)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4年相继发布《脑机接(jie)口研究(jiu)伦理指引》和脑机接(jie)口标准化技(ji)术委员(yuan)会筹建方案,但是尚未出(chu)台对应法律文件和具(ju)体细则,对输入输出(chu)接(jie)口、脑信息编解码等关键技(ji)术尚未形成统一规范。在数据隐私(si)保护方面尚未有相关监(jian)管框架(jia),对于脑电数据的归属权及使用(yong)边界仍(reng)存在模糊地带。
推(tui)动脑机接(jie)口产(chan)业创新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ti),我国应当立足产(chan)业发展优势,强化关键技(ji)术攻关,大力培育(yu)复合型人(ren)才,建立健全融资机制,加快构建标准体系,推(tui)动脑机接(jie)口产(chan)业创新发展、良性(xing)循环。
第一,靶向需求攻关,技(ji)术创新突破。可围绕高密度柔性(xing)电极、低功耗芯片研制以及解码算法提升等重点技(ji)术领域,优先布局医疗康复和工业控制应用(yong)场景,设立国家级专项研发基金,以全力支撑脑机接(jie)口上述关键技(ji)术的突破和场景应用(yong)。加强产(chan)学研支撑力度,根据企业脑机接(jie)口技(ji)术需求,罗列关键技(ji)术攻关清单,采取“揭榜挂帅制”“赛马制”等多种合作模式组织研发。
第二,学科交叉筑基,产(chan)教融合育(yu)才。支撑重点高校设立脑机接(jie)口交叉学科,构建覆盖(gai)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材(cai)料科学、临(lin)床医学的课程体系,配套建设脑机接(jie)口联合实验室。推(tui)动龙头企业深度参与人(ren)才培养,通过项目制课程、产(chan)业导师等方式,将柔性(xing)电子、神经(jing)解码算法等前沿技(ji)术纳入教学实践。探索建立人(ren)才发展专项基金,对参与关键技(ji)术攻关的跨学科团(tuan)队给予科研经(jing)费(fei)倾斜,建立人(ren)才长周(zhou)期(qi)培养机制(5—10年)和科研容错机制,适当延长脑机接(jie)口高端(duan)人(ren)才的学术评价周(zhou)期(qi)。
第三,资本赋(fu)能增效,准入壁垒松绑。设立国家级脑机接(jie)口长线基金,由政府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核心技(ji)术创新。配套研发保险机制,覆盖(gai)临(lin)床试验失败风(feng)险,优化科创板硬科技(ji)企业上市通道,完善“研发—退出(chu)”投资闭环,吸引耐心资本持续注入。按照(zhao)技(ji)术成熟度探索投资分级机制:早期(qi)项目以政府回购保障底线,中(zhong)期(qi)引入产(chan)业并购基金接(jie)力,后期(qi)对接(jie)科创板上市通道。此外,允许科研机构常识产(chan)权资本化(ABS),吸引跨国资本共建跨境研发基金,形成“耐心资本+技(ji)术攻坚(jian)”的可持续生态。
第四,监(jian)管护航(hang)发展,标准立规守(shou)界。脑机接(jie)口技(ji)术与人(ren)体健康、伦理道德紧(jin)密相关,制定政策(ce)时需要精准把控监(jian)管和标准的力度:既要避免标准过于严格而限制技(ji)术发展,也要避免过于宽松的标准引发伦理和安全问题(ti)。应尽早出(chu)台脑机接(jie)口数据管理条例,明确脑电数据归属权、使用(yong)边界及跨境流动规则,推(tui)动产(chan)业标准化建设,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编辑尹志(zhi)欣 系中(zhong)国科学技(ji)术发展战略研究(jiu)院(yuan)副研究(jiu)员(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