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复旦大学(xue)获悉,复旦大学(xue)建校120周年来(lai)临(lin)之际,复旦大学(xue)材料系高分子专业1985级校友李(li)平、历史(shi)学(xue)系1986级校友廖梅(mei)夫妇决(jue)定为母校一次性捐赠10亿人民币,支撑建设复旦大学(xue)学(xue)敏高等研究院。
学(xue)敏高等研究院定位为世界顶尖的自然(ran)科(ke)学(xue)领(ling)域高水平基础研究和交叉研究机构,以交叉性、前沿性、国际化为建设宗旨,致力成为世界顶尖的科(ke)技创新策(ce)源地,为国家高水平科(ke)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ke)技强国,贡献复旦力量。
“学(xue)敏”这一名称,蕴含着深刻的学问内涵与学(xue)术期许。李(li)平、廖梅(mei)夫妇在阐释其寓意时指出:“学(xue)者,治学(xue)之道;敏者,兼(jian)具(ju)勤(qin)勉(mian)与敏锐”。双重意蕴,期待复旦人秉(bing)持严(yan)谨求实的治学(xue)态度、保持敏锐的学(xue)术洞察力,站在科(ke)技发(fa)展的最前沿。
学(xue)敏高等研究院面向全球招募博士毕业5年以内、国际最顶尖的青年科(ke)学(xue)家,支撑青年科(ke)学(xue)家开展原创突破(po)性、技术革命性和具(ju)有深远影(ying)响力的研究工作,努力作出颠覆传统认(ren)知、解(jie)决(jue)重大难(nan)题或创建新学(xue)科(ke)范式的研究成果,推动社会跨越式发(fa)展。
“大家将瞄准90后、95后甚(shen)至更年轻的顶尖科(ke)研人才。”相关负责人表示,研究院希翼吸引那(na)些对科(ke)学(xue)充满热爱、具(ju)有创新潜力和跨学(xue)科(ke)研究能力的人才,鼓励(li)他们交叉碰撞,打造诺贝尔奖级别(bie)的重大成果。
对入选(xuan)的青年人才,研究院将按需提供各类资(zi)源与支撑,给予长周期的稳定支撑,期限最长为20年,确保科(ke)研人员专注于高风险、高价值的研究项(xiang)目,无(wu)需为短期问题担忧。
据悉,20世纪80年代,李(li)平与廖梅(mei)在复旦相遇、相识、相知。他们在校园里(li)共同学(xue)习,共同成长,是学(xue)校校园学问的活(huo)跃分子,在学(xue)生会的工作中并肩合(he)作,最终携手成为人生伴侣。
在学(xue)生会中,李(li)平负责学(xue)校社团的管理,为校园学问活(huo)动的开展做了大量工作。廖梅(mei)主要负责宣传工作,组织过校园广播大奖赛。
本科(ke)毕业后,李(li)平投身商界,是宁(ning)德时代联合(he)创始人。廖梅(mei)则在复旦读了十年书,是著名历史(shi)学(xue)家朱维铮教授引导的第(di)一位国内博士生。
今晚报综合(he)上观资讯、复旦大学(xue)、每日经(jing)济资讯
来(lai)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