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京报贝(bei)壳财经举办“网红儿童”现象(xiang)下的未成年人保护难(nan)题研讨会。数(shu)字力场负责人、媒体特约评(ping)论员、数(shu)字经济智库高(gao)级研究员佘宗(zong)明出席研讨会并表示,孩子有其独立性,不是私有财产,应该是被保护的群体,而并非(fei)被消费的符号。“‘网红儿童’治理难(nan)跟很多趋势(shi)有关,包括生活与内容边界日渐模糊,‘流量(liang)变现要趁早’的意识泛化等。”
佘宗(zong)明,数(shu)字力场负责人、媒体特约评(ping)论员、数(shu)字经济智库高(gao)级研究员。
佘宗(zong)明认为“网红儿童”产业是一种“啃(ken)小”现象(xiang),即大人把小孩当作摇钱树。他进一步说明道,这(zhe)与内容生产成本低有关,“只要有相机等就(jiu)能快速生产视频”;还(hai)与儿童成为高(gao)附加值流量(liang)资产的特点有关,儿童很容易吸引受众、流量(liang),收益(yi)较(jiao)大,“大人说话(hua)一般没什(shi)么看头,但小孩说大人的话(hua)就(jiu)很容易吸引流量(liang)”。
“‘网红儿童’内容受欢迎印证了‘幼体滞留’理论”,佘宗(zong)明认为,人内心深处(chu)还(hai)存在小孩心态,喜欢幼态的东西,但幼态内容与流量(liang)变现、商业结合后容易产生变异。他强调,在网红产业生产过程中(zhong),孩子们几乎是无意识、被动参(can)与,没有太多选择权。
“这(zhe)样危害最大。”佘宗(zong)明将这(zhe)一过程概括为“先被暴力吸入再(zai)遭遇抛甩(shuai)”。他表示,在这(zhe)个过程中(zhong),高(gao)强度拍摄可能会给孩子的身(shen)体造成危害,网络暴力言论可能导致孩子心理扭曲;同时,孩子可能面(mian)临肖像、住址等信(xin)息泄漏风(feng)险,以及教育(yu)中(zhong)断问题。“哪怕是成人网红,很多人挣(zheng)了快钱后也很难(nan)再(zai)接受慢(man)慢(man)沉(chen)淀的手段。”
为了保护“网红儿童”的童年,佘宗(zong)明建议(yi)社会重塑儿童权益(yi)保护优先的共识,“让童年回归童年”。对此,他认为媒体机构可以经常发起相关讨论,另外还(hai)需要构建法律约束(shu)、平(ping)台治理、家(jia)庭监督一体化的治理体系。
具体来看,佘宗(zong)明提出,法律应该禁止以低龄儿童为主体的直播带(dai)货、商业代言等商业变现行为,禁止以儿童为手段的引流、牟利等。
对于(yu)平(ping)台责任,佘宗(zong)明认为可以细化为内容、技术和MCN机构管理三个层面(mian)。首(shou)先,对于(yu)以儿童为主体的内容,平(ping)台应该建立与儿童心理素质匹配(pei)的审核标准。“在制定相关审核标准及评(ping)估内容是否违(wei)规时,平(ping)台可以引入更多儿童行为专家(jia)、法律顾问的意见和观点。”
在技术层面(mian),佘宗(zong)明则提出,平(ping)台可以通过控制流量(liang)筛选系数(shu),优先给儿童用户推送教育(yu)类、科普类的内容;并重点监控“萝莉脸”“少女腿”等潜在的、诱导性标签,为这(zhe)些内容提供举报途径;还(hai)可以与行业共享AI(人工智能)识别剧本化表演、色情内容的审核技术。他认为,平(ping)台可以将一键屏蔽(bi)私信(xin)骚扰等工具设置得(de)更显性些。
“此外平(ping)台还(hai)应该加强MCN机构管理,建立MCN机构黑名单跨平(ping)台共享机制。”佘宗(zong)明说。
家(jia)庭和学校应该承担哪些责任?佘宗(zong)明认为,家(jia)校工具应该把未成年人网络权益(yi)保护作为必修课,通过一些软性的教育(yu)内容慢(man)慢(man)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这(zhe)是个长期(qi)的过程”。
新京报贝(bei)壳财经记者 韦英姿
编辑 李铮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