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背景
3月27日,国家(jia)卫生(sheng)健康(kang)委同国家(jia)市场监督管理(li)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jia)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预(yu)包(bao)装食品标签标准明确提(ti)出,不允许再使(shi)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qiang)调(diao)。这一新标准引发网友热议。
当“零添加”退场,大家该如何挑(tiao)选健康(kang)食品?与其被营销话术牵着走,不如学会看食品标签——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才是(shi)食品真正的“身(shen)份证”。
花(hua)了高价钱,买了“0添加”,谁知(zhi)“0添加”,居然是(shi)商标!这样的坑,您踩中过吗?
在许多人朴(pu)素的认知(zhi)里,“零添加”“不添加”是(shi)“更天(tian)然”“更健康(kang)”的代名词,不少(shao)消费者愿(yuan)意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ge)。但是(shi)细细一想,所谓的“零添加”具体指不添加什么呢(ne)?
在现(xian)实中,许多标榜“零添加”的食品,暗藏不少(shao)玄(xuan)机:某款果汁宣称“不添加蔗糖”,但水果中天(tian)然含(han)有果糖、葡萄糖等糖分,总含(han)糖量甚至可能高于普通(tong)饮料;某款面(mian)包(bao)标榜“无防(fang)腐剂”,实际上是(shi)靠高盐高糖实现(xian)防(fang)腐,对健康(kang)的风险反而(er)可能更大;某款牛奶突出标注“零防(fang)腐剂”,其实牛奶产品本就禁止(zhi)添加食品防(fang)腐剂,如此宣传相当于炮(pao)制虚假卖点……“零添加”具体指啥,最终说明权都在商家(jia)。这样的文(wen)字游戏不仅极易误导消费选择,还污名化了食品添加剂,催(cui)生(sheng)“没有添加剂=更安全”的认知(zhi)误区,让食品行业陷(xian)入“伪健康(kang)”的恶性竞争。
此次(ci)食品安全新国标出台,禁止(zhi)预(yu)包(bao)装食品使(shi)用“零添加”“不添加”,可谓正逢其时。及时打碎“零添加”的虚假健康(kang)滤镜,有助于让消费者正确了解食品标签信息,更科学、更自主地选择食品。
实际上,无论是(shi)从科学角度,还是(shi)从现(xian)实角度看,“零添加”都不严谨,也经不起推敲——即使(shi)宣称的“零添加”表述真实,也只是(shi)对生(sheng)产过程的描述,与最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han)量并(bing)不完全等同。况(kuang)且,真的“零添加”食品未必更安全——有的“零添加”食品由于缺乏(fa)防(fang)腐剂,微生(sheng)物污染风险更高,反而(er)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有人问了,为啥预(yu)包(bao)装食品要添加食品添加剂?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xian)代食品工业,这已是(shi)食品业界的共识(shi)。对大多数加工食品来说,如果不加入适量的食品添加剂,几乎(hu)无法生(sheng)产。使(shi)用食品添加剂只要合法合规,可以保(bao)障(zhang)食品安全、提(ti)升食品品质。例如,防(fang)腐剂能防(fang)止(zhi)食品腐败变质,延长保(bao)质期;抗氧(yang)化剂可防(fang)止(zhi)油脂酸败,保(bao)持食品风味;增稠剂能让酸奶、果酱等有合适的质地;甜味剂可在减少(shao)蔗糖使(shi)用的同时满(man)足甜味需求;营养强(qiang)化剂可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cun)时造成的营养素损失……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改善食品品质、增加色香味的必要手段,帮助各地的美食走上千家(jia)万户的餐桌。
还有人担心(xin),食品添加剂到底有没有毒性?长期吃含(han)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吗?
对此,早有专(zhuan)家(jia)先容,我国开(kai)展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时,已经考(kao)虑不同年龄、地区、性别的人群一天(tian)吃多种食品且长期食用的情况(kuang);在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毒理(li)学方面(mian)也考(kao)虑了“长期”的问题,这里的“长期”是(shi)以“终生(sheng)”“每(mei)天(tian)”的长度和强(qiang)度来衡量,作为制定标准的科学依据,因此只要按标准使(shi)用,就是(shi)安全的。
当“零添加”退场,大家该如何挑(tiao)选健康(kang)食品?与其被营销话术牵着走,不如学会看食品标签——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才是(shi)食品真正的“身(shen)份证”。作为消费者,大家也要学会做“聪明的买家(jia)”,购(gou)物时多扫一眼致敏物质提(ti)示,多算一算营养成分表中的糖盐含(han)量,就能轻松解读出食物的健康(kang)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