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春(chun)天(tian),感觉身边花粉过(guo)敏的人多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shi)?有什么办法解决?
——人民网网友13****7
借着这位(wei)网友的问题,和大家聊聊花粉过(guo)敏吧(ba)。
植树造林、绿(lu)化祖国已经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在人们(men)享(xiang)受身边绿(lu)化成果的同时,每当春(chun)暖花开,过(guo)敏也会成为热门话(hua)题。
不仅是花粉,杨柳树的种子、悬铃木的果毛等形成的飞絮,可能携带过(guo)敏原,也给(gei)人们(men)带来困扰。以北京为例,以前种的树有不少进入成熟期,在繁殖期花粉传播力增加,过(guo)敏原也随之增多,这是城市绿(lu)化率提高带给(gei)大家(men)“成长的烦(fan)恼”。
应对过(guo)敏,人们(men)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喷水、修枝,加大科技攻(gong)关等。一些(xie)地方(fang)的园(yuan)林部门会给(gei)杨柳树雌株(zhu)注射抑制剂来减少飞絮,虽然耗费人力物力,但地方(fang)政府仍在不断加大力度,多方(fang)施策治(zhi)理。
“花粉飞絮真烦(fan)人,不能把这些(xie)树砍(kan)了吗?”
这还(hai)真不能一砍(kan)了之。
早些(xie)年,受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制约,一些(xie)城市能选择的绿(lu)化树种并不多。在北京,松柏杨柳生态适(shi)应性强,是增加城市绿(lu)量、改善生态环境(jing)的“功臣”。在上海,悬铃木生长速度快、净化空气效果好,对于城市生态也是“功大于过(guo)”。不能因为花粉和飞絮多,就否定它们(men)的功劳。
再来看可行性。一方(fang)水土养一方(fang)树。松柏杨柳之于北京,悬铃木之于上海,是几代人因地制宜的选择,为城市绿(lu)化、百姓生活带来的好处,并没有那么容易割舍。
这是城市绿(lu)化的辩证法。如今,松柏杨柳已成为北京重要的绿(lu)化树种,悬铃木也是上海栽种最多的行道树之一,要将这些(xie)树都砍(kan)掉、换树重种,再等着它们(men)长大,不太现实。为从源头上减少过(guo)敏原,北京、上海等地在规划种新树时,对致敏树种尽可能控制。当然,最终见成效,还(hai)得有个过(guo)程(cheng),慢不得也急不得。
可见,花粉过(guo)敏,是城市绿(lu)化进程(cheng)中“成长的烦(fan)恼”。
世界上很(hen)难找出第(di)二个大国,像中国一样重视植树造林。有两个25%,能展现中国绿(lu)化成就: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超过(guo)25%,贡献了约25%的全球新增绿(lu)化面积。树多了,花粉飞絮会随之增加,在人口集中的城市,过(guo)敏的概率也就越大,“成长的烦(fan)恼”就越凸显。
“既然已经种了这么多树,又有这么多人过(guo)敏,能不能少种点?”
目前来说,还(hai)不能。
一方(fang)面,生态环境(jing)持续改善,人民群(qun)众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今日中国,天(tian)更蓝、地更绿(lu)、水更清(qing),多年努力换来的城乡居民生态幸福(fu)感,当倍加珍惜。
另一方(fang)面,目前我国林草资(zi)源总量仍然不足,质量效益仍不够高,地区(qu)分布也不均衡。美丽中国建设,还(hai)需久久为功,争取一年干得比一年好。
“成长的烦(fan)恼”,不只出现在城市绿(lu)化领域,也体(ti)现在大到发展理念转变、小到个人绿(lu)色生活的方(fang)方(fang)面面。新时代以来,生态文明(ming)理念深(shen)入人心,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许多都是在不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过(guo)程(cheng)中,逐渐形成共识、向前推进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贯穿(chuan)人类文明(ming)的永恒课(ke)题。每一代人都会遇(yu)到属于自己的烦(fan)恼,也会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答(da)案。在生态效益与公共健(jian)康中寻找动态平衡,是大家(men)这代人的新课(ke)题。“成长的烦(fan)恼”在时代进步中一定能有“优解”方(fang)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