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大龙 |
![]() |
李大龙表示,吴瑞庭(ting)(左)在十五(wu)运会男子三(san)级跳远项目上非常具有(you)竞争力 |
![]() |
李大龙与曾(ceng)蕊(左)交流技术动作细节 |
策划/林如敏 朱帆 统筹/周(zhou)方平 柴(chai)智(zhi)
文/羊城晚报记者 柴(chai)智(zhi)
图(tu)/羊城晚报记者 柳诚
在广东省二(er)沙训练基(ji)地,运动健儿(er)们正在争分夺秒(miao)地备(bei)战十五(wu)运会。在室内(nei)训练沙地,广东三(san)级跳远名将吴瑞庭(ting)、曾(ceng)蕊、谭秋(qiu)娇也在摩拳擦掌认(ren)真对待每一次跳跃,广东田径总教练麦国强声如洪钟地高(gao)喊着注意技术动作要领(ling)和(he)奔跑(pao)速率,站在沙坑旁的助教李大龙则默默地用手(shou)机拍(pai)摄着运动员的奔跑(pao)、起跳、腾空动作,时不时针对每一帧的技术动作轻声细语地与队员交流细节,这对师徒在一动一静(jing)间达成默契(qi)。李大龙对羊城晚报记者说:“随便一个眼神,麦引导就知道我想干啥了。”
这种师徒间的默契(qi)来自多年训练和(he)比赛达成的信(xin)任(ren)和(he)情谊,李大龙则用九运会男子跳远金牌回馈了恩师的精心培(pei)养。“24年前夺冠的一刹那,当我与麦导四目交会时,大家都哭了!”在李大龙看来,这块沉甸甸的金牌背后(hou)蕴含着终生难忘的父(fu)子情、师徒情……
枕戈(ge)待旦7个月,九运会摘金告慰父(fu)亲(qin)
李大龙出(chu)生于黑龙江省,小学(xue)时曾(ceng)打过冰球、篮球,在进入哈(ha)尔滨体校后(hou)开始转战田径,最终选择跳远作为主攻项目,并凭(ping)借黑龙江少年赛乙组冠军(jun)和(he)少年组全(quan)能(neng)冠军(jun),于1993年进入黑龙江省体校,并在省少年赛中(zhong)一举(ju)夺得(de)男子跳远、三(san)级跳远和(he)110米栏三(san)项第一。1998年,怀揣金牌梦的李大龙渴望站上更大的舞(wu)台,在听闻麦国强的徒弟劳剑峰以(yi)8米40的成绩(ji)打破(po)亚洲纪录后(hou),他慕名南下拜师,开启逐梦之旅。
李大龙在运动生涯(ya)中(zhong)曾(ceng)参(can)加九运会和(he)十运会,其中(zhong)广州九运会的跳远决(jue)赛最为刻骨铭心,回忆24年前的夺金时刻,李大龙眼含泪花。“九运会是我来到广东后(hou)参(can)加的第一个全(quan)国最高(gao)级别赛事,当年为了拿这块金牌,我在二(er)沙训练基(ji)地足足准(zhun)备(bei)了7个月。决(jue)赛当天风很(hen)大,大家都是顶风跳跃,导致所有(you)人都发挥不理想,最终以(yi)7米95的成绩(ji)夺冠。说实话从成绩(ji)上来看这块金牌的含金量并不高(gao),但完赛的那一刻,我内(nei)心的第一个想法(fa)就是完成了父(fu)亲(qin)给我定下的目标——拿到全(quan)国冠军(jun)!”
24年前,很(hen)多人目睹(du)了1.89米的21岁铮铮男儿(er)泪眼汪汪的场景,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李大龙的泪不是喜极而泣,而是兑现了半年前离世的父(fu)亲(qin)的遗愿,更是对九泉之下父(fu)亲(qin)殷切(qie)希望的慰藉,“父(fu)亲(qin)一直(zhi)都无条(tiao)件地关心支撑我,运动生涯(ya)或生活中(zhong)遇(yu)到的事情,我都愿意跟父(fu)亲(qin)分享,我下定决(jue)心一定要用全(quan)运金牌来告慰父(fu)亲(qin)”。
教练麦国强的关怀,让(rang)李大龙永生难忘
有(you)两个男人是李大龙毕生敬仰和(he)爱戴的,一个是父(fu)亲(qin),另一个就是麦国强教练。过早品尝了生活的酸(suan)甜苦辣,让(rang)李大龙付出(chu)了更多的艰辛和(he)努(nu)力;九运会来之不易的金牌,让(rang)他更加珍惜当下,也更懂(dong)得(de)感恩。他从恩师麦国强身上感受到了父(fu)亲(qin)般的温暖(nuan)和(he)力量,师徒情逐渐替代(dai)父(fu)子情成为李大龙新的情感寄托,麦引导也成为他人生旅途中(zhong)新的精神支柱。
“站在麦引导的角度可能(neng)是爱才惜才,但我的理解是师徒情深。”让(rang)李大龙最为感动的是刚来广东时的一次意外受伤(shang),“刚来二(er)沙训练基(ji)地的第三(san)天,我不慎从楼梯上滚下来,造成踝关节韧(ren)带撕裂,每天只能(neng)慢跑(pao)训练,每次训练完脚都特别疼,在长达两个月的康复中(zhong),麦引导每天都把我的臭脚放在怀里,不停地按摩我的踝关节韧(ren)带。”麦国强无微不至(zhi)的关怀让(rang)李大龙永生难忘,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jue)心一定不辜负恩师的希望。
“运动员对于教练的依赖可能(neng)一般人无法(fa)理解,在大家眼中(zhong),如果比赛时麦导没在场边,这场比赛基(ji)本就泡汤了。不管你实力多强,技术发挥有(you)多努(nu)力,但从心理上来说比赛已经泡汤了,麦导就是运动员的精神顶梁柱。”李大龙对精神支柱这个词作出(chu)进一步(bu)解读(du),“首先是对教练员的信(xin)任(ren)度,彼此之间达成高(gao)度的默契(qi);其次是麦导在训练上要求严格,毫不夸张(zhang)地说每个脚指头的细节都把握得(de)相当准(zhun)确。”
广东跳跃项目长盛,源于参(can)与者辛勤付出(chu)
在九运会夺金后(hou),李大龙参(can)加了世界大学(xue)生运动会、釜山(shan)亚运会和(he)十运会,并以(yi)7米99的成绩(ji)摘得(de)釜山(shan)亚运会男子跳远银牌,十运会后(hou)因伤(shang)病选择退役,最终在广东科贸职业(ye)学(xue)院成为了一名体育老师,如今他每周(zhou)有(you)三(san)天时间在二(er)沙训练基(ji)地协助师父(fu)麦国强,分担训练任(ren)务。
李大龙认(ren)为,广东跳跃项目能(neng)够长盛不衰,归根结底是每一个参(can)与者的辛勤付出(chu)和(he)抓好每一个细节,“竞技体育里没有(you)真正的天才,只有(you)你自己(ji)努(nu)力才可能(neng)变成天才。”李大龙非常羡慕现在的运动员拥有(you)现代(dai)化的训练设施,他希翼队员能(neng)珍惜当下,坚持自我,专注训练,努(nu)力攀登高(gao)峰。
在学(xue)校完成教学(xue)任(ren)务的同(tong)时,李大龙也时刻关注中(zhong)国跳远、广东跳远。“中(zhong)国跳远目前的整体实力处于世界前八(ba)的水平,我也看了王嘉男在尤金田径世锦赛最后(hou)一跳扭转乾坤的夺金时刻,为他感到开心。我感觉无论国内(nei)还是国外,现在顶尖跳远运动员较少,中(zhong)国跳远仍有(you)上升的空间。如果全(quan)国跳远比赛的前8名都能(neng)达到8米以(yi)上的水准(zhun),实现成绩(ji)的整体提升,这将对中(zhong)国跳远产(chan)生深远影响。”
展(zhan)望即(ji)将到来的十五(wu)运会,李大龙表示吴瑞庭(ting)在男子三(san)级跳远项目上非常具有(you)竞争力,今年以(yi)来也保持着稳定的状(zhuang)态(tai),女子三(san)级跳远更是已形成集体优势,谭秋(qiu)娇、曾(ceng)蕊、陈洁和(he)陈水清目前训练备(bei)战进展(zhan)顺利(li),上届全(quan)运会也包揽了该项目的金银铜牌,“希翼尽力帮助运动员在十五(wu)运会发挥出(chu)自己(ji)的真实水平,圆满完成广东队的夺金任(ren)务。”李大龙说。
【人物档案】
李大龙:前广东跳远名将,现广东科贸职业(ye)学(xue)院体育老师、二(er)沙训练基(ji)地助教。1980年出(chu)生于黑龙江,1998年拜师于麦国强,曾(ceng)获得(de)第九届全(quan)国运动会男子跳远金牌、2002年釜山(shan)亚运会男子跳远银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