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1日,当张国荣(rong)用自己特(te)有的(de)方式向世人开了一个(ge)天大的(de)“玩笑(xiao)”后,愚人节,从此以后有了新的(de)意义。
一晃眼,已(yi)经过去了19年,整整19年,大家从未有过一刻忘记张国荣(rong),这不仅(jin)仅(jin)是因为对他的(de)喜欢,更多的(de),也是对他命运的(de)惋惜,不甘,以及悲痛(tong)。
而这么多年来,大众最为关(guan)心的(de),显然还有关(guan)于张国荣(rong)身上的(de)种种谜团,其中之(zhi)一,便是张国荣(rong)的(de)死因,以及他在世上留下的(de)遗(yi)憾。
首先是死因,传(chuan)了无(wu)数个(ge)版本,即使到(dao)了19年后的(de)今天,依然无(wu)法(fa)给出一个(ge)真正的(de)答案,因为,那个(ge)答案,随着他的(de)离去,永远成(cheng)了不解之(zhi)谜。
当然,如果按照最理性的(de)方式看待(dai),张国荣(rong)死于抑郁症,应该是最多人认可的(de)答案。
经纪人陈(chen)淑芬(fen)在采访中说(shuo)过,她很早就察觉到(dao)了张国荣(rong)身上的(de)病情,但(dan)她一直忙于工作,疏于照顾到(dao)张国荣(rong)的(de)心情,这才导致了悲剧的(de)发生。
张国荣(rong)生前最疼爱的(de)侄女麦嘉轩也在葬礼上亲(qin)口透露(lu)过:“去年4月有一天,他(张国荣(rong))打(da)电话给我,他让(rang)我陪她去拜婆婆,就是他的(de)妈(ma)咪…那时(shi)我就知道他开始有病了,他患的(de)是抑郁症。”
另(ling)外,包括张国荣(rong)胞姐张绿萍(ping)在2012年接受(shou)香港电台《七百万人的(de)先锋》采访时(shi),也指出,他的(de)医疗结果上面显示(shi)是由于大脑病变缺少某种化学元素而导致的(de)生理性抑郁症。
生理性抑郁症,顾名(ming)思(si)义,这是一种身体疾(ji)病,而并非大众认知的(de)心理疾(ji)病。
相(xiang)同的(de)是,不管哪种抑郁症,患者的(de)思(si)想和精神都饱受(shou)折(she)磨,但(dan)不同的(de)是,张国荣(rong)患有的(de)这种,甚至连身体层面,都没办法(fa)受(shou)到(dao)控制。
2011年,室内设计师(shi),同时(shi)也是张国荣(rong)的(de)好友莫(mo)华炳(bing)在采访时(shi)回忆,两人曾在当天约了午餐,当时(shi),张国荣(rong)手不停的(de)颤抖,情绪一直不好。
并且,张国荣(rong)还主动询问莫(mo)华炳(bing)如果病得很利害,无(wu)药可救(jiu)会怎么解决,之(zhi)后,张国荣(rong)更是自问自答,表示(shi)最好的(de)办法(fa)就是“跳楼”。
其实从这里就不难看出,张国荣(rong)在去世之(zhi)前,抑郁症发作严(yan)重(zhong),他全身心都在经历着病痛(tong)的(de)折(she)磨。
在生命终结的(de)最后一刻,张国荣(rong)还约了经纪人陈(chen)淑芬(fen)到(dao)咖啡店谈事情,这一点也证(zheng)明了,或许,张国荣(rong)在那一刻,是把自杀(sha)当成(cheng)了离开香港的(de)唯一方式。
至于那张一直被(bei)看作是张国荣(rong)亲(qin)笔所写的(de)遗(yi)书,也早已(yi)被(bei)破(po)解,只是媒体臆(yi)想的(de)报道。
毕竟,在所谓的(de)遗(yi)书中,张国荣(rong)称呼挚爱唐鹤德为“唐唐”,可很多人应该知道,张国荣(rong)在公开的(de)场合中,每每提到(dao)唐鹤德,其实都称呼他为“唐先生”。
并且,张国荣(rong)不止一次强调,对“唐唐”这种说(shuo)法(fa)自己相(xiang)当厌恶,因为,这个(ge)称呼其实是香港小报当年对唐鹤德带(dai)有贬低意味的(de)说(shuo)法(fa),以此来讽刺唐鹤德在张国荣(rong)心中的(de)位置。
另(ling)外最重(zhong)要的(de)是,张国荣(rong)所写的(de)遗(yi)书为简体字。
可熟(shu)悉张国荣(rong)的(de)人应该都知道,张国荣(rong)在1976年才留学回港,无(wu)论在此之(zhi)前还是后来的(de)几十年时(shi)间(jian)里,他大部(bu)分时(shi)间(jian)都是在国外和香港地区生活,虽然,张国荣(rong)普通(tong)话尚可,但(dan)对于简体字,他一直属于不熟(shu)悉的(de)状态。
张国荣(rong)也曾在影片中有过亲(qin)笔,无(wu)论是从字迹还是风格来看,也完全可以印证(zheng)遗(yi)书并非张国荣(rong)所留。
况且,莫(mo)华炳(bing)曾经说(shuo)过,在两人那天中午吃(chi)过过后,张国荣(rong)再一次记下他的(de)身份证(zheng)号码,他也说明说(shuo),哥哥是为了在遗(yi)嘱中留下一份小礼物(wu)给他。
这里,莫(mo)华炳(bing)此言(yan)的(de)另(ling)一层释义,显然是自己收到(dao)了张国荣(rong)给的(de)礼物(wu),那么,按照莫(mo)华炳(bing)的(de)话,既然这封遗(yi)书是张国荣(rong)亲(qin)笔,那么他又为何没有半句提到(dao)莫(mo)华炳(bing),没有半句提到(dao)礼物(wu)呢?
由此,大家亦完全可以判断,公开的(de)遗(yi)书并非张国荣(rong)亲(qin)笔,或许有,但(dan)绝对不是这一份。
遗(yi)书既然是假的(de),那么也就说(shuo)明了张国荣(rong)生前的(de)遗(yi)憾并未解开。
大家当然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少想要传(chuan)达(da)给外界(jie)的(de),但(dan)其中一点,其实也早已(yi)公开了。
同样是与莫(mo)华炳(bing)的(de)最后一顿饭局上,莫(mo)华炳(bing)透露(lu),张国荣(rong)一向很想做导演(yan),但(dan)是最后导演(yan)梦破(po)碎,对张国荣(rong)打(da)击很大。
“内地有一个(ge)老板非常(chang)欣赏他,打(da)算斥资支撑他拍(pai)戏,完成(cheng)导演(yan)的(de)心愿。当时(shi)他满腔热情挑好剧本、问友人意见修改内容,但(dan)后来却感到(dao)剧本与外景拍(pai)摄有些(xie)距(ju)离,当时(shi)他已(yi)开始感到(dao)沮(ju)丧。”莫(mo)华炳(bing)说(shuo)。
后来又遇到(dao)投资的(de)老板出了问题,资金未到(dao)位,张国荣(rong)情绪越发低落,而张国荣(rong)情绪病严(yan)重(zhong)时(shi)不断抽烟,“那段时(shi)间(jian),他不停抽烟,一支接一支,连手上拿个(ge)水杯都颤得不得了,坐立不安,魂不守舍。”
是的(de),其实张国荣(rong)从歌手到(dao)演(yan)员(yuan),他辉煌的(de)事业中,一直最期待(dai)的(de)就是当导演(yan)。
并且,他也曾与《霸王别(bie)姬》、《胭脂扣(kou)》的(de)原著编辑李碧华说(shuo)过,“要是有一天有机会做导演(yan)拍(pai)片,一定要找陈(chen)道明演(yan)个(ge)角色(se)。”
时(shi)间(jian)再到(dao)了2001年,那一年,张国荣(rong)终于有机会执导拍(pai)摄自己的(de)导演(yan)处女作《偷心》,随后,他立即接洽陈(chen)道明商讨合作。
只可惜联络太早,剧本还没最终定下,加上陈(chen)道明的(de)习惯又是不见剧本不能确定接戏,再后来,两人约定一拖再拖,等到(dao)张国荣(rong)离世,这也成(cheng)了彼此之(zhi)间(jian)最大的(de)遗(yi)憾。
至于张国荣(rong)又为何如此坚定要与陈(chen)道明合作,或许,除了认可对方的(de)演(yan)技外,还有一个(ge)原因,便是他与唐鹤德极为相(xiang)似的(de)容貌吧。
当然,无(wu)论遗(yi)憾与否,这些(xie)美好的(de)设想终究没有了继续下去的(de)可能。
只是从这点也不难看出,张国荣(rong)对唐鹤德的(de)爱意是真真切切的(de),同样,也就能说明这么多年下来,唐鹤德一直不忘张国荣(rong)的(de)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