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nian)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jin)新型城镇化(hua)和区域协调(diao)发(fa)展,进(jin)一步优化(hua)发(fa)展空间格局(ju)。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开(kai)展国家城乡融合发(fa)展试验区建设以来(lai),不断加快土地、户籍、财政等领(ling)域改革,打破制(zhi)约发(fa)展的制(zhi)度性梗阻,通过(guo)土地入股(gu)、文旅开(kai)发(fa)等利益联结机制(zhi),使得城乡要素流动从(cong)单向汲取转(zhuan)向价(jia)值(zhi)共(gong)创,为城乡之间走向互利共(gong)生、协同发(fa)展探(tan)索新路。
清晨6时,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迎来(lai)第一缕阳光,童家镇化(hua)溪村菜农张志华(hua)开(kai)车满载3000斤(jin)沾着露水的黄瓜进(jin)城送货。15公(gong)里城乡快速路一路畅通,将农产品进(jin)城时间压(ya)缩至20分钟;而在3年(nian)前,同样路程需要开(kai)车1小时,土路颠簸,损耗率高达(da)10%。
就(jiu)在张志华(hua)向北(bei)跨(kua)过(guo)信江大桥的同时,月湖新城的早(zao)班公(gong)交车也载着务工者(zhe)向南驶向乡镇。公(gong)交车司机王师傅(fu)的计价(jia)器显示,2024年(nian)该线路单日最(zui)高载客量突(tu)破4200人次,其(qi)中60%以上的乘客白天进(jin)城务工、夜晚回乡居住。
作为鹰潭市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fa)展试验区的核心区域,月湖区自2020年(nian)开(kai)展试验区建设以来(lai),以“要素流动、产业协同、服务共(gong)享”为主(zhu)线,力求(qiu)破解(jie)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矛盾(dun)。5年(nian)间,这里的乡村与城市不再是割裂的“两(liang)张皮”,而是逐渐编织成(cheng)一张互联互通的发(fa)展网络。
土地改革:
“沉睡的资本”迸发(fa)活(huo)力
2019年(nian)12月27日,国家发(fa)展改革委会(hui)同国家有关部委、金融机构联合下发(fa)《关于(yu)开(kai)展国家城乡融合发(fa)展试验区工作的通知》,将鹰潭市列为首批(pi)国家城乡融合发(fa)展试验区。月湖区全域随(sui)后被(bei)列入江西省出台的《鹰潭市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fa)展试验区实施方案》,并被(bei)赋予土地、户籍、财政等领(ling)域的改革自主(zhu)权。
农村土地改革刚开(kai)始,就(jiu)遭遇“三重(zhong)门”:村民对产权流转(zhuan)的疑虑、规(gui)划与耕地的冲突(tu)、社会(hui)资本的观望。
转(zhuan)机出现在试验区政策落地后的第98天。在四(si)青街道上桂村,月湖区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完成(cheng)——22.14亩闲置宅基(ji)地评(ping)估作价(jia)258.31万(wan)元,挂牌出让(rang)给鹰潭市黑鸭子实业有限公(gong)司建厂房。随(sui)着项目落地,当地1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jiu)业。
更深刻的变革发(fa)生在制(zhi)度层面。月湖区成(cheng)立由区委书(shu)记任组长的农村宅改工作领(ling)导小组,建立“周调(diao)度、半月调(diao)度、月调(diao)度”机制(zhi),确保政策精准落地。在保障农民权益基(ji)础上,月湖区还创造(zao)性提出“集体收益分成(cheng)”机制(zhi),盘活(huo)闲置宅基(ji)地收益,村集体可获20%分成(cheng)。同时,月湖区搭建起数字化(hua)管理平台,实现宅基(ji)地审批(pi)“一网通办”,成(cheng)为江西省首个全流程数字化(hua)管理样本。
“沉睡的资本”迸发(fa)活(huo)力,激(ji)发(fa)返乡创业热情。记者(zhe)在大桥村童家组看到,52栋(dong)危旧房拆除(chu)后,盘活(huo)闲置农房1800平方米,村里引入社会(hui)资本建设“蓬里宴”生态(tai)餐厅,并流转(zhuan)土地发(fa)展大棚蔬菜种(zhong)植基(ji)地,带动和吸纳众(zhong)多村民入股(gu)、就(jiu)业。“土地一下就(jiu)‘活(huo)’了。”村民“股(gu)东”童小平说,仅此一项,2023年(nian)建成(cheng)当年(nian)便为村集体带来(lai)17.65万(wan)元收入,村民则通过(guo)土地入股(gu)和就(jiu)业实现双增收。
通过(guo)制(zhi)度创新、资源(yuan)整合与群众(zhong)参与,这场农村土地改革转(zhuan)化(hua)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截至2024年(nian)底,月湖区土地流转(zhuan)面积突(tu)破2.3万(wan)亩,社会(hui)资本投入激(ji)增至28亿(yi)元。月湖区先后诞生17个产村融合示范体、4个乡镇工业园(yuan)。
数字赋能(neng):
穿透城乡毛细血管
当暮(mu)色(se)笼罩童家镇大桥村农田时,传感器仍在向云端传输数据。
在大桥村优质水稻示范基(ji)地,种(zhong)粮大户胡细斌(bin)告诉记者(zhe),他(ta)的手机随(sui)时能(neng)收到智慧农业平台的病虫害(hai)防治预警,为调(diao)动无人机精准施药提供(gong)依据。“过(guo)去靠经验,现在靠算(suan)法。”去年(nian)他(ta)家水稻亩均产量达(da)710公(gong)斤(jin),农药使用量下降45%。
城乡融合推动农业生产方式数字化(hua)转(zhuan)型,进(jin)而重(zhong)塑农产品供(gong)应链。2024年(nian),月湖区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tu)破15亿(yi)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200元。在月湖区农产品交易中心,区块链溯源(yuan)系统实时显示每一批(pi)蔬菜的种(zhong)植、采摘信息。“菜农们(men)感触最(zui)深的就(jiu)是数字化(hua)。扫一扫二维码,甚至连施过(guo)几次有机肥都查得到。订单量比以前翻了一番。”张志华(hua)轻(qing)点手机跟踪物(wu)流,他(ta)家的黄瓜已发(fa)往南昌(chang)华(hua)润(run)万(wan)家总(zong)仓。
穿透基(ji)层毛细血管的数字红利也让(rang)乡村居民享受到更多发(fa)展成(cheng)果。童家村“数字乡村”工作站(zhan)内,大屏上跳动着宅基(ji)地改革、医保结算(suan)等23类实时数据。村民童华(hua)平刚在江西省农村宅基(ji)地信息管理平台上完成(cheng)建房审批(pi),又通过(guo)远(yuan)程会(hui)诊系统与上海专家连线。在童家镇的数字孪生系统大屏上,743路物(wu)联感知设备实时演(yan)绎(yi)着城乡要素如何融合——当系统监测到村庄垃圾清运车连续(xu)3次延误,会(hui)自动触发(fa)“村企共(gong)治”流程,调(diao)度邻近车辆支(zhi)援。这种(zhong)智慧治理场景已覆盖63%的行政村,使公(gong)共(gong)服务成(cheng)本较(jiao)之前降低(di)22%。
数字化(hua)便利惠及月湖全区。去年(nian)月湖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da)95%,群众(zhong)办事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15分钟。在月湖区网格化(hua)指挥中心大屏上,全区272个网格的事件、组织、人员等数据一目了然,村、社区上报的事件精准高效(xiao)地分配至各部门及时解(jie)决,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zhong)少跑腿。月湖区大数据中心主(zhu)任林园(yuan)先容,“大家(men)还通过(guo)基(ji)层治理AI大模型建设,为网格员提供(gong)针对性决策模拟及辅助建议,进(jin)一步提升基(ji)层工作效(xiao)能(neng)”。
产业共(gong)荣(rong):
优化(hua)生产力空间布局(ju)
月湖区乡镇工业园(yuan)里的灯火,照亮了城乡融合另一种(zhong)可能(neng)。
在江西源(yuan)创精密工业有限公(gong)司生产线上,正在调(diao)试机床夹具的徐丽娟(juan)说:“这里离家骑车只用15分钟,收入不比以前在外打工少。”在公(gong)司落户的童家镇工业园(yuan),物(wu)流、仓储、职工公(gong)寓(yu)等配套完善,上万(wan)平方米的标准化(hua)厂房租金仅为城区三分之一,让(rang)这家高新技术企业找到了更广(guang)阔的空间。
破解(jie)城乡要素流动梗阻需要制(zhi)度创新的巧劲。针对城乡产业共(gong)荣(rong),月湖区拒绝“村村点火”式的低(di)端复制(zhi),而是通过(guo)“飞地经济”实现专业化(hua)分工——城区聚焦研发(fa)与市场,乡镇承载制(zhi)造(zao)与物(wu)流,农业则向智慧化(hua)、品牌化(hua)升级。月湖区还设计出“三块地”方程式:将沉睡土地折算(suan)成(cheng)可跨(kua)村置换的“地票(piao)”,整合零散地块为“虚拟地仓”引入制(zhi)造(zao)、物(wu)流、康养(yang)等项目,创新“生态(tai)券”制(zhi)度让(rang)保护生态(tai)林可兑换建设指标。目前,这套“组合拳”催生出“共(gong)享车间”等12种(zhong)新业态(tai)。
优化(hua)生产力空间布局(ju)对城乡融合的促进(jin)作用巨大。据测算(suan),月湖城区每向乡镇转(zhuan)移(yi)1家规(gui)模以上企业,平均带动周边6个村发(fa)展配套产业。江西萃星(xing)智能(neng)科技有限公(gong)司自落户童家镇以来(lai),带动土桥村诞生了3家小微企业和1个物(wu)流服务站(zhan)。产业有序梯度转(zhuan)移(yi),托举起乡村产业兴旺和“家门口”就(jiu)业增收。2024年(nian),月湖区乡镇工业园(yuan)从(cong)业者(zhe)平均月薪达(da)5830元,较(jiao)改革之初的2020年(nian)增长68%。
城乡融合也为乡村文旅产业发(fa)展提供(gong)了新路径。2023年(nian),官山村村民曾嵘春节(jie)返乡发(fa)现,月湖区梅里公(gong)路通车后游客明显增多,于(yu)是将自家3层楼房改造(zao)为“梅里小院”,并带动村民发(fa)展特色(se)民宿(xiu)。目前官山村已有各具特色(se)的民宿(xiu)17家,形成(cheng)“民宿(xiu)+农家菜”集群,年(nian)均接待游客1.2万(wan)人次,户均增收1.8万(wan)元。
童家镇土桥夏家村则探(tan)索出“生态(tai)农业+非遗活(huo)化(hua)”的融合模式。“城里人来(lai)乡下寻找乡愁,大家(men)在乡愁里发(fa)现未来(lai)。”在上海从(cong)事设计工作的村民江萍2022年(nian)返乡后,将30亩抛荒地改造(zao)成(cheng)“稻鱼共(gong)生”生态(tai)农场,配套建设竹艺工坊,邀请省级非遗代表(biao)性传承人开(kai)展竹编技艺培训。目前,该项目带动42户村民参与,形成(cheng)从(cong)竹材种(zhong)植、工艺品制(zhi)作到文旅体验的完整产业链,年(nian)均接待研学团队与散客8000余人次,户均增收1.5万(wan)元。
“产业共(gong)荣(rong)体现在空间上的梯度转(zhuan)移(yi),更体现在产业链的全链条整合。”月湖区发(fa)展改革委主(zhu)任郭慧芸用“量子纠缠(chan)”比喻月湖区现在的城乡经济关系,“城区的技术、资本下乡,激(ji)活(huo)了乡村资源(yuan);乡村的生态(tai)、学问(hua)返流,又重(zhong)塑了城市消费形态(tai)。”近年(nian)来(lai),全产业链整合模式让(rang)月湖区的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2024年(nian),月湖全区工业总(zong)产值(zhi)突(tu)破150亿(yi)元,同比增长18%;文旅综合收入突(tu)破9亿(yi)元,同比增长45%。
民生突(tu)围:
均等化(hua)的破壁之战(zhan)
城乡融合发(fa)展也带来(lai)了乡村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
在上桂村,村集体通过(guo)土地入股(gu)获得分红后,将收益用于(yu)改善公(gong)共(gong)设施,新建起村小学教学楼、学问(hua)广(guang)场和医疗服务中心。村民周大姐感慨:“过(guo)去修条路都要借钱(qian),现在村里有钱(qian)搞建设了。”这种(zhong)变化(hua)正在月湖全区范围内发(fa)生,2024年(nian),月湖区村级集体经济总(zong)收入突(tu)破5亿(yi)元,其(qi)中75%用于(yu)公(gong)共(gong)服务和基(ji)础设施建设。
在梅园(yuan)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3岁(sui)老(lao)人张桂芳说:“现在做CT检查,乡里拍片城里专家读报告,再不用到城区排队抢号了。”月湖区成(cheng)立公(gong)立医院示范项目协调(diao)机制(zhi),将基(ji)层机构纳入鹰潭市人民医院管理,由人民医院定期下派儿科、超声科等专科医生对基(ji)层科室进(jin)行引导,并通过(guo)双向转(zhuan)诊机制(zhi)、统一业务培训及院区间会(hui)诊、手术协作,促进(jin)医疗资源(yuan)向基(ji)层延伸。2024年(nian),月湖区累(lei)计双向转(zhuan)诊患者(zhe)超1100人次,下沉手术23台,义诊巡诊累(lei)计服务4000余人次;乡镇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同比分别下降8.4%和6.4%,形成(cheng)了“基(ji)层首诊、双向转(zhuan)诊、急慢分治”的城乡就(jiu)医新格局(ju)。
教育领(ling)域的变革同样深刻。在位于(yu)月湖新城的鹰潭市第七中学,学生们(men)正通过(guo)超高清屏幕与市里的名师互动。校长刘洪波先容,月湖区推出“名校带弱校”城乡学校结对帮扶,让(rang)该校2024年(nian)重(zhong)点高中录取率创下新高。更令农村学生家长振奋的是,2022年(nian)以来(lai),月湖区先后优化(hua)9所农村小规(gui)模学校,撤并至2所新建的中心校,开(kai)通了学生免费公(gong)交车专线。记者(zhe)在鹰潭市第十三中学看到,这座(zuo)由3所村小撤并后在原址新建的校园(yuan),现代化(hua)教学设施齐全,现有学生968人,远(yuan)超原3所小学的学生总(zong)数之和,生源(yuan)回流明显。
社会(hui)保障领(ling)域也取得重(zhong)要突(tu)破。通过(guo)建立统一的社会(hui)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在养(yang)老(lao)、医疗、低(di)保等方面实现制(zhi)度衔接和待遇均等化(hua)。在桥东古村,65岁(sui)的张奶奶通过(guo)“数字乡村”APP完成(cheng)了养(yang)老(lao)保险认证,“过(guo)去要跑到镇上办手续(xu),现在家门口就(jiu)能(neng)搞定”。“城乡融合发(fa)展不是简单的资源(yuan)、资本下乡,更是治理体系的重(zhong)构。”林园(yuan)说,自2023年(nian)起,月湖区推出“政务数据共(gong)享负面清单”制(zhi)度,明确除(chu)国家安全等特殊情形外,所有部门数据必(bi)须无条件共(gong)享。“通过(guo)卫健局(ju)和民政局(ju)的‘数据碰撞’,精准识别出3800名空巢老(lao)人,并为他(ta)们(men)定制(zhi)了智能(neng)手环。”
深层挑战(zhan):
破与立的辩证法
在月湖新城管委会(hui)的沙盘前,蓝色(se)光纤网络与绿色(se)生态(tai)廊道交织成(cheng)未来(lai)城乡融合的图(tu)景。一组数据揭示了融合发(fa)展的深层挑战(zhan):截至2024年(nian),月湖区城乡基(ji)础设施投入约15亿(yi)元。
钱(qian)从(cong)哪里来(lai)?以城乡供(gong)水一体化(hua)为例,在月湖区乡镇污水处理厂,MBR膜工艺每吨处理成(cheng)本比传统工艺多出0.8元,每年(nian)带来(lai)近千万(wan)元财政压(ya)力。为此,月湖区改革专班独创“环境治理+碳(tan)普(pu)惠”模式,将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打包(bao)纳入江西碳(tan)汇交易平台,依托竹炭吸附工艺每年(nian)可产生1.2万(wan)吨碳(tan)减排量,通过(guo)出售给本地铜(tong)加工企业,填补了15%的运营缺口。
考验则来(lai)自人才领(ling)域。童家镇杨(yang)梅园(yuan)负责人张自胜最(zui)近陷入“数字鸿沟”:开(kai)出万(wan)元月薪仍难(nan)觅既懂算(suan)法又通农事的复合人才,他(ta)培训的几名“银发(fa)主(zhu)播”平均年(nian)龄58岁(sui),“老(lao)伙(huo)计们(men)学直播比种(zhong)地还吃力”。
月湖区推出“人才反哺计划”破局(ju)。在郭慧芸的工作台账上,记录着这场改革的新突(tu)破——通过(guo)构建“政策杠杆(gan)+情感纽带”双驱动机制(zhi),除(chu)宅基(ji)地优先分配、创业失败补偿(chang)等传统政策外,创新性地将参与村史编撰(zhuan)、非遗传承等学问(hua)行为折算(suan)成(cheng)“乡愁积分”,可兑换信用贷款额度。目前,这套“组合拳”已吸引1200余名创业者(zhe)返乡,其(qi)中35岁(sui)以下群体占比从(cong)2019年(nian)的17%提升至如今的43%。
郭慧芸说:“在破与立的螺旋中,最(zui)重(zhong)要的是找准支(zhi)点。通过(guo)制(zhi)度创新打通要素流动堵(du)点,让(rang)城乡从(cong)‘物(wu)理连接’走向‘化(hua)学融合’。”从(cong)碳(tan)交易市场的细微涟漪到区块链溯源(yuan)的科技脉动,从(cong)“银发(fa)主(zhu)播”的笨拙尝试到数字孪生的精密运算(suan),当MBR膜工艺处理的清水注入稻田,当返乡青年(nian)的无人机掠过(guo)祖辈耕作过(guo)的土地,月湖区城乡融合发(fa)展的轮廓变得越(yue)发(fa)清晰。
评(ping)估显示,月湖区在城乡要素市场化(hua)、公(gong)共(gong)服务均等化(hua)等领(ling)域取得显著进(jin)展,综合水平居国家城乡融合发(fa)展试验区前列。5年(nian)间,月湖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zhi)配收入比由2020年(nian)的2.14∶1下降至2024年(nian)的1.99∶1。月湖区城镇化(hua)率显著高于(yu)全市、全省平均水平的同时,乡村振兴发(fa)展总(zong)指数连年(nian)位列全省市辖区第一。
“真正的城乡融合,是让(rang)每个人的选择都能(neng)找到安顿之处。”正准备送当天第二拨蔬菜的张志华(hua)翻看着儿子发(fa)来(lai)的短信——这名在城区上高三的“00后”,今年(nian)准备报考智慧农业专业。“他(ta)说以后要回来(lai)搞数字农场,把大家(men)的黄瓜种(zhong)进(jin)元宇宙。”(经济日报记者(zhe) 刘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