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ma)蒂亚(ya)斯·格内是当今(jin)德国艺术歌曲的顶尖诠释者。去年1月,格内首度牵手上海交响(xiang)乐团带来马(ma)勒歌曲集《少年魔角》,一年之后,双(shuang)方再次聚焦马(ma)勒,上演声乐套(tao)曲《吕克特之歌》。
4月19日晚,88岁的迪(di)图瓦执棒上海交响(xiang)乐团,牵手格内上演《吕克特之歌》。当格内充满(man)叙事感的歌声画下句号(hao)后,此起彼伏的“bravo”,瞬间灌满(man)了音(yin)乐厅。
当晚,上海交响(xiang)乐团还带来一版充满(man)了酒神(shen)气质、狂(kuang)欢色彩的贝多芬《第七(qi)交响(xiang)曲》,“神(shen)演”的评价(jia)刷屏了朋友圈和社交媒体。
马(ma)蒂亚(ya)斯·格内
吕克特是19世纪上半(ban)叶德国的浪漫主义诗(shi)人(ren),他的作品曾被门德尔松、李斯特、勃拉姆斯等(deng)许多作曲家谱成曲,但最为爱乐者所熟(shu)知的,要数马(ma)勒的《亡儿之歌》和《吕克特之歌》。
《吕克特之歌》既有对生(sheng)命的无奈悲叹,也有对爱情的深情歌颂,包括《我闻到一股(gu)淡淡的芳香》《假如你钟情于美貌》《我已消失于世界》《请不要窥探我的歌》《在午夜》等(deng)5首歌曲。
艺术歌曲多由钢琴伴奏。马(ma)勒突破了这一传统,将合作乐器从钢琴扩展至(zhi)一支管弦(xian)乐队,开创了一种新风潮。乐队有更丰富的配器、更多姿的色彩,能和歌唱家的声音(yin)产(chan)生(sheng)更多的火花(hua)和对话。
“艺术歌曲是文学和音(yin)乐的结(jie)合,歌唱家要理解故(gu)事、吃透文本,去传达字(zi)里行间的内涵。这套(tao)作品如此精彩、如此复杂、如此深刻,音(yin)乐在当时已经很有现(xian)代感。”格内形容,有些小节有着室内乐的雅致(zhi),有些小节又有大乐队的恢弘(hong),从对比到反差都很大,“只有迪(di)图瓦这样的大师级指(zhi)挥家,才能游刃有余地调动乐队。”
“准备充分,和谐统一,几乎没有弱(ruo)点和短板。大家的合作非常愉快。”格内对上海交响(xiang)乐团不吝(lin)赞美, “他们在排练时全神(shen)贯注,而不仅仅在音(yin)乐会上。音(yin)乐厅也帮(bang)了大忙,音(yin)响(xiang)效(xiao)果非常出色。”
马(ma)蒂亚(ya)斯·格内
除了和顶流(liu)乐团合作,格内也常常游走世界,举(ju)办独唱音(yin)乐会。去年1月在上海,他便和钢琴家陈萨同台,低吟浅唱舒伯特的声乐套(tao)曲《美丽(li)的磨坊女》。
相比于和伴奏钢琴家合作,格内更热衷独奏钢琴家。年轻时,他的合作对象里便有布(bu)伦(lun)德尔、阿什(shi)肯纳齐(qi)这样的大神(shen)级钢琴家,如今(jin),合作名单里出现(xian)了更多的青年才俊。
过去三年,他与杨·李谢茨基合作录制了贝多芬艺术歌曲,与赵成珍录制了瓦格纳、施特劳斯和普菲(fei)茨纳歌曲集,与丹尼尔·特里福诺夫(fu)录制了舒曼和勃拉姆斯歌曲集——三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清一色都是90后。来上海之前,格内刚(gang)和特里福诺夫(fu)结(jie)束在澳大利亚(ya)的巡演。
“我只是偶然听到他们的演奏而已。”谈及合作对象的选(xuan)择标准,格内笑说,特里福诺夫(fu)就(jiu)是他“捡来”的,在对方19岁左右时,他听到了他的琴声,主动发出合作邀约,“他太有意思(si)、太惊人(ren)了,是我见过的最杰出的音(yin)乐人(ren)之一,才华根本无法用言语形容。”
“很多人(ren)弹琴非常完美,我要的不是这种技术层面的完美,我也对亦步亦趋的配合不感兴趣。他应该(gai)追寻(xun)作曲家的音(yin)乐脉络,去挖(wa)掘作品本身的创作意图。我也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做同样的事。大家一起寻(xun)找方向,一起创作音(yin)乐——运气好的话,大家可(ke)以灵魂合一,这就(jiu)是最高境界。”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思(si)考,这便是格内对独奏钢琴家情有独钟的原因。
格内和迪(di)图瓦
“古典(dian)音(yin)乐的未来在亚(ya)洲,属于中国、韩国,也期待遭遇经济衰退的日本能重振旗鼓。”格内观察,古典(dian)音(yin)乐的重心在持续东移,在中国举(ju)办音(yin)乐会时,最令人(ren)振奋的景象是观众席上数量庞大的年轻人(ren)和年轻家庭。政府也采取了智(zhi)慧的举(ju)措(cuo)——通过票价(jia)补贴政策,让更多人(ren)有机会接(jie)触古典(dian)音(yin)乐、融入学问体系。
“学问的滋养对任何社会都至(zhi)关重要。”他认为,中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正因如此,每位来自西方的音(yin)乐家都对这里的学问环境感到欣喜,“这种良性发展态势需要持续,大家必(bi)须探索新的表现(xian)形式和解决方案,以扭转西方古典(dian)音(yin)乐‘观众老龄化-后继无人(ren)’的恶性循环——当老一辈观众逐渐老去或离世,年轻一代却不再感兴趣,这才是真正的困(ku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