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成都平原繁花似锦(jin)。绿色本(ben)底绘以菜花黄、李花粉、桃花红和梨花白,五彩斑斓。
梧(wu)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在(zai)成都市新津区梨花溪风景区、天(tian)府农博园油菜新品种培育基地(di),每天(tian)数(shu)万名(ming)游客前来赏花。而在(zai)成都新津经济开发区,一大批民(min)营(ying)企业聚(ju)集于(yu)此,已形成绿色食品、新能源、轨道交通(tong)3个(ge)百亿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新津区对民(min)营(ying)企业坚(jian)持“有需必应,无事不(bu)扰”,助力民(min)营(ying)企业放心发展,安心经营(ying),有力促进民(min)营(ying)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去年,该区民(min)营(ying)经济增(zeng)加值占地(di)区生产总值达(da)到66.3%,民(min)营(ying)经济增(zeng)加值增(zeng)速8.3%,分别位列成都市区(市)县第一、第二。
传承创新创造基因
新津,一个(ge)古渡口,五河一江交汇于(yu)此,商贾贸易,南来北往,甚为(wei)繁忙。
新津有鼓励、支撑发展民(min)营(ying)经济的历史基因。在(zai)新津经开区,有一个(ge)面(mian)积只有百十来平方米的“迷你”博物馆——新津民(min)营(ying)经济博物馆。馆虽小,但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却清晰记录着(zhe)当地(di)民(min)营(ying)经济发展壮大的历程——早在(zai)上世纪80年代初,县里即大胆为(wei)300名(ming)“万元户”披红戴花,每户奖励一辆(liang)自行车,召开全县个(ge)体户代表大会,各类(lei)专业户如雨后春笋……作为(wei)首批“吃(chi)螃蟹(xie)”者,刘永好4兄(xiong)弟正是那时带头(tou)走出机(ji)关养鹌鹑,之后成立“希翼(wang)集团”。就在(zai)同一时期,另一家民(min)营(ying)企业新筑路桥诞生。
40多(duo)年后的今天(tian),新津三大主导产业就有两(liang)个(ge)发端于(yu)当时,一个(ge)是希翼(wang)集团带动起来的食品产业,另一个(ge)是新筑路桥带动起来的路桥产业逐步转型而来的轨道交通(tong)产业。
支撑民(min)营(ying)经济发展的环境不(bu)断吸引新的企业诞生、落户。四川沈师(shi)傅食品有限企业就是其中之一。记者在(zai)现场看见,这家全国(guo)最大的鸡蛋干生产企业2万多(duo)平方米的车间里,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行。项目二期建成投(tou)运后,加上配套企业,每年可实现产值约20亿元。“企业从外地(di)搬到新津,去年才(cai)建成投(tou)产。建一个(ge)新厂,资金保障很重要,新津给予了关键的支撑。”企业财务(wu)总监袁平贵告诉记者,去年相关方面(mian)协调支撑贷款1亿多(duo)元,确保了企业及时投(tou)产运行。
如今,在(zai)新津已汇聚(ju)高新技术企业144家,省(sheng)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2家。
构建三级服务(wu)体系
去年1月18日,对新津许多(duo)企业家来说是一个(ge)特别的日子,当天(tian),新津区召开首场“政(zheng)商恳谈会”,区委、区政(zheng)府主要领导面(mian)对面(mian)倾听企业意见和建议,零距离收集企业发展诉求,并提出要“实打实”解决民(min)营(ying)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烦恼,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做(zuo)到“当天(tian)交办,事不(bu)过夜,一周(zhou)回复”,实行相关部门归口交办、区委督查部门重点督办、纪委监委回访问效,形成“反馈、解决、跟踪、督办、问效”工作闭环,做(zuo)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办理有结果。”
据新津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先容,该区每个(ge)月召开一次这样(yang)的恳谈会,到今年3月,已召开15场恳谈会,从政(zheng)府定主题,到企业提需求,涵盖供需对接、金融支撑、科(ke)技创新、抱团出海等方面(mian),组织专班“进企业、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全区收集企业诉求1000多(duo)项,办理回复率达(da)到100%。
此外,新津还不(bu)定期举办“津商茶叙”“周(zhou)三企业服务(wu)日”,与“政(zheng)商恳谈会”一起,共同构成一个(ge)完整的服务(wu)体系,从企业关心的重大问题到具体困难、具体事项,从长期发展设(she)想到眼(yan)前急难愁盼,随时都可以找政(zheng)府。
在(zai)一次恳谈会上,一家企业提出,政(zheng)府监管部门严格检查是对的,但多(duo)头(tou)检查、频繁检查让企业难以招架。企业有烦恼,政(zheng)府怎么办?一方面(mian)要强化执法监督,另一方面(mian)要整治(zhi)“扎堆”检查。“大家的办法是优化企业服务(wu),坚(jian)持‘智慧化’‘集成化’‘一站式’理念,进行企业监管、事项办理等流(liu)程再造。”新津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沈尚海先容,区里实行由(you)行业主管部门牵头(tou)、相关部门配合,“统(tong)一进场、统(tong)一检查、统(tong)一反馈”跨部门综合监管,实现了“进一次门,查所有事”,与综合监管前相比较,检查量总体下降了75%,大大降低了对企业检查的频次,减(jian)少了对经营(ying)主体正常(chang)生产的干扰。
四川麦(mai)王食品有限企业分管生产的负责人甘小平对去年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应急、消防等多(duo)个(ge)部门联合对企业“综合查一次”印象深刻,他说,食品行业是重点监管对象,过去,这些部门都是分开来查,一轮下来企业要接待5次,现在(zai)这种方式让企业迎检压(ya)力大大减(jian)轻了。
为(wei)解决惠企政(zheng)策“不(bu)易找、申报繁、兑付慢”等问题,让企业更(geng)好更(geng)快(kuai)地(di)享受政(zheng)策红利,新津开发出“政(zheng)策找企业”智慧应用场景,推出“免申即享”“易申快(kuai)享”兑现方式,做(zuo)到政(zheng)策与企业智能匹配、无感审批、精准触(chu)达(da)。通(tong)过对政(zheng)策企业的精准画(hua)像,系统(tong)智能匹配政(zheng)策至企业,精准度平均达(da)90%以上。重构资金申兑流(liu)程,探(tan)索(suo)资金预拨制,“免申即享”的政(zheng)策实现“零申报、无感支付”,“易申快(kuai)享”的政(zheng)策,企业只需在(zai)线上提交部分资料,实现“零跑路、快(kuai)捷到账”。
不(bu)断改善营(ying)商环境
在(zai)新津发展多(duo)年的中德型材企业主要从事门窗型材生产,是一家传统(tong)的建材企业。近年来,随着(zhe)房地(di)产市场调整,该企业发展经营(ying)遇(yu)到了瓶颈(jing)。
新津区经信局、经开区管委会一直关注这家传统(tong)民(min)营(ying)企业的转型,依托(tuo)本(ben)地(di)特色产业生态,大力支撑企业研发生产新能源电池托(tuo)盘(pan)以及路桥和高铁领域产品,其中异型型材—防水橡(xiang)胶带梁端防水装(zhuang)置产品已通(tong)过中铁检验认(ren)证中心审核,并取得铁路产品认(ren)证(CRCC)证书。去年9月,新津区经信局开展“带着(zhe)企业走企业”,促成企业与本(ben)地(di)5家高铁及路桥构件企业达(da)成合作协议,带领企业产品顺利中标贵州(zhou)美锦(jin)铁路专用线工程、温(wen)州(zhou)市域铁路S3线附属配套工程(瑞(rui)安段)永宁(ning)大桥项目等铁路项目。中德型材企业从此由(you)单一的门窗行业成功(gong)闯入高铁及路桥领域。
在(zai)新津,优化营(ying)商环境的理念不(bu)断优化完善,即一方面(mian)努(nu)力在(zai)减(jian)少办证时间、减(jian)少审批流(liu)程这些传统(tong)的操作环节进一步突破,另一方面(mian)着(zhe)力加快(kuai)从常(chang)规的企业服务(wu)转向专业化定制式服务(wu),为(wei)企业配备“一对一”服务(wu)专员,常(chang)态收集和协调解决企业技术、人才(cai)、资金、能源、土(tu)地(di)等诉求需求,做(zuo)到“一跟到底、一包到底”。如初创期小型企业最需要资金和订单,成长期企业更(geng)需要科(ke)技转化支撑,而龙头(tou)企业对产业链配套有更(geng)高要求,新津针对企业、行业、产业不(bu)同发展阶段的不(bu)同需求,提供精准服务(wu),提高营(ying)商环境竞争(zheng)力。
近年来,新津的探(tan)索(suo)得到企业积极回应。“校企双进·找矿挖宝”就是成功(gong)的探(tan)索(suo)之一。政(zheng)府出面(mian)搭建平台,围绕绿色食品、新能源、轨道交通(tong)三大主导产业,用好中国(guo)农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大资源与区内相关企业联合到一起,打通(tong)技术需求端和科(ke)研成果供给端,形成密切(qie)的利益链接机(ji)制,推动科(ke)研创新和成果转化。
目前,新津坚(jian)持“用户思维”,在(zai)进一步升级服务(wu)理念上持续发力,积极实施(shi)“拿地(di)即开工、竣工即投(tou)用”改革,创新“双元制”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推广“白、灰、黑”信用监管模式,着(zhe)力破解企业要素保障、科(ke)技创新、人才(cai)支撑(cheng)等“成长的烦恼”,让企业安心、舒心发展。
盯(ding)准一个(ge)行业,持之以恒招引培育,做(zuo)大产业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就是代表。以希翼(wang)集团、中粮集团为(wei)龙头(tou),在(zai)这条产业链上先后聚(ju)集了银鹭、华润怡宝、沈师(shi)傅、菊乐、周(zhou)黑鸭等一大批企业扎堆,形成高品质粮油、动物营(ying)养食品、高端肉(rou)制品、健康饮料、休闲食品等板块构成的产业链,2024年这条产业链实现产值172亿元。(经济日报记者 钟(zhong)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