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4月24日,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lian)接会(FAIR plus 2025)在深圳市福田会展中心7-8号馆开(kai)幕,展会为(wei)期三天,持(chi)续至26日。此次(ci)活动由(you)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主办,是深圳市内举(ju)办的机器人产业规模最大、品类最多(duo)的最新成果展,优必选、乐聚(ju)、越疆、宇树等顶(ding)流机器人企业产品集中亮相。
论坛上《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发布,深圳机器人产业链(lian)总(zong)产值首次(ci)突破2000亿元,增速高于深圳战略性(xing)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在产业结(jie)构方面,深圳非工业机器人超过了工业机器人。
弹钢琴(qin)、后空翻、玩倒立
人形机器人、机器狗上演杂技(ji)秀
今年以来关于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讨论热点不断。在展会首日,场馆内可谓人气爆棚,展会入口(kou)处人潮涌动,等候入场的观众排起长龙。踏入场馆,热闹的氛围扑面而来,各(ge)展位前会跑步(bu)、能弹钢琴(qin)、可以精准抓取东(dong)西、会倒立、后空翻的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各(ge)显神通、大炫技(ji)能,与参展观众热情互动。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dao),“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3D视觉第一股”奥比中光、“港股激光雷(lei)达第一股”速腾聚(ju)创,“小巨人”企业乐聚(ju)和普渡,以及帕西尼、逐际动力等来自深圳“机器人谷”的明(ming)星企业亮相,宇树科技(ji)、强脑科技(ji)、云深处等杭州(zhou)“小龙”产品也吸引(yin)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在刚刚举(ju)办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la)松比赛中,“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优异成绩成功冲过终点,夺得冠军。这款机器人不仅跑得快、稳,也在科研和教育领(ling)域引(yin)发广泛关注(zhu)。此次(ci)展会上,“天工Ultra”的“兄弟”——天工机器人与现场观众见面。优必选产教融合业务运营负责人李金莲先容,“天工行(xing)者”是业内首款30万元以下的科研级(ji)全尺寸(cun)人形机器人,具有(you)172厘米仿(fang)人身高和20个自由(you)度(du)的人体(ti)仿(fang)生躯干结(jie)构,以及拟(ni)人化的运动控制方案。这款机器人能在山坡、台阶、沙(sha)地、雪地等复杂地形上稳健运行(xing),移动速度(du)可达10千(qian)米/小时,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获得超100台意向订单。
除了整机企业,机器人产业链(lian)上的大量企业也亮相。其中,奥比中光展示了行(xing)业首个全面覆盖(gai)USB3、GMSL2和以太网三大主流接口(kou)的产品矩阵(zhen),以及前不久在海外刚发布的新品Gemini 335Le。奥比中光科技(ji)集团股份有(you)限(xian)企业市场部总(zong)监赵琦玉先容,这些产品被称为(wei)“机器人之眼”的3D相机,基(ji)于奥比中光不同路线的芯片级(ji)自研技(ji)术,面向不同细分应用场景的机器人客户,解决了机器人行(xing)业普遍及极限(xian)痛点难题。其中,具备行(xing)业领(ling)先性(xing)能的双目3D相机G330系列已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la)松赛夺冠的天工机器人身上搭载(zai),在其头部、胸部、腰部和后背各(ge)有(you)配置。
协同创新提升“机器人谷”全球竞争实力
记者观察发现,在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lian)接会上,外国友人面孔频频出现。不同肤色,讲着(zhe)多(duo)国语言的外国人士穿梭于展位之间,认真记录着(zhe)感兴趣的产品参数与技(ji)术亮点,不时与参展商(shang)交(jiao)流探讨。
来自德国的工程师段乔治,已在中国生活了23年。参观完现场的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等产品和技(ji)术后,他坦言“整体(ti)感觉很(hen)有(you)趣”,但目前尚不能对准确判断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前景。他向记者表示,重点关注(zhu)人形机器人在非特(te)定设计环境,尤其是工业场景中的灵活性(xing),以及替代人类手工劳动的技(ji)术成熟度(du),期待该行(xing)业可以从娱乐、实验属性(xing)转(zhuan)向实际应用,解决工业场景中的真实需求。
值得关注(zhu)是,段乔治所期待的场景正在深圳“机器人谷”逐步(bu)落地:优必选“天工Ultra”人形机器人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la)松冠军,Walker S1工业人形机器人群在极氪智慧工厂实现协同作业,众擎(qing)科技(ji)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前空翻特(te)技(ji),肯綮科技(ji)外骨骼(ge)机器人成为(wei)登山助力“神器”……这些企业不断创新,推动技(ji)术突破与场景落地。
深圳“机器人谷”已起势成势,如何进一步(bu)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开(kai)发配套与智能制造能力走向世界成为(wei)重要课题。跨域协同、碰撞迭代是深圳企业创新的打法模式。此次(ci)链(lian)接会在挖掘(jue)和展示深圳和全球机器人产业的最新成果的基(ji)础上,更聚(ju)焦产业链(lian)供需对接:重点收集龙头企业的代表性(xing)需求并面向全国开(kai)展机器人厂家召集,开(kai)展现场对接活动;定向邀请来自欧美(mei)、东(dong)南亚、日韩等国家专业买家,提供线下面对面交(jiao)流平台,以期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开(kai)发配套与智能制造能力再获跃升。
“现场展示的都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产业核心部件研发和生产能力。”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dao),现场设立的深圳先进院“AI+机器人”领(ling)域的“成果超市”展区,持(chi)续拉(la)近科技(ji)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距离,促进科学(xue)研究、技(ji)术成果与社会各(ge)界的多(duo)元交(jiao)互和深入对接。其间,还策划组织(zhi)二十余场闭门对接会议,以共同投入的心态,促成产业链(lian)协同创新,提升深圳机器人产业整体(ti)竞争力。全产业链(lian)各(ge)方将围绕具身智能技(ji)术突破、应用场景适配等议题展开(kai)深度(du)研讨,推动产研合作以及协同创新,共同加速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商(shang)业落地。
深圳机器人产业产业链(lian)总(zong)产值首次(ci)破2000亿元
4月24日,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与中国科学(xue)院深圳先进技(ji)术研究院共同发布《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据悉,这是该组白皮书连续第十年发布。记者了解到(dao),受工业机器人规模化跌升、服务机器人场景渗透加速、新兴品类与消费级(ji)市场扩容、技(ji)术跨界融合产业边(bian)界不断拓展等多(duo)维度(du)结(jie)构性(xing)升级(ji)驱动,2024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链(lian)总(zong)产值为(wei)2012亿元,首次(ci)突破2000亿元,相较(jiao)于2023年的1787亿元,同比增长12.58%。值得关注(zhu)的是,这一增速略高于深圳市战略性(xing)新兴产业增加值10.50%的增速。
中国科学(xue)院深圳先进技(ji)术研究院合作与创新发展处处长、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常务副(fu)理事长兼秘书长毕亚雷(lei)分析认为(wei),深圳机器人产业一路向上的背后是强大的产业链(lian)、制造链(lian)能力,也是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韧性(xing)生长的鲜活印证。从产业链(lian)角度(du)看,深圳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非常完整和丰富,基(ji)础技(ji)术实力充足,在自动化控制器、无人化设备等领(ling)域具有(you)一定优势,并且(qie)培育壮大了一大批优秀本土机器人企业。
“深圳依托成熟的产业链(lian)协同能力,在制造等方面具备较(jiao)强的‘硬件’基(ji)础。同时,人工智能、技(ji)术推广服务、应用App开(kai)发等‘软性(xing)服务’领(ling)域活跃,凸显深圳‘硬强软不弱’的产业格(ge)局。”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新增机器人企业达14534家,相较(jiao)于2023年10408家同比增长39.64%,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值得关注(zhu)的是,在产业结(jie)构方面,非工业机器人企业以56.25%的比例,超过工业机器人。
从深圳机器人产业专利数量来看,2024年专利申请20531件,相较(jiao)于2023年的15145件同比增长35.56%,专利授权7575件相较(jiao)于2023年的5564同比增长36.14%,延续了自2015年以来的爆发式增长态势。从产业专利细分技(ji)术方向分析来看,除过核心部件专利数量持(chi)续保持(chi)首位外,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卷(juan)积网络、程序控制、使(shi)用神经网络、学(xue)习方法等强调大脑、小脑能力相关的专利数量显著增多(duo)。
采(cai)写(xie):南都记者 张(zhang)艳(yan)丽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x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