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yue)3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企业发布年度业绩(ji)公告显示,2024年,中国石油实现营业收入2.9万亿元;归属于(yu)母企业股东净利润1646.8亿元,同比增长2%。企业经(jing)营业绩(ji)保持(chi)增长,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国际能源市场供需形势(shi)严峻(jun)复杂。2024年,国际油价同比下降2.5%。在这(zhe)种情况下,中国石油仍实现逆(ni)势(shi)增长,油气两大产业链创效能力进一步增强。这(zhe)得(de)益于(yu)企业近年来积极应对各项风险挑(tiao)战(zhan),持(chi)续加(jia)大勘探开发力度,推进炼化转型升级和绿(lu)色低(di)碳(tan)转型,不断加(jia)快布局新兴产业。
寻(xun)找新增长点
“煤岩气与传统煤层气同产于(yu)煤系地层,但二者在地质特(te)征、赋存机理与开发方式上明显不同。煤岩气是(shi)一种新类(lei)型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在第43届“剑桥能源周”上,中国石油代表提(ti)出煤岩气地质理论(lun)认识,并先容了(le)中国石油在推进煤岩气勘探开发中的(de)重要进展。
这(zhe)是(shi)中国石油在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取得(de)的(de)创新成果之一。近年来,随着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持(chi)续深(shen)入,中国石油不断提(ti)升能源高效供给能力,寻(xun)找天然气增储上产新的(de)增长点。
企业集中力量发展非常规油气,大力加(jia)强页(ye)岩气、煤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力度,保障国内天然气市场稳定供应。“煤岩气的(de)勘探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de)意义。我国是(shi)煤炭大国,煤岩作(zuo)为天然气的(de)主要烃源岩,由常规气到煤系地层致密气(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再(zai)到源内煤岩气,是(shi)油气工业发展的(de)必(bi)然趋势(shi)。”中国科学院院士(shi)、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jiao)授张水昌(chang)说。
作(zuo)为中国石油旗下最大的(de)油气田,长庆油田加(jia)强技术创新,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提(ti)供了(le)有力支(zhi)撑。
长庆油田负责勘探开发的(de)天然气藏(cang),85%以上属于(yu)致密气,单井日均(jun)产气不到1万立(li)方米,仅为国内中高产气田的(de)几十分之一,甚(shen)至百分之一,高效开发难度大。面对挑(tiao)战(zhan),长庆油田集智攻关,创新形成三维地震、优快钻井、体积压裂等30项主体技术,成功破解致密气开发的(de)技术难题,实现致密气低(di)成本、高效益开发。
立(li)足技术优势(shi),长庆油田不断挑(tiao)战(zhan)低(di)渗透油气藏(cang)勘探开发极限,全力推进稳产“压舱石”和提(ti)高采收率工程。企业连续3年天然气年产量突破500亿立(li)方米。
天然气产量的(de)稳定增长,锻造了(le)中国石油增储上产新的(de)增长极,也为国内用气提(ti)供了(le)充(chong)分保障。据统计,2024年,中国石油销售天然气2877.5亿立(li)方米,同比增长5.2%;其中,国内销售天然气2278.3亿立(li)方米,同比增长3.7%。
推动炼化转型
“石化产业补链、强链迫在眉睫。必(bi)须加(jia)快转型升级,把东北油气富矿资源优势(shi)转化为全面振兴的(de)战(zhan)略优势(shi)。”中国石油大连石化企业党委书(shu)记、实行董事吴凯对石化行业转型的(de)紧迫性深(shen)有感触。
低(di)端过剩、高端短缺,是(shi)我国石化行业长期存在的(de)结构性问题。破解结构性困局,是(shi)中国石油面临的(de)重要课题。
中国石油坚持(chi)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炼油化工业务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材料业务,加(jia)快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企业加(jia)快存量结构调整,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统筹资源配(pei)置和加(jia)工路线,积极推进减油增化、减油增特(te)工程。
在位(wei)于(yu)四川省甘孜藏(cang)族自治州的(de)稻城亚丁机场,加(jia)油员(yuan)王小军盘点起当(dang)天的(de)工作(zuo):“今天共计为两趟航班加(jia)注了(le)5000升航空煤油。”该机场的(de)航煤产品来自于(yu)400公里外(wai)的(de)四川石化。
中国石油旗下的(de)四川石化,自2014年投产运行后,为川西5座高高原(yuan)机场(海拔高度在2438米及以上的(de)机场)累计供应航空煤油超(chao)9500万升,可供常规支(zhi)线客机绕地球飞行950圈。
“高高原(yuan)机场相较普通机场而言,运行环(huan)境(jing)更加(jia)复杂,对燃油品质、供应保障等要求更高。四川石化具备航煤保障能力,目前,川西5座高高原(yuan)机场所需产品均(jun)由大家供应。”四川石化计划经(jing)营部高级主管刘宏(hong)玉(yu)说。
近年来,随着国内民(min)航业迅速发展,川渝地区航空煤油需求快速增长。作(zuo)为川渝地区航空煤油产品的(de)主要供应商之一,四川石化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排产,加(jia)强生产计划和用户需求的(de)衔接,开足马力扩大航空煤油产能,力保供应稳定性;坚持(chi)修订完善规律性排产清单,细化需求计划。2024年,四川石化航空煤油月(yue)均(jun)产量达13万吨以上。
在加(jia)速推进既有项目的(de)同时,中国石油也在积极拓展蓝海新材料项目和技术。企业研发的(de)气相法聚烯烃弹性体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产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耐低(di)温密封材料用丁腈橡胶NBR2306等新产品指标达到国际水平。2024年,企业新材料产品产量突破200万吨,连续3年实现增长。
在今年初召开的(de)集团企业2025年工作(zuo)会议上,中国石油集团企业党组书(shu)记、董事长戴厚良明确(que)了(le)转型目标:“炼化销售和新材料子集团要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强化供产销贸一体协同,加(jia)快构建‘炼化生精材’产业结构,努(nu)力提(ti)高竞争能力和创效水平。”
坚持(chi)低(di)碳(tan)发展
一批批新能源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全年风光发电量同比增长一倍多、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增长超(chao)50%……2024年,中国石油“双碳(tan)三新”(“双碳(tan)”目标下的(de)新能源、新材料、新业务)发展捷报频传,“风光热电氢”融合发展的(de)新型能源生态圈初具规模。
在可持(chi)续发展与绿(lu)色转型已成共识的(de)背景下,中国石油如何实施“清洁(jie)替(ti)代、战(zhan)略接替(ti)、绿(lu)色转型”三步走部署,助力“双碳(tan)”目标实现?
中国石油着力推动油气业务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构建多能互补能源供应体系,旗下各油气田企(qi)业推动风光资源开发利用,持(chi)续提(ti)升绿(lu)电消纳比例。同时,企业持(chi)续在新能源技术、节能降污(wu)减排等领域提(ti)升科研与创新能力,在氢能、地热能、CCUS(二氧化碳(tan)捕(bu)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寻(xun)求突破。
“氢”装上阵。中国石油持(chi)续加(jia)强炼化副产氢提(ti)纯利用及加(jia)氢站建设。企业第一个规模化可再(zai)生能源制氢项目制氢装置在玉(yu)门(men)油田投产,所制氢气纯度超(chao)99%;由长庆油田主导开展的(de)“氢代油”绿(lu)色钻井示范(fan)工程,标志着企业在用氢技术领域实现新突破。
“碳(tan)”寻(xun)未来。中国石油牵头组建CCUS创新联合体,持(chi)续提(ti)升绿(lu)色价值创造能力。吉(ji)林油田打造CCUS产业集群,自主研发的(de)全产业链CCUS工程专用压缩机组安全运行;辽河油田建设地区碳(tan)封存服(fu)务基地,建成捕(bu)集、液化、注入、循环(huan)处理全流程CCUS配(pei)套地面工艺系统。
大庆油田万亩碳(tan)中和生态园区雀鸟啼鸣,华北油田阿尔善东湖(hu)湿地沙鸥翔集……在推进企(qi)业生产绿(lu)色转型的(de)同时,中国石油积极开展绿(lu)化工作(zuo),取得(de)良好生态效应。截至2024年底,中国石油绿(lu)地面积达3.6亿平方米,累计建设碳(tan)汇林、碳(tan)中和林2.2万亩。
中国石油副总裁李(li)汝新表示,下一步,企业将继续抢(qiang)抓机遇、乘势(shi)而上,立(li)足高端化、智能化、绿(lu)色化,持(chi)续加(jia)强高端新材料研发与生产,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企业推进高质量发展、加(jia)快建设世界一流企(qi)业筑牢坚实基础。(经(jing)济日报记者齐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