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创造性探索(深入学习(xi)贯彻习(xi)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se)社会(hui)主义思想·学习(xi)《习(xi)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顾海良 《人民日报(bao)》(2025年04月24日第 09 版)
前(qian)不久,《习(xi)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出版发(fa)行,收(shou)入了习(xi)近平总书记关于(yu)经济建设(she)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这(zhe)些著作是习(xi)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我国实(shi)际,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he)艰巨(ju)繁(fan)重的国内改革发(fa)展稳定任务,在全(quan)面建成小康(kang)社会(hui)、推进(jin)和(he)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jin)程中,对不懈探索中国特色(se)社会(hui)主义经济建设(she)实(shi)践经验的理性提升,为全(quan)党全(quan)国各(ge)族人民深入学习(xi)贯彻习(xi)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se)社会(hui)主义思想特别(bie)是习(xi)近平经济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cai)。习(xi)近平经济思想升华了中国特色(se)“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理论(lun)境界,创新发(fa)展了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学术内涵(han)和(he)学理规范。深入学习(xi)贯彻《文选》,就要深入理解和(he)把握习(xi)近平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创造性探索。
扎(zha)根中国大地,以新时代中国特色(se)社会(hui)主义经济发(fa)展为现实(shi)背景和(he)认识对象,彰(zhang)显了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时代意蕴
《文选》以《人民对美(mei)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大家的奋斗目标》为开(kai)篇,牢牢把握“团结带领全(quan)党全(quan)国各(ge)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kai)放,不断解放和(he)发(fa)展社会(hui)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zhe)一中国经济改革和(he)发(fa)展的最大国情和(he)最大实(shi)际。
2015年,习(xi)近平总书记在《不断开(kai)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中指出:“大家要立足我国国情和(he)大家的发(fa)展实(shi)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he)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lu),提炼和(he)总结我国经济发(fa)展实(shi)践的规律(lu)性成果,把实(shi)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kai)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那时正值制定“十三(san)五”规划的重要时段,习(xi)近平总书记在这(zhe)篇著作中坚持历史、理论(lun)、现实(shi)相结合,对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基本出发(fa)点和(he)根本立足点作出深刻论(lun)述(shu),从思想史的高度,论(lun)述(shu)了毛泽(ze)东同志在探索社会(hui)主义建设(she)道路过程中对发(fa)展我国经济提出的独创性观点;从理论(lun)创新的视角指出,党的十一届(jie)三(san)中全(quan)会(hui)以来形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lun)成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改革开(kai)放前(qian)大家也没有这(zhe)方面的实(shi)践和(he)认识,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he)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从现实(shi)发(fa)展的要求,强调“实(shi)践是理论(lun)的源泉”,指出“我国经济发(fa)展进(jin)程波澜(lan)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cang)着理论(lun)创造的巨(ju)大动力、活力、潜力”。2020年8月,在谋(mou)划“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时刻,习(xi)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对中长期经济社会(hui)发(fa)展重大问题的认识》中指出:“从国情出发(fa),从中国实(shi)践中来、到中国实(shi)践中去(qu),把论(lun)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lun)和(he)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shi)际、具有中国特色(se)”。
通读《文选》可以感悟到,习(xi)近平经济思想立足中国大地,深刻回答(da)新时代中国经济要实(shi)现什么(me)样的发(fa)展、怎样实(shi)现发(fa)展等重大问题,深入探索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从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quan)面领导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fa)展思想、再到社会(hui)主要矛盾变化,从坚持和(he)完善社会(hui)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到坚持社会(hui)主义市(shi)场经济改革方向、再到构建高水平社会(hui)主义市(shi)场经济体制,从经济发(fa)展新常态到供给(gei)侧结构性改革、再到建设(she)现代化经济体系,从进(jin)入新发(fa)展阶段、贯彻新发(fa)展理念、构建新发(fa)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fa)展到全(quan)面推进(jin)中国式现代化,这(zhe)些经济理论(lun)的形成和(he)发(fa)展,都扎(zha)根于(yu)中国经济社会(hui)发(fa)展实(shi)际,以新时代全(quan)面深化改革的实(shi)践为基础,推进(jin)了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构建。
提炼标识性概念,推进(jin)“术语的革命”,成就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显著标识
恩格斯(si)提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zhe)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术语的革命”着力于(yu)提炼学理性的新概念、新理论(lun)。《文选》中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体现了习(xi)近平经济思想中原创性标识性概念的“术语的革命”。
经济发(fa)展新常态、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gei)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fa)展、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术语的创新、范畴的界定和(he)常识要素的聚合,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学“术语的革命”的标志,也是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标识,成为习(xi)近平经济思想对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最显著的学术创新,成就了这(zhe)一常识体系独特的学术内涵(han)和(he)学理构架。
以新质生产力为例。习(xi)近平总书记在《什么(me)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fa)展新质生产力》中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tuo)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fa)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fa)展理念的先进(jin)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lao)动者、劳(lao)动资料、劳(lao)动对象及其优(you)化组(zu)合的跃(yue)升为基本内涵(han),以全(quan)要素生产率大幅(fu)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you),本质是先进(jin)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习(xi)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十八(ba)大以来我国社会(hui)生产力发(fa)展量变引(yin)起质变这(zhe)一态势的科学概括,特别(bie)是结合我国进(jin)入新发(fa)展阶段、贯彻新发(fa)展理念、构建新发(fa)展格局的实(shi)际,习(xi)近平总书记从学理上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han)和(he)特征、标志和(he)特点、核心和(he)本质等意蕴,为大家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理论(lun)意义和(he)实(shi)践价值提供了学术根据和(he)学理遵循(xun)。作为习(xi)近平经济思想在实(shi)践创新和(he)理论(lun)创新中实(shi)现的“术语的革命”,新质生产力这(zhe)一范畴成为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显著标识。
习(xi)近平总书记在《不断开(kai)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中指出:“在大家的经济学教学中,不能食洋不化,还是要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社会(hui)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大讲特讲”。原创性标识性概念的提炼、“术语的革命”的推进(jin),也凸显了“大讲特讲”的基本原则和(he)方法要义。这(zhe)里的“大讲特讲”,并不是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常识和(he)术语的简单重复上,而是要与时俱进(jin)、守正创新。
《文选》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se)社会(hui)主义经济建设(she)实(shi)践,体现这(zhe)一特定时期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社会(hui)性和(he)历史性规定。大讲特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不排斥对国外经济理论(lun)合理成分的借(jie)鉴和(he)吸取(shou)。西方经济学中关于(yu)金融、市(shi)场、汇率、增长、管理等方面的常识,有反映社会(hui)化大生产和(he)市(shi)场经济一般规律(lu)的一面。对于(yu)这(zhe)些常识,要坚持去(qu)粗取精、去(qu)伪存真,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中国经济学常识体系的自主性同开(kai)放性是相一致的,其中的常识要素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se),也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既有中国自主的理论(lun)创新和(he)理论(lun)创造,也有对各(ge)种经济学中一切有价值的合理成分的借(jie)鉴和(he)吸取(shou)。
挖(wa)掘新材(cai)料、发(fa)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lun),尽(jin)显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时代要求和(he)内在逻辑
习(xi)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hui)科学应该(gai)以大家正在做(zuo)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fa)展的实(shi)践中挖(wa)掘新材(cai)料、发(fa)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lun)”。在习(xi)近平经济思想中,中国经济学的重要理论(lun)成果及其系统化,与这(zhe)一时期发(fa)展起来的中国经济学常识要素及常识体系密切联系在一起。
中国经济学常识体系自主性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秉持“立足中国、借(jie)鉴国外,挖(wa)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和(he)理念;最鲜明的品质,就是坚定学问自信和(he)学术自信,彰(zhang)显中国特色(se)、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升华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智(zhi)慧和(he)学问精粹。
比如,《文选》对建设(she)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深刻论(lun)述(shu),体现了习(xi)近平总书记对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探索。习(xi)近平总书记在《贯彻新发(fa)展理念,建设(she)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对建设(she)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迫切要求和(he)战略目标作出深刻论(lun)述(shu),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fa)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fa)展方式、优(you)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she)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he)我国发(fa)展的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对建设(she)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逻辑和(he)实(shi)践要求作出深刻论(lun)述(shu),明确建设(she)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深化供给(gei)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she)创新型国家、实(shi)施乡村振兴战略、实(shi)施区(qu)域协调发(fa)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hui)主义市(shi)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quan)面开(kai)放新格局。这(zhe)些重要论(lun)述(shu)和(he)部(bu)署要求,深刻体现了社会(hui)生产力跃(yue)升的基本趋势,并揭示出经济发(fa)展方式和(he)组(zu)织结构在量的变化中实(shi)现质态变化的演进(jin)过程;指明了建设(she)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现实(shi)基础、方法路径、基本特点和(he)实(shi)践要求。此后,党的十九(jiu)届(jie)五中全(quan)会(hui)和(he)党的二十大报(bao)告(gao)都提出加快建设(she)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二十届(jie)三(san)中全(quan)会(hui)《决定》提出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构建的重要内涵(han)和(he)基本理论(lun)。
又如,《文选》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lun)探索,展示了大家党推动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基本逻辑。习(xi)近平总书记在《关于(yu)构建新发(fa)展格局》中指出:“大家所推进(jin)的现代化,既有各(ge)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yu)国情的中国特色(se)”;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quan)国各(ge)族人民全(quan)面建成社会(hui)主义现代化强国、实(shi)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quan)面推进(jin)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quan)面推进(jin)强国建设(she)、民族复兴伟业》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she)、民族复兴的康(kang)庄大道”。在党的二十届(jie)三(san)中全(quan)会(hui)第二次全(quan)体会(hui)议上,习(xi)近平总书记指出,全(quan)会(hui)《决定》“科学谋(mou)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jin)一步全(quan)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bu)署,是引导新征程上进(jin)一步全(quan)面深化改革的纲(gang)领性文件”。这(zhe)些重要论(lun)述(shu),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han)、基本特征、中国特色(se)等,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lun)体系的核心要素,并通过演进(jin)过程、内在逻辑、主导和(he)主线、过程特征和(he)战略目标、根本优(you)势和(he)制度规定等方面的学理和(he)学术意蕴,凸显了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过程特征、理论(lun)逻辑和(he)学理规范。
赓(geng)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发(fa)掘中华学问丰厚的思想资源和(he)深湛的学术意蕴,呈现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鲜明的学问底色(se)
《文选》体现了习(xi)近平经济思想赓(geng)续中华文脉的学理特征,对厚植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学术根基具有重要引导意义。
赓(geng)续中华文脉重要的是继承(cheng)和(he)发(fa)扬大家党百余年奋斗中留下的宝贵理论(lun)和(he)精神财富。习(xi)近平总书记在《把握新发(fa)展阶段,贯彻新发(fa)展理念,构建新发(fa)展格局》中指出:“正确认识党和(he)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he)发(fa)展阶段,是大家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yi)据,也是大家党领导革命、建设(she)、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回顾这(zhe)一过程,习(xi)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家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shi)际问题的实(shi)践中逐步认识到,发(fa)展社会(hui)主义不仅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而且是需要划分为不同历史阶段的过程。”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ze)东同志提出:“社会(hui)主义这(zhe)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fa)达的社会(hui)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fa)达的社会(hui)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qian)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198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hui)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大家中国又处在社会(hui)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fa)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zhe)个实(shi)际出发(fa),根据这(zhe)个实(shi)际来制订规划。”习(xi)近平总书记进(jin)一步指出:“今天大家所处的新发(fa)展阶段,就是社会(hui)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ji)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赓(geng)续大家党在百余年奋斗中留下的宝贵理论(lun)成果和(he)丰厚精神财富,成为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构建的重要思想资源。
赓(geng)续中华文脉要对中华优(you)秀传统学问中的经济管理思想进(jin)行吸取(shou)和(he)创新。在《正确认识和(he)把握我国发(fa)展重大理论(lun)和(he)实(shi)践问题》中,习(xi)近平总书记引(yin)用中华优(you)秀传统学问中的经济管理思想,在论(lun)述(shu)正确认识和(he)把握实(shi)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he)实(shi)践途径时提到“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以之说明财富的创造和(he)分配是各(ge)国都面对的重大问题;在论(lun)述(shu)正确认识和(he)把握资本的特性和(he)行为规律(lu)时提到“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要求探索如何在社会(hui)主义市(shi)场经济条件下发(fa)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在论(lun)述(shu)正确认识和(he)把握初级产品供给(gei)保障时提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wu)制、用之不节则乏”,要求实(shi)施全(quan)面节约(yue)战略,推进(jin)各(ge)领域节约(yue)行动;在论(lun)述(shu)正确认识和(he)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时提到“祸(huo)几(ji)始作,当杜其萌;疾(ji)证(zheng)方形,当绝其根”,说明见微知著、抓早抓小,着力避免发(fa)生重大风险或危(wei)机的道理。这(zhe)些中华优(you)秀传统学问中的经济管理思想,有的涉及经济思想方法和(he)理念,有的论(lun)及治国理政、财政管理思想等。在同中华优(you)秀传统学问中的经济管理思想相结合中审视当代经济现实(shi)问题,体现了习(xi)近平经济思想对中华优(you)秀传统学问的创造性转化和(he)创新性发(fa)展,也呈现出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常识特征和(he)思想意蕴。
赓(geng)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是习(xi)近平经济思想在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构建中的一个重要学理特征。把中国经济思想中富有价值的常识要素和(he)重要的学术要素同新时代中国经济学发(fa)展实(shi)践结合起来,不仅赋予中国经济学以深厚的学问根基和(he)新的时代活力,而且升华了中国经济学常识体系自主性的学理意蕴。
树立国际视野,从中国和(he)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tao)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以宽广的世界眼光、深邃(sui)的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崇高的学术境界
习(xi)近平经济思想紧密结合21世纪中国和(he)世界经济发(fa)展新的实(shi)际,使中国经济学不仅在中国大地上而且在世界范围焕发(fa)出富有时代性和(he)开(kai)放性的理论(lun)力量和(he)思想智(zhi)慧。习(xi)近平总书记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怎么(me)了、大家怎么(me)办”的世界眼光和(he)问题意识切入,深刻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因、愿景和(he)实(shi)施路径。
从《文选》中的诸多著作中可以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全(quan)人类共同价值相连接,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倡导发(fa)展更高层次的开(kai)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quan)球经济治理,促进(jin)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fa)展,丰富了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中国智(zhi)慧和(he)中国风格。
2017年,习(xi)近平总书记在《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quan)球发(fa)展》中指出:“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er),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ge)国经济的资金流(liu)、技术流(liu)、产品流(liu)、产业流(liu)、人员流(liu),让(rang)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liu),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liu)的”“面对经济全(quan)球化带来的机遇和(he)挑战,正确的选择(ze)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yin)导好经济全(quan)球化走向”。“引(yin)导好经济全(quan)球化走向”不仅显示了习(xi)近平经济思想坚实(shi)的思想定力,也彰(zhang)显了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学术底蕴。
2023年,习(xi)近平总书记在《建设(she)开(kai)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fa)展的世界》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shang)共建共享(xiang),跨越不同文明、学问、社会(hui)制度、发(fa)展阶段差异,开(kai)辟了各(ge)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ji)着人类共同发(fa)展的最大公约(yue)数”“十年的历程证(zheng)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bian),符合时代进(jin)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大家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携手应对各(ge)种全(quan)球性风险和(he)挑战,为子孙(sun)后代创造和(he)平、发(fa)展、合作、共赢的美(mei)好未来”。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所作的实(shi)践总结和(he)理性思考,不仅构成习(xi)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涵(han),而且成就了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构建的全(quan)球眼界和(he)世界视域。
2024年,习(xi)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lun)坛北京峰会(hui)开(kai)幕式上强调:“实(shi)现现代化是世界各(ge)国不可剥夺的权利。西方现代化进(jin)程曾给(gei)广大发(fa)展中国家带来了深重苦难”“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必(bi)将(jiang)掀起全(quan)球南方现代化热潮,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并提出要携手推进(jin)公正合理的现代化、携手推进(jin)开(kai)放共赢的现代化、携手推进(jin)人民至上的现代化、携手推进(jin)多元包容的现代化、携手推进(jin)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携手推进(jin)和(he)平安全(quan)的现代化。这(zhe)些重要论(lun)述(shu),明确了各(ge)国进(jin)行现代化建设(she)既要遵循(xun)现代化一般规律(lu)更要符合本国实(shi)际,凸显互利合作是符合各(ge)国长远和(he)根本利益的阳光大道,强调人民至上是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彰(zhang)显物质文明和(he)精神文明协调发(fa)展是现代化的崇高追求,呈现绿色(se)发(fa)展是现代化的鲜明标识,突出和(he)平稳定的发(fa)展环境是实(shi)现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全(quan)球南方现代化”是习(xi)近平总书记对人类文明新形态道理、学理和(he)哲理作出的集(ji)成性探索,拓展了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视野和(he)境界。
对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内在逻辑的探索,体现了对经济学常识体系两种类型集(ji)成的创新性探索
习(xi)近平总书记在《不断开(kai)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中指出:“学习(xi)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引导我国经济发(fa)展实(shi)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he)方法论(lun),更要同我国经济发(fa)展实(shi)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lun)成果”;在《深化对中长期经济社会(hui)发(fa)展重大问题的认识》中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短(duan)期波动中探究长期趋势,使理论(lun)和(he)政策创新充分体现先进(jin)性和(he)科学性”。
把经济发(fa)展实(shi)践的伟大成就在理性思维过程中不断升HUAWEI新的理论(lun)成果,是中国经济学发(fa)展的根本要求。“使理论(lun)和(he)政策创新充分体现先进(jin)性和(he)科学性”,提出了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重要课题。常识本身并不天然(ran)呈现出学术或学理上的体系性。常识向常识体系的汇聚,是在增强问题意识中形成、由坚持问题导向驱动的。按照问题导向,常识向常识体系转化过程中形成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学术性或学理性的,另一种是应用性或实(shi)践性的。
习(xi)近平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是一个发(fa)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有的是面向学理化或学术化的常识体系,有的是针对应用性或实(shi)践性的常识体系。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既要实(shi)现理论(lun)引导上的系统化,也要达成政策应用上的系统化,同时对这(zhe)两种类型的常识体系进(jin)行系统集(ji)成。
习(xi)近平经济思想是这(zhe)两种类型的常识体系的系统集(ji)成,实(shi)现了理论(lun)引导和(he)政策应用的协同。在对这(zhe)两种类型的常识体系进(jin)行系统集(ji)成的过程中,习(xi)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调研,察(cha)实(shi)情、出实(shi)招,充分反映实(shi)际情况,使理论(lun)和(he)政策创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这(zhe)要求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的构建既要在“深入调研,察(cha)实(shi)情、出实(shi)招”中形成和(he)发(fa)展,也要“充分反映实(shi)际情况”,最终(zhong)实(shi)现理论(lun)创新和(he)政策创新,在学术性或学理性上有根有据,在应用性或实(shi)践性上合情合理。
比如,习(xi)近平总书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quan)面推进(jin)强国建设(she)、民族复兴伟业》中,既从学理性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中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shi)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lun)和(he)实(shi)践的重大创新;又从实(shi)践性上明确了推进(jin)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mou)划、整体推进(jin),正确处理好顶层设(she)计(ji)与实(shi)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kai)放的关系,从而实(shi)现了对两种类型常识体系的系统集(ji)成。
当前(qian),大家正面对着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he)纷繁(fan)多样的经济现象。习(xi)近平总书记提出“学习(xi)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he)方法论(lun),有利于(yu)大家掌(zhang)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hui)经济发(fa)展规律(lu),提高驾驭社会(hui)主义市(shi)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da)我国经济发(fa)展的理论(lun)和(he)实(shi)践问题”的重要要求,为大家在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常识体系中推动两种类型常识体系的系统集(ji)成提供了科学方法和(he)根本遵循(xun)。
(编辑为教育部(bu)习(xi)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se)社会(hui)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hui)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