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ben)文转自【央视资讯客户端】;
4月21日,总台中(zhong)国之声播出报道《竹子(zi)砍(kan)了地却(que)种不上 贵州赤水被指“整改复耕”存形式主义》。
报道播出后(hou),贵州省委省政府(fu)高度重视,自然资源部第一时间(jian)派出工作组赴(fu)当地引导整改工作。赤水市已明确,在充分敬重群众意愿基础上,举(ju)一反三,于4月30日前完成问题核查,完善回头看相关措施,力争在5月底前全(quan)面完成整改。
近日,赤水市还印(yin)发《关于扎实做好耕地流出整改“回头看”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4月30日前对耕地流出整改不彻底、耕地撂荒、“开天窗”整改无意义等问题进(jin)行全(quan)面清理排查,建立整改台账,实行分类管理。此外,积(ji)极争取上级政策(ce),推动“耕地下山、林地上山”;对核查发现耕地上长出新竹木的地块(kuai),具备机械作业(ye)条件的,运用机械设备彻底清除残(can)留物,确保(bao)达(da)到种植条件;现场(chang)地形复杂、机械无法进(jin)场(chang)作业(ye)的地块(kuai),通过组织人工加(jia)大新生竹木清砍(kan)频次(ci),确保(bao)地块(kuai)种得下、长得出;积(ji)极向(xiang)上争取交通、水利等项(xiang)目资金投入,进(jin)一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赤水市还将建立“群众自主+集体兜(dou)底”的复耕机制,优先引导农户种植红(hong)薯、玉米(mi)、蔬菜(cai)等应季作物,对农户耕种意愿薄弱地块(kuai),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tong)筹实施代耕代种。同时,发挥耕地地力保(bao)护等惠(hui)农补贴政策(ce)的针对性和导向(xiang)性作用,大力推广玉米(mi)大豆套作、高粱油菜(cai)轮作等种植模式,组织农技人员下沉一线(xian),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引导,全(quan)面提升(sheng)农业(ye)生产质量效(xiao)益(yi)。
(总台记者 管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