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宋承翰 发自北京(jing) 4月19日上(shang)午,2025年疫苗与(yu)健(jian)康大会举行,国家卫健(jian)委副(fu)主任、国家疾(ji)控局局长沈洪兵在发言中(zhong)分享了(le)对未(wei)来国家免疫规划调整模式的(de)展望和设想。
沈洪兵称,未(wei)来的(de)一个方(fang)向是动(dong)态调整优(you)化国家免疫规划策略,按照统筹规划、动(dong)态调整、分步实施的(de)原则(ze)优(you)化。“大家准备做一个五年规划,”他称,未(wei)来目标是,逐步缩(suo)小国内免疫规划与(yu)国际差距(ju),逐步纳入需要纳入的(de)疫苗。
中(zhong)国上(shang)一次实质性纳入新疫苗还是在2007年,近(jin)年来的(de)调整主要涉及接种程序和策略等方(fang)向,也因(yin)此,中(zhong)国的(de)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数量与(yu)国际上(shang)存在差距(ju)。沈洪兵展示的(de)PPT显示,WHO推(tui)荐所有国家纳入免疫规划10种疫苗,中(zhong)国有四(si)种未(wei)纳入(Hib、PCV、HPV、轮状病毒疫苗)。英美等为代表(biao)发达国家,普遍应用(yong)联合(he)疫苗(如四(si)联、五联、六联)及更优(you)工艺(yi)(如多糖结合(he)疫苗),而我国使用(yong)疫苗以单苗为主、工艺(yi)也有待升级。英美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覆盖人群广泛,包(bao)括青少年、成人、一些特殊(shu)人群,疫苗种类更加丰富,而我国免疫规划疫苗覆盖人群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缺乏适用(yong)于成人特别是孕妇、老人等重点人群的(de)疫苗。
他还提到,国内HPV、Hib、水痘病毒、肺炎球菌等感染所致疾(ji)病治(zhi)疗(liao)支出成本远超接种疫苗的(de)预防成本。
沈洪兵说明,调整免疫规划影响因(yin)素众多,包(bao)括疾(ji)病防控需求、疾(ji)病负担、疫苗特性、经济学(xue)效益、接种条件,群众需求、财政(zheng)筹资能(neng)力、与(yu)现有规划体(ti)系(xi)衔接等。未(wei)来动(dong)态调整国家免疫规划的(de)研究方(fang)向包(bao)括:
一是新增疫苗的(de)种类。国际普遍共识的(de)、疾(ji)病负担重、成本效益高、疫苗产(chan)能(neng)满足需求、财政(zheng)可(ke)负担的(de),要尽快增加进来。
二是优(you)化现有疫苗免疫程序。根据流行特点、防控目标变化、疫苗特性等进行优(you)化。
三是探(tan)索疫苗退出程序。不属于全人群普遍接种的(de)疫苗,现有疫苗不适应疾(ji)病防控需要等情况,也要考虑疫苗退出,或改为储(chu)备疫苗。他提到,国家疾(ji)控局在和财政(zheng)部研讨时,收(shou)到了(le)思考退出程序的(de)相关建议。
沈洪兵说,1974年,世界卫生大会建议各国扩大免疫规划。国家免疫规划的(de)实质是,确保(bao)所有施种对象(xiang)享有公平的(de)接种机会保(bao)障健(jian)康。根据疾(ji)病流行特征(zheng)和疾(ji)病负担,疫苗可(ke)及性和可(ke)负担性,确定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和目标人群。实施50年来,挽救了(le)全球1.54亿人的(de)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