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晶
4月25日,建筑大师(shi)贝聿铭在中国内地的首个全(quan)面回(hui)顾展(zhan)在上海开幕,由上海当代艺术博(bo)物馆与M+联合主办,将持(chi)续展(zhan)至7月27日。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广州,祖籍苏州,其(qi)青少年时期曾生活在上海,这次展(zhan)览将其(qi)经典作品(pin)带回(hui)上海,有特殊的意义。展(zhan)览将于4月26日正式(shi)对公众开放,而这一天也恰是贝聿铭的诞辰。
策展(zhan)人王(wang)蕾对记者(zhe)表(biao)示(shi),此次展(zhan)出的内容和此前在香港M+博(bo)物馆展(zhan)出的内容几(ji)乎一致,在上海展(zhan)出之后(hou)的下一站是多(duo)哈。
本次展(zhan)览是美籍华裔建筑师(shi)贝聿铭(I.M.Pei,1917-2019)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首个全(quan)面回(hui)顾展(zhan)。展(zhan)览将呈现逾400件展(zhan)品(pin),包含来(lai)自机(ji)构(gou)或私人收藏(cang)的绘图手稿、建筑模型、摄影、影像及文献资料,其(qi)中不少展(zhan)品(pin)是首次在中国内地公开亮相。
展(zhan)览分为“贝聿铭的跨学问底(di)蕴”“地产(chan)和城(cheng)市再(zai)开发”“艺术与公共建筑”“权力、政治与赞助者(zhe)”“材料与结构(gou)创新”“以设计重释历史”六大主题。六大主题打破线性(xing)叙事(shi)逻辑,采用文学中的“伏笔”策展(zhan)逻辑,在充分展(zhan)示(shi)贝聿铭独特的建筑手法的同时,更将其(qi)作品(pin)与社(she)会、学问及其(qi)人生轨迹交相对照,显示(shi)建筑和生活之密不可分。
贝聿铭无比热爱(ai)巴赫的音乐(le),生前他曾在采访中说:“巴赫重复同一主题,但又(you)包含无尽变化的可能,在形体、结构(gou)、颜(yan)色和空间上,音乐(le)和建筑是融通的。”
在本次展(zhan)览的展(zhan)陈设计上,展(zhan)陈设计师(shi)柯卫(wei)借鉴了巴赫的“复调”结构(gou),展(zhan)览也以高低(di)错落(luo)、曲折有致的方式(shi)被“谱写”出来(lai),穿梭于展(zhan)厅,观(guan)众可以从不同视角(jiao)感受作品(pin)的韵律变化,远(yuan)观(guan)而近(jin)取,如同在“建筑交响曲”中漫游。
此外(wai),展(zhan)陈设计还(hai)以苏州园林“借景”的手法,将光影巧妙贯穿在整场(chang)展(zhan)览的体验之中。展(zhan)厅内设置了形态各异的“取景框”,观(guan)者(zhe)站在框外(wai)可以看到层(ceng)叠交错的展(zhan)品(pin)组合,宛(wan)如穿行(xing)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扇扇门。高低(di)有致、曲折有法和移步异景的设计巧思,也为观(guan)众提供(gong)了如同在园林中漫游的多(duo)重视角(j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