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黑土地,守(shou)护粮食好(hao)“丰”景(履职故事)
本报记者 刘博(bo)通 《人民(min)日报》(2025年04月17日第 18 版)
在(zai)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yan)究所的育种间里,一排排装有黑土土壤的育苗盘(pan)整齐排列,翠(cui)绿的嫩(nen)叶蓬勃向上,长势正好(hao)。
看(kan)着这(zhe)些幼苗,全(quan)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yan)究所所长姜明说:“肥沃的黑土是稀有的土壤资源,大家(men)要保护好(hao)、开(kai)发好(hao)黑土地,用科技(ji)力量守(shou)护好(hao)‘黑土粮仓’。”
回(hui)顾近(jin)年来参加的调研(yan)活动,姜明的足(zu)迹遍布大江南(nan)北:围绕(rao)农村污水(shui)治理等问题赴四川、重庆调研(yan),就加强土壤保护走(zou)访黑龙江、内蒙古(gu)、吉林多(duo)地……每到一处他都边(bian)走(zou)边(bian)看(kan)边(bian)问,行程结束后便以(yi)调研(yan)报告、咨询建议或专报等形式努(nu)力将调研(yan)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举措。
除了积极参加不(bu)同领(ling)域的履职活动,姜明一直关注着身边(bian)的辽阔(kuo)黑土地。“东北地区(qu)是我国粮食主产区(qu)之一,农机装备是保障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条件。”长时间与泥土打交道,他发现,在(zai)东北地区(qu)农业规模化作业过程中还(hai)存在(zai)自主研(yan)制大马力智能农机和大型(xing)化农机具缺乏、农机化装备短板有待突破(po)、农村高素质机手严重缺乏等问题。
如何(he)大力发展适合(he)东北地区(qu)农业大规模生产、智能化作业的农机装备?姜明带着问题走(zou)访调研(yan)了东北的几十个市县,与农民(min)坐在(zai)小板凳上聊需求、在(zai)实验室与专家聊技(ji)术、在(zai)工厂车间与技(ji)术人员聊细节,努(nu)力做到把情况摸清、把对策提实。
经过认真思考和反复打磨,2024年全(quan)国两会期间,姜明提交了关于大力推动东北地区(qu)农机装备发展的提案,提出加快保护性耕作技(ji)术推广应用,孵化智能时代的农机及(ji)信息综合(he)服务企(qi)业集(ji)群,开(kai)展农业产业体系全(quan)程全(quan)面机械化推进工程,开(kai)展农机化实用型(xing)人才(cai)培养工程等建议。
很快,相关部委负责人就联系上了姜明,并就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深入咨询了他的意见。“后来,我又收到了认真而详实的回(hui)复。”姜明说。
让(rang)姜明感(gan)到欣(xin)慰的是,如今(jin),大型(xing)农业机器人智能协同作业系统已(yi)经在(zai)东北地区(qu)开(kai)展部署,黑龙江、吉林一些地区(qu)的智能化农业作业试验区(qu)正在(zai)发掘新动能,大数(shu)据、5G以(yi)及(ji)人工智能等信息技(ji)术在(zai)农机领(ling)域的推广应用也正在(zai)稳步推进。
2024年年底(di),姜明的这(zhe)份提案被评为全(quan)国政协2024年度(du)好(hao)提案。姜明感(gan)到非常振(zhen)奋:“这(zhe)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种鞭(bian)策。我将继续扎根黑土地,深入田间地头、加强与界别群众的紧密(mi)联系,继续用自己的专业常识提出意见建议,更好(hao)履职尽责,努(nu)力让(rang)希翼的田野更具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