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zhong)新网上饶4月25日电 (朱(zhu)莹 吴(wu)思(si)瑜)“上饶是我的‘第(di)二故(gu)乡’,用苏轼的一句词来说,‘此心安处是吾乡’,我始终认为自己(ji)是这里的一分(fen)子,这种身(shen)份认同既是固定我的锚点,也是这些年来我游历四方的帆。”来自台湾云林县的“Z世代”台青(qing)俞佳伟(wei)近日在江西上饶接受(shou)中(zhong)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俞佳伟(wei)的父亲是在大陆发展的台商二代,其母亲是江西上饶人。他(ta)自小随家人往返海峡两岸,听过台北街头隆隆的机车声,在上海林立的高楼大厦里奋斗过,2023年他(ta)来到上饶从事文旅工作,并“扎根”当地。
俞佳伟(wei)(左二)自小随家人往返海峡两岸。图为他(ta)小时候和家人在深圳生活的照片。受(shou)访者供(gong)图
俞佳伟(wei)大学学习国际贸易专业,去过广(guang)东、福建(jian)、江苏、浙江、陕西、内蒙(meng)古等地,如今回到上饶“跨界”从事文旅行业,是机缘巧合和情(qing)怀(huai)的共(gong)同作用,亦(yi)希翼“第(di)二故(gu)乡”能被更多人“看见”。
“壑(he)林雄风奇景秀,醉卧(wo)五府不思(si)归”,江西五府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武夷(yi)山脉北麓,北望三清,南依武夷(yi)。他(ta)对这里的别样情(qing)缘源自童年时期和阿嬷(外祖(zu)母)在五府山的生活。
俞佳伟(wei)回忆说,夏天和小伙伴(ban)们拿着兜网四处跑,上山捉虫、下河(he)摸鱼;冬(dong)天就(jiu)更热闹了,家家户户杀猪杀鱼,和小伙伴(ban)放鞭炮,看山上的积雪(xue)压(ya)弯毛竹。五府山的横溪泠(ling)泠(ling)成歌,这样的日常占据了他(ta)童年的大多记忆。
2024年8月,俞佳伟(wei)在江西五府山国家森林公园。受(shou)访者供(gong)图
长大后回到这里,俞佳伟(wei)惊讶于家乡的变化,小时候的山林野趣(qu),发展成如今的“饶南仙子”,“小时候阿嬷带我来溪边洗衣服,常看到人们在溪上撑着竹筏,不过她(ta)从来不让我坐上去,怕我掉下去。现在游客(ke)越来越多,我也坐上了竹筏,却感觉它比记忆里小了很多。”
在俞佳伟(wei)看来,上饶是一座被山水与人文浸(jin)润的“宝藏城市(shi)”,宜居宜业。“仍怜故(gu)乡水,万里送行舟”,小时候未能乘坐的竹筏,成了如今推介故(gu)乡的船。他(ta)曾在社交(jiao)媒体上发布记录自己(ji)在上饶工作、生活的视频(pin)。视频(pin)里,他(ta)漫步城市(shi)、山野,探寻飞瀑、险滩、森林、竹林等美景。
俞佳伟(wei)已在江西上饶工作、定居,图为他(ta)下班后在超市(shi)买菜。吴(wu)思(si)瑜 摄
“我小的时候,在大陆常听台湾的歌曲、观看台湾的影视剧,现在反过来了,很多台湾年轻人喜欢用哔(bi)哩(li)哔(bi)哩(li)、小红书等APP,他(ta)们爱看大陆的旅游、美食视频(pin),也会玩大陆的网络流行梗。我常拍摄这里的美景发给台湾的亲朋好友,他(ta)们也希翼有机会能来这里玩。”俞佳伟(wei)说。
“两岸同根同源,相似点很多,随着各(ge)自发展开出(chu)了不同的花朵。”他(ta)认为,文旅融(rong)合是两岸合作的重要趋势,大陆不仅有美食、美景,还(hai)有事业发展的广(guang)阔机遇,“希翼两岸之间找到学问和旅游之间的契合点,两岸青(qing)年相互交(jiao)流学习,不仅是通过社交(jiao)平台了解(jie),而且是亲身(shen)实(shi)地来大陆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