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yin)广
一
一家人踏上新西兰的激流岛,纯属偶然。
那天,我(wo)们一家人到奥克兰的王子码头游玩。在码头的广告栏里查看地图时,我(wo)看到奥克兰东北部有个小岛屿,名叫Waiheke lsland,距(ju)离有17.7公里。我(wo)不懂英文(wen),儿子直译(yi)“怀赫科岛”。早已由“文(wen)学青年”变成“文(wen)学老年”的我(wo)若有所思地说了一句,听说顾城在新西兰一个叫什么激流岛的地方待过(guo)。身后竟传来一个中国人的声音:“您所指的地方就(jiu)是激流岛。”
扭头一看,是位很阳光的中国小伙子,像(xiang)是留学生。他热情地介(jie)绍,咱们中国人叫那个岛为“激流岛”,就(jiu)像(xiang)“新西兰”也只是中国人的叫法。儿子给我(wo)说明,新西兰的英文(wen)音译(yi)应该是“纽西兰”,“新西兰”只是中国人将“New”译(yi)成了“新”。他说就(jiu)像(xiang)网(wang)约车,当地人叫Uber,而在中国叫“优步”。我(wo)点着头,跟那位留学生小伙告别,然后决定前往激流岛一探。
二
踏上船,甲板(ban)在脚下微微晃(huang)动。船缓缓驶离码头,身后的陆地也渐渐远去,眼前是一片波光粼粼的碧海。海鸥在头顶盘旋鸣叫,它们身姿(zi)矫健,自如地穿(chuan)梭在风与海之间。激流岛的轮廓逐渐在眼前清晰时,我(wo)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像(xiang)绿(lu)色的云团般簇拥着那片土地。
上了激流岛,岛上几乎全(quan)是“洋人”,我(wo)没有看到顾城故居(ju)的标识。岛上的人对于顾城及顾城故居(ju)也没有什么概念,我(wo)们去问路,有的摇头,有的露出迷茫的表情。我(wo)感觉顾城故居(ju)的痕迹似乎已被(bei)岁月(yue)悄然抹去了。我(wo)只能站在海边(bian),在想象中勾勒着顾城故居(ju)的模样:那或许是一座宁静的小院,有着白色的篱笆和(he)爬满藤蔓的墙壁。顾城在那里写下那些充满奇幻与纯真的诗歌。他的诗歌,如同一股清泉,曾经启迪过(guo)我(wo)的认知、滋润过(guo)我(wo)的心灵。我(wo)脑海里立即浮(fu)现出“黑夜给了我(wo)黑色的眼睛/我(wo)却用它寻(xun)找光明”“小巷/又弯(wan)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wo)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这些曾经无比熟悉的诗句。
我(wo)们不甘(gan)心,沿着曲折的山道前行,一路打听,却始终未能找到那传说中的故居(ju)。我(wo)不由感慨万千(qian)。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短暂的一生如同一颗璀璨却又迅速陨落的流星,在中国文(wen)学天空留下一道深刻的印记,也在异国他乡的激流岛上划出一道遭(zao)人诟病的伤痕。但如今,那些爱恨(hen)情仇(chou),都(dou)已随着时光的流逝,深埋在这座小岛上,消失(shi)在时空之外。
三
上岛前,我(wo)曾想在激流岛上住一晚,一是想在这个从(cong)没来过(guo)的岛上好好体(ti)验一番,二是有较充足的时间寻(xun)找顾城的故居(ju)。儿子通过(guo)手机(ji)网(wang)络找了一家民宿。但不知什么原因,我(wo)们一直未找到这家民宿所在的位置。激流岛的天气,就(jiu)像(xiang)猴子在树间跳跃,忽晴忽雨。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忽然雨如断线的珠子。幸(xing)好我(wo)们都(dou)穿(chuan)着冲锋衣,一路跑进(jin)一家外形疑似小商店的房子门口的小棚子下躲雨。透(tou)过(guo)门窗玻璃,我(wo)看见屋子里面摆着沙(sha)发(fa)和(he)茶(cha)几,墙面上挂满了照片。我(wo)敲门,试图询问可住宿的地方,可里面没有任何反应。
雨势小了些,我(wo)们决定继续边(bian)走边(bian)找,但仍是“行人无踪迹,唯有风声急”。天公不作美(mei),影响了我(wo)们的心情。
一直在用手机(ji)的儿子发(fa)现电池格显(xian)示红色,我(wo)们赶紧返回码头充电。充电时,儿子告诉我(wo)说,他已经取消了那家找不到的民宿,联系上了岛上另一家小酒店。我(wo)像(xiang)一个饿过(guo)气已没有食(shi)欲的人,不想再住在这里了,正好看到还有最后一班返回的轮船,我(wo)决定打道回府。
坐上返回奥克兰王子港的轮船时,激流岛上已雨过(guo)天晴,我(wo)竟看到满天的晚霞,如同画(hua)家手中最不经意的调(diao)色盘,倾泻出无尽的思绪。远远望去,激流岛的风光依旧旖旎。船舷上海风太(tai)劲,我(wo)不敢(gan)久待,默默走回了船舱。海风倒也吹走了我(wo)的一些不快(kuai):有遗(yi)憾或许也是一种美(mei)。
能否看到真正的故居(ju)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顾城留下的那些优美(mei)、经典的诗歌一直飘荡在我(wo)心中,还有他令(ling)人唏嘘的人生故事,也曾带给我(wo)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