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富(fu)民产业成为热词。习大大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diao)“要积极发展乡村富(fu)民产业,提(ti)高(gao)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25年中央一(yi)号文件将“着力壮大县域富(fu)民产业”作为重要内容。那么(me),什么(me)是富(fu)民产业?富(fu)民产业有哪些特(te)征?现阶段为什么(me)要以县域为重点(dian)来壮大富(fu)民产业呢(ne)?
富(fu)民产业很容易被简单地理解为“富(fu)民+产业”,被认(ren)为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虽然(ran)这在(zai)一(yi)定程度上说明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形式,但却未能全面(mian)回答富(fu)民产业的真正内涵与背(bei)后逻辑。富(fu)民产业一(yi)般是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liang)大、增收效果好的产业。“富(fu)民”是价值导向,“产业”是实施载体。富(fu)民产业既具有一(yi)般产业的共同特(te)征,又在(zai)空间布局、产业形态、价值导向等方面(mian)具有独特(te)指向,其特(te)征表现在(zai)三个方面(mian)。
其一(yi),以县域为载体的产业集群(qun)。富(fu)民产业突破了传(chuan)统意义上城镇与乡村产业的空间束缚,更强调(diao)城乡产业互(hu)动,不再(zai)是单个产业的“一(yi)枝独秀(xiu)”,而(er)是融合城乡特(te)色的产业集群(qun),更加突出综合竞(jing)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其二,横(heng)向纵(zong)向联合的一(yi)体化产业。富(fu)民产业的产业链上游多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心,产业链下游多与专业化企业横(heng)向联合,突出价值创造功能,带动产业链上游经营主体发展,形成高(gao)效稳定的产业联合体。其三,坚持共同受益的共富(fu)产业。富(fu)民产业发展以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内部差距和城镇内部差距为目标,通过提(ti)升(sheng)综合发展能力,拓展增收空间,构建公(gong)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各方共同受益,让(rang)更多的人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因此(ci),大家不能简单地将富(fu)民产业与其他产业直接等同起来。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zui)后一(yi)年,要在(zai)这样一(yi)个重要的时间节点(dian)守住底(di)线,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就要用好政策和市场手(shou)段,通过产业拉动、就业带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其中一(yi)个重要着力点(dian)就是不断(duan)发展壮大县域富(fu)民产业。
为何要在(zai)县域壮大富(fu)民产业呢(ne)?一(yi)方面(mian),县域是城乡融合的关(guan)键,富(fu)民是县域发展的重要目标。过去,我国(guo)资源要素从农村向城市流(liu)动,导致农村越来越“空”,县域发展不起来,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县域富(fu)民产业既能吸引城市资金和技(ji)术,又能使农村发展所需的制度、技(ji)术、市场等条件得以改善(shan),确保劳动力、土(tu)地等资源要素更好地在(zai)城市和农村之间双向流(liu)动。另一(yi)方面(mian),县域是城镇化推(tui)进的关(guan)键,从人口迁(qian)移角度看,农民进城的第一(yi)选(xuan)择就是县城。以县域作为地理单元,发展就业容量(liang)大、劳动密(mi)集型的富(fu)民产业,提(ti)高(gao)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能够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和市民化,从而(er)拓宽农民增收致富(fu)渠道。
当前,发展壮大县域富(fu)民产业已经成为推(tui)进乡村全面(mian)振兴、加快推(tui)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在(zai)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县域的自然(ran)条件、区位(wei)特(te)征、资源优势等,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各具特(te)色的县域富(fu)民产业发展新路径。
一(yi)要在(zai)因地制宜上下功夫。壮大县域富(fu)民产业应(ying)坚持实事(shi)求(qiu)是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市场需求(qiu)为导向,走(zou)特(te)色化、差异化道路。对于旅游资源特(te)色县,应(ying)统筹好保护与开(kai)发的关(guan)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升(sheng)级,推(tui)动农文旅产业深(shen)度融合。比如,山西平遥古城通过盘活文旅资源,探索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而(er)对于农业资源丰富(fu)县,则要做好“土(tu)特(te)产”文章,打(da)造特(te)色农业产业集群(qun),提(ti)升(sheng)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要在(zai)优化布局上花力气。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是县域产业发展壮大的前提(ti)。通过完善(shan)县域产业空间布局,推(tui)动重点(dian)产业和龙头企业向产业园(yuan)区集中、中小微企业向中心镇集聚、乡村作坊(fang)和家庭工场向重点(dian)村汇聚,逐步形成城镇村协同的特(te)色产业空间联动格局。同时,优化县域产业结构,推(tui)动传(chuan)统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升(sheng)级,加快促进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zai)县域蓬(peng)勃发展。
三要在(zai)技(ji)术创新上出实招。比如,江苏昆山通过实施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ji)术攻关(guan)计划(hua),推(tui)进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高(gao)校院(yuan)所参与破题,实现企业需求(qiu)与高(gao)校成果精准匹配。这为发展县域富(fu)民产业提(ti)供了一(yi)个新思路。聚焦富(fu)民产业发展需求(qiu),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ji)术创新体系,找准县域产业技(ji)术创新着力点(dian),不断(duan)突破相关(guan)技(ji)术瓶颈,将有力促进科技(ji)创新和产业创新深(shen)度融合,提(ti)升(sheng)产业技(ji)术创新水平,激(ji)发县域富(fu)民产业发展活力。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王 琳 编辑系北(bei)京市习大大新时代中国(guo)特(te)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te)约研究员、中国(guo)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yuan)副(fu)院(yuan)长(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