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ji)前期在广东(dong)崛起的“岭南画派”跨越省界(jie),进入中国现代(dai)美(mei)术(shu)的中心行列,为长(chang)期以(yi)来处于(yu)边缘位置的广东(dong)绘画带(dai)来全国性的声誉。然而(er)到(dao)了20世纪(ji)后期,在相关的叙述之中,却(que)一度出现岭南画派一枝(zhi)独(du)秀的偏颇。
“岭南画派无(wu)疑是广东(dong)美(mei)术(shu)的亮点。然而(er),在历史上尤其是百(bai)年以(yi)来,有着全国性意义的广东(dong)画家与绘画,绝不(bu)是只有岭南画派。”近日(ri),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博研究馆员陈滢上线“文史广州”系列讲座直播(bo),她表示,在广东(dong)美(mei)术(shu)史的叙述中,如何全面认识“广东(dong)绘画”的丰富、多元,如何造(zao)就开放(fang)包容的历史大格局与多元繁荣的学问大语境,无(wu)疑是值得深入思(si)考的。
在此次讲座中,陈滢详(xiang)细讲述了岭南画派与广东(dong)美(mei)术(shu)史,带(dai)领(ling)听众在恢弘的历史学问框架中,认识广东(dong)美(mei)术(shu)史的价(jia)值与意义。
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博研究馆员陈滢。
古代(dai)边缘化的岭南绘画与画人
陈滢讲述道,广东(dong)地处岭南,位于(yu)古代(dai)中国版图的最南端;北面有五岭山脉,南面则(ze)濒(bin)临(lin)南海。在中国古代(dai),远离中央朝廷和汉传统学问中心地区的岭南,是“南蛮”之地、贬官之地、流放(fang)之地。岭南地区从社会经济到(dao)学问艺术(shu)诸方面的发展,都(dou)明显(xian)落(luo)后于(yu)北方地区。明代(dai)之前,岭南画家寥寥无(wu)几,有文字记载(zai)的有唐代(dai)的陈曇与张询,宋代(dai)的白玉(yu)蟾三人,但他(ta)们都(dou)没有画迹存(cun)世。
1369年(明洪武二年),明代政府改广东(dong)道为广东(dong)等处行中书省,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dong),广东(dong)成为明代十三行省之一。广东(dong)单独(du)设省之后,从社会经济到(dao)学问艺术(shu)都(dou)得到(dao)了长(chang)足的发展。在明代(dai)日(ri)益兴盛起来的广东(dong)学问中,绘画亦得到(dao)很(hen)大的发展,出现了颜宗、林(lin)良等知(zhi)名的广东(dong)籍画家。
到(dao)15世纪(ji),广东(dong)出现了一位具有全国声誉、并有相当画迹存(cun)世的画家林(lin)良(约(yue)1426-1500,广东(dong)南海人)。陈滢表示,林(lin)良少(shao)年时(shi)代(dai)在广东(dong)学过山水画与人物画,以(yi)花鸟画见长(chang)。之后林(lin)良离开岭南,在明天顺、弘治(zhi)年间(15世纪(ji))供奉内廷;为当时(shi)最著名的宫廷画家;与同(tong)时(shi)期的浙江人吕纪(ji)齐名,有“林(lin)良吕纪(ji),天下无(wu)比”的称(cheng)誉。林(lin)良突(tu)破“院体画”的程式,自创水墨画新格,成为水墨花鸟写(xie)意派的开宗大师,在明代(dai)画坛有相当的影响。
[明] 林(lin)良 秋树(shu)聚禽图(广州艺术(shu)博物院收藏)
清代(dai),特别是清代(dai)中后期,是广东(dong)学问的黄金时(shi)代(dai)。此时(shi)的广东(dong)画坛呈现一片繁荣的景(jing)象:先后出现不(bu)少(shao)善于(yu)绘事的文人,以(yi)及职业的画家。其中的佼佼者有:清代(dai)初年善画兰竹的彭睿壦与薛始亨,善画马匹(pi)及花鸟的张穆,善画山水的高俨等等。“这些画家以(yi)各自不(bu)同(tong)的艺术(shu)探索(suo),为广东(dong)画坛开创了新的局面。然而(er),他(ta)们大都(dou)蛰居在广东(dong),其知(zhi)名度、影响力(li)还是不(bu)过长(chang)江。”陈滢说。
她表示,居巢和居廉是岭南画派的先师。两人是堂(tang)兄弟,其人生历程、艺术(shu)风格相近,并称(cheng)“二居”。 “二居”生长(chang)在广东(dong)省番禺县的隔山乡(广州“河南”),之后又辗转于(yu)广西, 长(chang)住在广东(dong)东(dong)莞,最后回到(dao)隔山乡终(zhong)老。
[清] 居巢 牡丹花 (广州艺术(shu)博物院收藏)
居巢、居廉一生的踪迹基本在岭南的地域,一生描绘的都(dou)是乡土(tu)的物产——花卉(hui)鱼(yu)虫、蔬菜水果、河鲜海产,以(yi)及风俗民情等等。“二居”以(yi)写(xie)生、写(xie)实为旨趣,创造(zao)出独(du)特的图式语言,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撞水”“撞粉”的技法。陈滢先容,尽管“二居”的影响力(li)局限(xian)于(yu)广东(dong),在全国并没有多少(shao)知(zhi)名度。但居廉教画授徒多年,桃李满门。他(ta)最为著名的弟子高剑父、陈树(shu)人,再传弟子高奇峰,日(ri)后成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因而(er)将居巢、居廉的知(zhi)名度扩展开来。
20世纪(ji)声名远扬的岭南画派
进入20世纪(ji),濒(bin)临(lin)大海、处于(yu)东(dong)西方学问交汇(hui)前沿的广东(dong),成为近代(dai)中国维新启蒙运(yun)动与民主革命(ming)的策源地。而(er)此时(shi)的广东(dong)画坛,出现一个声名远扬的画派——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的创始人早年追随孙中山投入国民革命(ming)。他(ta)们在国画领(ling)域倡导‘艺术(shu)革命(ming)’,提出‘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口号并付诸实践。他(ta)们的知(zhi)名度与影响力(li)超(chao)越广东(dong),进入现代(dai)中国美(mei)术(shu)的中心行列。” 陈滢说。
其中,高剑父是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与核心人物。陈滢先容,高剑父有着近六十年的绘画历程。高剑父早年师承居廉,与居派绘画一脉相承;之后学习(xi)日(ri)本画,进行“折衷中外”的“国画革命(ming)”,画风为之一变(bian);然后又向传统回归,作“推陈出新”的实验;在游历南亚之后,脱尽日(ri)本画风,将古今中外熔(rong)冶一炉,画风又为之一变(bian);到(dao)了晚年,则(ze)倡导“新文人画”,画风再为之一变(bian)。
高剑父《蝉鸣荔熟》
陈滢表示,高剑父是20世纪(ji)最早实践将西方写(xie)实画法引(yin)入中国画的先驱之一。在广东(dong),高剑父先后在春睡画院、南中美(mei)术(shu)院以(yi)及广州市市立艺术(shu)专科学校任(ren)教,桃李满门,“高剑父以(yi)改造(zao)中国画为己任(ren)的那种远大的抱(bao)负,永不(bu)停步的开拓进取精神,超(chao)越了大多数岭南画人平和安乐(le)的格局;而(er)高剑父的影响,亦远远超(chao)出了岭南的地域。”
高奇峰、陈树(shu)人与高剑父并称(cheng)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二高一陈)、“岭南画派三杰”。
陈滢讲述道,在民国时(shi)期,高奇峰的声誉与影响,与高剑父不(bu)相上下。“折衷派”之名,最先是由高奇峰提出来的。高奇峰创作盛期的作品,善于(yu)在中西艺术(shu)的“折衷”中找出平衡支点,获得雅俗共(gong)赏的审美(mei)效(xiao)果。而(er)陈树(shu)人认为“绘画须得文学之助乃克大成”,他(ta)常常以(yi)诗入画,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意境含蓄、清空、幽远,极具“清微淡远”之致;既不(bu)似(si)传统绘画,又不(bu)似(si)二高的中外“折衷”,而(er)是作为“中国美(mei)术(shu)史上最后一个以(yi)不(bu)纯粹的业余(yu)而(er)享盛名的画家” 的个性、学识、修养的“自我表现”。
高奇峰 《白鹭莲花图》(局部)
陈树(shu)人《鄱湖一览》
高剑父的学生黎(li)雄才、关山月,高奇峰的学生黄少(shao)强、叶少(shao)秉、赵少(shao)昂,以(yi)及与高剑父有着亦师亦友关系的杨善深,是岭南画派第二代(dai)的著名画家。“他(ta)们传承并发展了岭南画派的艺术(shu)创新精神,又以(yi)个人独(du)特的风格卓然自立,开创了岭南画派崭新的局面。”陈滢说。
“广东(dong)近百(bai)年美(mei)术(shu)史并非只有岭南画派”
自20世纪(ji)80年代(dai)以(yi)来,在日(ri)渐兴盛的广东(dong)现代(dai)美(mei)术(shu)史研究中,岭南画派成为“大热门”,高剑父更(geng)是首屈(qu)一指:围绕着岭南画派以(yi)及高剑父的艺术(shu)与人生,在粤港澳地区涌现出大大小小的文章,形形色色的展览以(yi)及研讨会。
“然而(er)在20世纪(ji),围绕岭南画派开展的各种活动是良莠不(bu)齐的。”陈滢表示,如一些先容岭南画派的“流行文章”,翻来覆去(qu)、空洞肤浅地讲什么(me)“艺术(shu)革命(ming)”“撞水撞粉”“写(xie)生抄生”,几成陈词滥调;而(er)当时(shi)有限(xian)的广东(dong)百(bai)年美(mei)术(shu)史叙述,甚至是广东(dong)百(bai)年学问史中的“美(mei)术(shu)篇章”,往往都(dou)是只有岭南画派。
实际上,百(bai)年以(yi)来,广东(dong)有一批与岭南画派并存(cun)的优秀画家,他(ta)们在国画、油画、版画、漫画等各个领(ling)域“得时(shi)代(dai)风气(qi)之先”,与岭南画派共(gong)同(tong)造(zao)就了广东(dong)现代(dai)美(mei)术(shu)的辉煌,并且在全国有着相当的影响。
陈滢表示,在20世纪(ji)前期的中国画界(jie),广东(dong)的国画研究会可(ke)谓人数众多、组织完备、研究成果丰富。在创作实践中,国画研究会的主要成员,尤其是赵浩公、黄般若等人,更(geng)是以(yi)自己融会古今、推陈出新的创作实践,在岭南画库中留下了具有相当分量的画作,以(yi)其绘画作品的本身,证明了中国画传统的现代(dai)价(jia)值。
在中国油画史研究当中,广东(dong)是一个不(bu)可(ke)或缺的地区。在中国杰出油画家的行列中,广东(dong)人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19世纪(ji)的林(lin)呱,可(ke)称(cheng)为“中国油画的前驱”;清末至民国的李铁夫(fu),对西方写(xie)实油画从精神到(dao)技艺的深切把握,所呈现的精湛(zhan)油画造(zao)诣,在当时(shi)的中国堪称(cheng)翘楚。在20世纪(ji)中后期,本来是西方学院派油画家的林(lin)风眠,以(yi)他(ta)独(du)特的“调和中西”之创作实践,为西洋画与中国画的相融、相映(ying)、相辉 ——为东(dong)、西方艺术(shu)的“沟通(tong)”与“调和”,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成为中国美(mei)术(shu)史的一代(dai)大师。
在现代(dai)中国的版画领(ling)域,特别是在20世纪(ji)三四(si)十年代(dai)的中国新兴木刻(ke)运(yun)动之中,多位广东(dong)籍人士(shi)在全国赫赫有名:如李桦、黄新波以(yi)及赖少(shao)其,是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ke)运(yun)动的主将之一;古元则(ze)是延安新兴木刻(ke)的代(dai)表人物之一。李桦的《怒(nu)吼吧,中国》《挣扎》,黄新波的《他(ta)并没有死去(qu)》《卖血后》,古元的《运(yun)草(cao)》《人桥(qiao)》,赖少(shao)其的《抗战门神》等等,既是中国20世纪(ji)版画的经典作品——将西方现代(dai)版画的形式与中国传统版画的意蕴相融合,开拓了中国版画的现代(dai)形态;更(geng)是与“历史洪流”“民族觉(jue)醒”相关联,具有远远超(chao)出了美(mei)术(shu)领(ling)域的“时(shi)代(dai)意义”。
“进入21世纪(ji)以(yi)来,学界(jie)对广东(dong)美(mei)术(shu)史,尤其是广东(dong)百(bai)年美(mei)术(shu)史的研究与展示,可(ke)谓全面深入,继往开来。而(er)‘岭南画派研究’仍是热门,相关的展览、出版等层出不(bu)穷(qiong)。”陈滢认为,其中最为突(tu)出的,是由岭南画派纪(ji)念(nian)馆主办的“岭南画派在上海·国际学术(shu)研讨会”。
2011年12月9日(ri)至11日(ri),“岭南画派在上海·国际学术(shu)研讨会”在广州召开,“这次研讨,在历史文献、档案资料、美(mei)术(shu)图像等等方面展开的发掘钩沉、整理研究,都(dou)达到(dao)了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与高度——亦是到(dao)目前为止,‘岭南画派研究’最高学术(shu)水平的展现。”
此外,21世纪(ji)以(yi)来,学界(jie)对广东(dong)美(mei)术(shu)史,特别是百(bai)年以(yi)来广东(dong)美(mei)术(shu)史的叙述,是国画、油画、版画、漫画悉(xi)数呈现。其中最为全面展示广东(dong)百(bai)年美(mei)术(shu)面貌的项目,则(ze)是2017年分别在中国美(mei)术(shu)馆、广东(dong)美(mei)术(shu)馆展出的“其命(ming)惟新——广东(dong)美(mei)术(shu)百(bai)年大展”。出展的554件作品来自全国40多家美(mei)术(shu)馆、博物馆,盛况空前。
其命(ming)惟新——广东(dong)美(mei)术(shu)百(bai)年大展。
“岭南画派无(wu)疑是广东(dong)美(mei)术(shu)的亮点,但是广东(dong)美(mei)术(shu)史、尤其是百(bai)年以(yi)来的广东(dong)美(mei)术(shu)史叙述,绝不(bu)应该只是岭南画派的一枝(zhi)独(du)秀。”陈滢总结(jie)道,研究广东(dong)美(mei)术(shu)史,应该有更(geng)加开阔的视野与博大的格局:从广东(dong)看全国,从全国看广东(dong),在“地域学问”与“国家认同(tong)”之中,在“边缘”与“中心”之间,全面展现广东(dong)美(mei)术(shu)发展那独(du)特的轨迹、纷繁的面貌,以(yi)及深厚的内涵(han);从而(er)深入探求广东(dong)美(mei)术(shu)的历史记忆、学问传统和价(jia)值观念(nian)——在恢弘的历史学问框架之中,正确认识广东(dong)美(mei)术(shu)史的价(jia)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