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省(sheng)农业农村厅先进事迹报告会在(zai)长沙举行。
红网时刻资讯记者 杨(yang)怡晴 李丽璇 长沙报道
“中央粮安考核,我省(sheng)是如何(he)获全(quan)国(guo)第一的?”
“湖(hu)南同纬度水果示范项目是如何(he)落地的?”
“耕地地力(li)补贴(tie)是如何(he)发放到农户的?”
……
2月(yue)5日,新春上班第一天的下午3点,省(sheng)农业农村厅机关小礼堂内人头攒动,一场以先进工编辑为主角的先进事迹报告会拉开了(le)序幕。
12名(ming)来自农业农村厅系统的代表们轮番(fan)上台分享自己的故事,翻开他们的履历,其中有在(zai)农业农村系统工作了(le)20余年的“老农口人”,也有2024年才刚调任(ren)到农业农村厅的“新把式”,但无论时间长短,爱岗敬业是他们共同的“勋章”。
在(zai)现场,我听(ting)到,他们中的大多数(shu)用带着一口或浓或淡的乡音讲述了(le)自己的来时路(lu)和新征(zheng)程,像温厚(hou)的土地一样(yang)给人以亲切(qie)感。
省(sheng)植保植检站综合科科长、一级主任(ren)科员朱秀秀出生于邵(shao)阳县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曾吃不饱饭的经历深埋(mai)于她的记忆深处,让她在(zai)高考时毅(yi)然决定(ding)报考湖(hu)南农业大学的植保专业。
“曾有一个县植保站的老师对我说,小朱啊,你一个女孩子学啥不好(hao),要学植保,这个工作长期要下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平(ping)时下乡,大家都是一双拖鞋(xie),一根竹竿,一个布(bu)袋(dai),别人都笑话(hua)大家: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烧(shao)炭的,走进一看原来是植保站的。”在(zai)大家被逗得笑出声时,朱秀秀接着说道,“大家植保人干的都是实事,在(zai)基层最受农民(min)欢迎。”
“2021年,我到溆浦县岚(lan)水江村驻(zhu)村帮扶,高温夏夜的一次停电让我彻(che)夜难眠,开始关注到群众的用电问题(ti)。” 厅帮扶处一级主任(ren)科员陈昌前看到,村部周边(bian)的两(liang)个小组(zu)用的是私人小水电站的电,线路(lu)老化、电压(ya)不稳,经常跳闸停电、烧(shao)毁电器。
为了(le)解决这个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ti),陈昌前和同事多次走访村民(min)、村集(ji)体与电站之(zhi)间,协调各方利益诉(su)求,最终落实了(le)农网改造,彻(che)底解决了(le)村民(min)的用电问题(ti)。“老百姓都说,这是工作队用情为大家点的灯。”陈昌平(ping)铿锵有力(li)地说道。
厅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处三级调研员胡斌清则说,自己是“生态(tai)环保工作联(lian)络(luo)员”,一门心思“死(si)磕”污染防治攻坚战。而要问他做好(hao)工作的“法宝”,他的经验就是“5+2”“白+黑”,出差背(bei)着电脑跑……
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抓一行、干一行成一行,在(zai)一个个有笑有泪、有成绩有艰辛的故事中,一群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三农人形象就此呈现。
新春第一会,谈先进事迹、扬先进人物,这既是号召农业农村系统上下向(xiang)先进学习,更是为迎接新一年的工作与挑战加油鼓(gu)劲。2024年,湖(hu)南省(sheng)克服大面积冰冻灾(zai)害、极(ji)端暴(bao)雨洪涝、持续干旱高温、超(chao)强台风等不利天气影响,粮食实现抗灾(zai)夺丰收,全(quan)省(sheng)粮食总(zong)产615.6亿斤,让“中国(guo)碗”多装了(le)湖(hu)南粮。
春耕成为了(le)眼前的头等大事。正如会上所说:“农业生产,一季接着一季、一环扣着一环,年初的起步决定(ding)年尾的收获,上班了(le)就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