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4月15日电 题:给孩子成长以更多“春光”
新华社记者顾(gu)小立
这(zhe)两(liang)天(tian),一些(xie)资讯网站上“杭州人马上可连休9天(tian)”的热搜引起了我的注意。点开热搜发现,浙江杭州的中小学生已成为众多网友的羡慕对象——春假加上五一假期,一些(xie)城区的孩子即将迎来(lai)一个最多可达9天(tian)的长假,可走出家(jia)门充分领略“春光”之美。
在我的印(yin)象中,这(zhe)样令人羡慕的假期,杭州已探索实施了多年。2004年3月,杭州对中小学假期做出调整(zheng),在保持学年总教学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在传统的寒假、暑假之外,在春季和秋季分别增设春假和秋假,成为全国最早实施中小学春秋假的城市。
为什么(me)要坚持设春秋假?杭州市教育部(bu)门相关(guan)负责人表(biao)示,政策出台的初衷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让孩子们多走出课堂,多亲近自然。对于青少年而言,要多为他们减负,让他们暂(zan)时放下书本,呼(hu)吸(xi)“新鲜空气”,感受秀丽山(shan)河(he),促进健康成长。
在社交媒体上,我看到一些(xie)留言评论说,最早一批享受春秋假的杭州孩子,如今已在这(zhe)座城市开启了“带娃(wa)再过春秋假”的模式。20余年来(lai),杭州许多家(jia)庭两(liang)代人之间达成了“在每年最好的季节出门走走”的默契。一到春秋季,杭州周边地区的亲子游就十分火热。有民宿经营商(shang)感叹,杭州春日、秋日经济能持续升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春秋假持久的影(ying)响力。
不少家(jia)长坦言,传统节假日带孩子出行不是(shi)路上交通拥堵,就是(shi)景区人山(shan)人海。春秋假给了大家(jia)一个错峰出行机会,让家(jia)庭旅游质量(liang)有了较大提高。最重要的是(shi),“玩好”和“学好”并不冲突。
在放松游玩之外,春秋假也(ye)给了孩子们难得的社会实践时间。与寒暑假相比,春秋假期间往往天(tian)气更加温和,孩子们不必冒着(zhe)酷暑或严寒前往田间地头、工厂(chang)社区,减少了出行阻力。假期与上课时间衔(xian)接紧密,“学完就能用、用完马上学”的节奏也(ye)让孩子们的实践记忆更加深(shen)刻。
当然,对于春秋假也(ye)不是(shi)没有担忧的声音。曾有家(jia)长反映,对一些(xie)双(shuang)职工家(jia)庭而言,子女放假、家(jia)长上班(ban)会让孩子陷于无人照(zhao)料的尴(gan)尬境地。对于这(zhe)一问题,杭州市教育局在今年3月发布通知,积极回应社会关(guan)切,要求学校应切实提供(gong)春秋假托管服务,同(tong)时提升托管质量(liang),组织开展丰富多彩(cai)的文艺、体育、科技类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mian)发展。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印(yin)发的《提振(zhen)消费专(zhuan)项行动方案》中,“鼓(gu)励带薪(xin)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鼓(gu)励有条(tiao)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均被明确写入其中。期待在社会各方的共同(tong)努力下,越来(lai)越多的孩子能够在成长中享受更多“春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