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ri)上午9时,神舟(zhou)二十号载人飞(fei)行(xing)任务资讯发布会(hui)在酒泉卫星(xing)发射中(zhong)心召开,中(zhong)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shi)副主(zhu)任、中(zhong)国载人航天工程资讯发言人林西强先容了本次任务的相关情况。
北京时间4月24日(ri)17时17分(fen),飞(fei)行(xing)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zhong)瑞、王杰将随(sui)神舟(zhou)二十号载人飞(fei)船奔(ben)赴太空。此次任务是空间站(zhan)应用(yong)与发展阶段第5次载人飞(fei)行(xing)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5次飞(fei)行(xing)任务。
神舟(zhou)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中(zhong)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shi)供图
看点1
此次载人飞(fei)行(xing)任务有哪些(xie)目的?
在神舟(zhou)二十号载人飞(fei)行(xing)乘组中(zhong),航天员陈冬实行(xing)过神舟(zhou)十一号、神舟(zhou)十四号载人飞(fei)行(xing)任务,这是他时隔两(liang)年再次担任指令长。陈中(zhong)瑞和王杰均来自我国第三批(pi)航天员,是首次实行(xing)飞(fei)行(xing)任务。其(qi)中(zhong),陈中(zhong)瑞入选前是空军飞(fei)行(xing)员,王杰入选前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企业(si)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师。
林西强先容,此次任务主(zhu)要目的是:与神舟(zhou)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zhan)驻留约(yue)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yong)实(试)验,实施(shi)航天员出(chu)舱活动(dong)及货(huo)物进出(chu)舱,进行(xing)空间碎片防护(hu)装置安装、舱外(wai)载荷和舱外(wai)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dong)以(yi)及空间搭载试验,持续发挥空间站(zhan)综合应用(yong)效益。
按计划(hua),神舟(zhou)二十号载人飞(fei)船入轨后,将采用(yong)自主(zhu)快速交(jiao)会(hui)对接模式,约(yue)6.5小时后对接于(yu)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zhou)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zhou)九号货(huo)运飞(fei)船和神舟(zhou)二十一号载人飞(fei)船的来访,计划(hua)于(yu)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dong)风着陆场。
看点2
本次任务中(zhong)还有哪些(xie)生物进入空间站(zhan)?
据先容,本次任务将以(yi)斑马(ma)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
其(qi)中(zhong),失重(zhong)性(xing)骨丢(diu)失/心肌(ji)重(zhong)塑是制(zhi)约(yue)人类开展深空探索的重(zhong)要医知识题,斑马(ma)鱼实验将以(yi)神舟(zhou)十八号任务中(zhong)建立的斑马(ma)鱼-金鱼藻二元生态系统为基础,研究微重(zhong)力对高等脊椎动(dong)物蛋白稳态的影响,明确蛋白稳态对失重(zhong)造成的骨量下降和心血管功能紊(wen)乱的调控作用(yong)。涡虫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涡虫空间再生实验是国内首次开展,本项目将从个体水平进一步认识(shi)再生基本机制(zhi),研究结(jie)果有助于(yu)解决人类空间损(sun)伤(shang)等健康问题。链霉菌在土(tu)壤改良、植物促(cu)生抗逆、生态系统构建和维持中(zhong)发挥重(zhong)要作用(yong),本次实验研究具有重(zhong)要应用(yong)价值的微生物活性(xing)物质和酶在空间环境下的表(biao)达规律,为利用(yong)空间环境资源开发微生物应用(yong)技术和产品奠定基础。
截至目前,航天员已在轨实验了200余项科学与应用(yong)项目,上行(xing)近2吨科学与应用(yong)物资,下行(xing)近百(bai)余种空间科学实验样品。
神舟(zhou)二十号乘组在轨期间,除了开展上述(shu)3项生物实验外(wai),还将在空间生命科学、微重(zhong)力物理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yu),持续开展59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有望在血管化脑类器官芯片培养、软物质非平衡动(dong)力学、高温超(chao)导材(cai)料(liao)空间制(zhi)备研究等方面取得重(zhong)要突破。
看点3
何时能看到港澳航天员实行(xing)任务?
第四批(pi)航天员自2024年8月入队以(yi)来,按计划(hua)开展了航天基础理论常识(shi)学习和心理、航天环境适应性(xing)等多项训练和部分(fen)专(zhuan)项训练。
林西强表(biao)示,通过刻苦钻研、主(zhu)动(dong)训练,所有第四批(pi)航天员均快速实现(xian)了角(jiao)色转换,基础常识(shi)储备得到了有效加强,身体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sheng)。通过组织观摩发射、返回、出(chu)舱活动(dong)等飞(fei)行(xing)任务,第四批(pi)航天员对载人航天工程和航天员职责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根据训练安排及前期经(jing)验,不同类型航天员从入选至实行(xing)飞(fei)行(xing)任务的时间有所不同。“大家正在按照既定计划(hua)有序组织开展第四批(pi)航天员的训练,在取得飞(fei)行(xing)资质后,他们将被纳入飞(fei)行(xing)乘组的候选范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会(hui)在飞(fei)行(xing)乘组中(zhong)陆续看到他们的身影。”林西强说,港澳航天员入队后很快适应了工作和生活环境,迅速融入航天员队伍(wu),训练勤奋刻苦,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正在开展航天专(zhuan)业技术相关学习和训练。港澳航天员作为载荷专(zhuan)家,预(yu)计最早将在2026年首次实行(xing)飞(fei)行(xing)任务。
看点4
神舟(zhou)十九号乘组在轨工作情况如何?
神舟(zhou)十九号乘组在轨驻留已满(man)175天,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任务期间,他们进行(xing)了3次出(chu)舱活动(dong)和6次载荷进出(chu)舱任务,创(chuang)造了航天员单次出(chu)舱活动(dong)9小时时长的世界纪录。
蔡旭哲已实行(xing)5次出(chu)舱活动(dong),成为出(chu)舱次数最多的中(zhong)国航天员,宋令东(dong)成为我国首名进行(xing)出(chu)舱活动(dong)的“90后”航天员,王浩泽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zhan)的女(nu)航天飞(fei)行(xing)工程师。林西强说,特别是前期一次货(huo)物出(chu)舱安装时载荷适配器意外(wai)卡滞,神舟(zhou)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在第一次出(chu)舱活动(dong)期间,成功进行(xing)处置,为保障(zhang)后续试验任务顺利实施(shi)发挥了重(zhong)要作用(yong),也充分(fen)展现(xian)了乘组过硬(ying)的业务能力。
在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方面,三位航天员共(gong)参与实施(shi)了88个项目,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zhong)力基础物理、空间材(cai)料(liao)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yu),取得了阶段性(xing)成果。特别是国际上首次在轨利用(yong)全光阱实现(xian)旋量玻色-爱因斯(si)坦凝聚态制(zhi)备,建成国际首个空间光晶格量子模拟实验平台,原子温度(du)冷却到了数十PK,达到了国际领先(xian)水平。
同时,生成了13种102个各类样品。后续,这些(xie)样品将由科学家深入开展分(fen)析研究,有望在基础理论前沿研究、新材(cai)料(liao)制(zhi)备、空间辐射与失重(zhong)生理效应机制(zhi)、亚磁生物效应及分(fen)子机制(zhi)等方面取得一批(pi)重(zhong)要的科学应用(yong)成果。
目前,他们正在开展乘组轮换和返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将随(sui)神舟(zhou)十九号飞(fei)船返回地面。
看点5
我国航天员出(chu)舱活动(dong)的主(zhu)要任务有哪些(xie)?
截至目前,我国已顺利实施(shi)了20次航天员出(chu)舱活动(dong),任务大致可(ke)以(yi)分(fen)成4类。
林西强说,一类是验证相关技术,包(bao)括舱外(wai)航天服、气闸舱、机械(xie)臂辅助操作和天地协同支撑等出(chu)舱活动(dong)关键技术。二类是开展舱外(wai)组装,先(xian)后完成了舱外(wai)扩展泵组、舱外(wai)载荷暴露平台支撑杆、舱外(wai)全景相机支架等安装,以(yi)及跨舱线缆接通等工作,实现(xian)了空间站(zhan)完整的设计功能。三类是实施(shi)舱外(wai)维修,针(zhen)对空间站(zhan)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电缆因空间碎片撞击导致的损(sun)伤(shang),通过航天员2次出(chu)舱活动(dong),完成了我国首次舱外(wai)维修,消除了撞击对太阳翼的影响,恢复(fu)了发电能力。四类是进行(xing)主(zhu)动(dong)防护(hu),为确保空间站(zhan)的长期安全可(ke)靠运行(xing),针(zhen)对日(ri)趋(qu)严重(zhong)的碎片撞击问题,深入开展举一反三,从被动(dong)维修到主(zhu)动(dong)防护(hu),多次出(chu)舱进行(xing)巡检,实施(shi)空间碎片防护(hu)装置安装,进一步提升(sheng)了我国空间站(zhan)的空间碎片应对能力。
林西强表(biao)示,我国出(chu)舱活动(dong)技术日(ri)益成熟,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可(ke)以(yi)说目前已经(jing)达到了国际先(xian)进水平。
“比如,大家的单次最长出(chu)舱活动(dong)时长达到了9小时,创(chuang)造了世界纪录;大家的空间站(zhan)飞(fei)天舱外(wai)航天服,已顺利保障(zhang)自神舟(zhou)十二号任务以(yi)来的19次出(chu)舱活动(dong),单件航天服最高使用(yong)量达17次,已超(chao)过‘3年15次’的设计指标,依然性(xing)能良好、状态稳定;大家的机械(xie)臂通过独创(chuang)的双臂级连和爬行(xing)设计,实现(xian)了航天员在空间站(zhan)舱体外(wai)作业全域(yu)可(ke)达;大家的天地协同支撑体系更加完善,为出(chu)舱活动(dong)方案制(zhi)订、进程控制(zhi)、跨系统协同和应急处置等提供了有效的专(zhuan)业支撑。”林西强说,总的看,我国航天员出(chu)舱活动(dong)已经(jing)实现(xian)了由技术验证、简单操作向复(fu)杂作业任务的跨越,将会(hui)在空间站(zhan)的长期运行(xing)中(zhong)发挥更加重(zhong)要的作用(yong)。
看点6
我国载人登月各项工作准备情况如何?
据先容,目前,载人登月任务各项研制(zhi)工作总体进展顺利,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zhou)载人飞(fei)船、揽月月面着陆器、望宇登月服、探索载人月球(qiu)车等正在按计划(hua)开展初样研制(zhi)试验工作,月球(qiu)遥感卫星(xing)已完成立项和竞争择优,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地面系统研制(zhi)建设工作正按计划(hua)有序推进。随(sui)着初样研制(zhi)工作的深入,各系统主(zhu)要大型试验和跨系统试验正在稳步开展。
林西强称,前期已组织完成了长征十号运载火箭电气系统综合匹配试验,梦舟(zhou)载人飞(fei)船首次高空空投试验,揽月月面着陆器整器热试验。后续将陆续在酒泉发射场、文昌发射场等地,组织实施(shi)梦舟(zhou)飞(fei)船零高度(du)逃逸、揽月着陆器综合着陆起飞(fei)验证、长征十号运载火箭系留点火、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低空飞(fei)行(xing)及梦舟(zhou)飞(fei)船最大动(dong)压逃逸等试验,全面验证飞(fei)行(xing)产品关键功能性(xing)能。
他说,这些(xie)大型试验均是对新产品新技术的首次综合性(xing)验证,任务艰巨、准备工作复(fu)杂、进度(du)紧张,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很大。工程全线将继续发扬“两(liang)弹一星(xing)”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科学统筹(chou)、团结(jie)协作、奋力拼搏,确保圆满(man)完成各项试验任务,为如期实现(xian)载人登月任务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 张磊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