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hong)网时刻资讯记者 谭苏昕 长沙报道
最近雨水(shui)笼罩着三湘大地,透着股固执的劲儿(er)。
湖南省气象台预计(ji),未来三天,省内以阴雨天气为主,其中湘中局地有大雨,湘西北高海拔地区(qu)有雨雪相态转化。
记者还注意到,未来一周长沙都(dou)是雨。长沙市气象台预计(ji),一直到23日,冷(leng)空气南下,配合高空波(bo)动影响,长沙阴雨天气持续,其中22日中雨;24日至26日,中低层西南风增强,有小雨。
雨天为何“超长待机”?啥时候有望放晴(qing)?
下午,湖南省气象台副台长、首(shou)席预报员刘(liu)炼烨为红(hong)网记者解读:“主要是受持续的西南暖湿气流和弱冷(leng)空气共同影响,目(mu)前预计(ji)27日晚上(shang)到28日会有短暂好(hao)转。”
对于习惯(guan)了阳光的湖南人(ren)来说,这样的天气似乎总与“不便”“潮湿”“阴郁”等(deng)词汇相伴。
但当我(wo)们换个(ge)视(shi)角,就会发现雨水(shui)也是一场馈赠,它(ta)以独特(te)的方式滋养(yang)着这片土地,浇灌(guan)出湖湘百姓生活的烟火气与诗意。
去街头巷尾赏雨
2月18日,二十(shi)四(si)节(jie)气中的“雨水(shui)”节(jie)气到来,常预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湘江两岸的楼宇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shui)墨丹青(qing);太平老(lao)街的烟火气与雨水(shui)的清新交织,青(qing)石板路在雨中泛着温润(run)的光泽;岳麓山上(shang)游客熙熙攘攘,营造出独特(te)的登(deng)山韵味。
这样的天气,给了记者放慢(man)脚步(bu)的理由。
走进东茅街茶馆,一家老(lao)小三三两两围(wei)坐(zuo),听着雨声(sheng)品茶聊天;乐之书店的窗户旁,驻足阅读的身影多了起(qi)来;外卖小哥(ge)的电动车,似乎也比平日慢(man)了几(ji)分。
雨天,就这样温柔地调节(jie)着星城的节(jie)奏(zou)。
辣(la)椒炒肉的香气从坡子街上(shang)的湘菜馆飘出,与雨水(shui)的清新搭(da)配;阳台上(shang)晾晒(shai)的腊鱼腊肉,在潮湿的空气中酝(yun)酿(niang)着独特(te)的风味;走进米粉街,热气腾腾的汤碗驱(qu)散了雨天的寒意。
这些细微(wei)的生活场景,呈现出与晴(qing)日截然不同的色(se)调。
滋润(run)下的学问基因
湖南的雨,与这片土地的学问气质有着深刻的共鸣。
沈(shen)从文笔下的湘西,总是笼罩在蒙蒙细雨中;黄永玉(yu)的画作(zuo)里,雨中的凤凰古城别具韵味。古往今来,在文学艺(yi)术创作(zuo)中,雨成为灵感源泉,更成为湖湘学问的重要符号。
“一春略无十(shi)日晴(qing),处处浮云将雨行(xing)”,古文中的烟雨朦(mang)胧,在湖南处处可见。
固执的雨天,还塑造了湖南人(ren)独有的特(te)质。
“霸得蛮、耐得烦”的坚韧性(xing)格,正如这绵绵不绝的雨水(shui),与湖南特(te)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密不可分。雨季的漫长,教会了湖南人(ren)寻(xun)找希翼、保持温暖。
雨水(shui)不仅滋润(run)着土地,也滋养(yang)着湖南人(ren)的精(jing)神世界。
欣赏雨季的美
恰如汪苏泷在《雨天》歌词中写下,“至少(shao)还有雨天,能让(rang)我(wo)想起(qi)些画面(mian),回忆像一碗热汤温暖了我(wo)某一个(ge)雨天。”
雨声(sheng)是大自然里动听的白(bai)噪音,抚平了现代人(ren)内心的焦虑(lu),成为快节(jie)奏(zou)生活中稀缺的养(yang)分。
这种由外而内的宁静,让(rang)记者也更容易(yi)静下心来沉淀,与自己对话。
共撑一把伞(san)的关(guan)怀,山林避雨的安静,茶馆里的闲谈,都(dou)让(rang)社交回归到最本(ben)真的状态,人(ren)际关(guan)系变得更纯粹而真挚(zhi)。
阳光灿烂也好(hao),阴雨连绵也罢。
在气象学上(shang),湖南的雨季一般开始于3月下旬,结束(shu)于7月中下旬。学会欣赏雨季的美,培养(yang)一种更包容、更豁达的生活态度,在人(ren)生的各个(ge)季节(jie)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
雨季终将过去,但它(ta)带给我(wo)们的思考长存。
漫步(bu)在雨里,记者不仅窥见了一个(ge)不一样的湖南,更悟到了生活本(ben)身的丰富可能。
在潮湿中感受温暖,在阴霾(li)中看见光明,在平凡中发现美好(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