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华工科技(ji)披露接待调研公告,企业于(yu)4月16日接待嘉实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海富(fu)通基金等(deng)55家(jia)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华工科技(ji)参(can)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12人,为华工科技(ji)董事长、总经理马新强,华工科技(ji)董事、副(fu)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刘含树,华工科技(ji)董事、副(fu)总经理熊文,华工科技(ji)独(du)立董事杜国(guo)良(liang),华工高理总经理聂波,华工激光总经理邓家(jia)科,华工正源总经理胡长飞,华工激光副(fu)总经理王建刚,华工投(tou)资总经理张(zhang)丽华,华工科技(ji)总经理助理李(li)慧,夏勇(yong),华工科技(ji)证券(quan)事务代表姚永川(chuan)。调研接待地点为华工科技(ji)智能(neng)制造未来产业园(湖北武汉(han)市洪(hong)山(shan)区东湖新技(ji)术开发区未来二路66号)。
据了解,2024 年,华工科技(ji)在经营发展方面业绩持续向好,营业收入、归母净(jing)利润、研发投(tou)入均有增长,并获国(guo)家(jia)科技(ji)进步奖等(deng)众(zhong)多荣誉,旗下企业入选相关名单,产品入选奖项(xiang)。企业战略(lue)聚焦于(yu)新能(neng)源等(deng)赛道,感知业务、联接业务、智能(neng)制造业务在营收和利润上均有不错表现,还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lu)和毛利率(lu)。
据了解,华工科技(ji)在融合共赢上采取多种方式与高校、企业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其子企业形成多层次投(tou)资矩阵,壮大产业生态圈。在抢抓机遇方面,建立全球化布局和供应链体(ti)系,一方面投(tou)入创新提升能(neng)力,另一方面把握产业升级机遇拓展市场空间(jian)。此(ci)外,通过创新和经营战略(lue)促进核(he)心经营指标(biao)增长,对现有核(he)心业务拓展并积极布局新领域。
据了解,在交流问答环节,企业提及校企改制意义重(zhong)大,有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在研发投(tou)入方面,包括硬件建设、人才投(tou)入等(deng)。面对美国(guo)关税政策(ce),企业认为机遇大于(yu)挑战,并积极推进全球化经营战略(lue)。各业务板(ban)块也被询(xun)问并做出回(hui)答,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还将通过多项(xiang)举措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
调研详情如下:
附件:
投(tou)资者交流会议纪要
一、企业董事长马新强先容经营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规(gui)划(hua)
2024 年,华工科技(ji)坚持以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托底,积极开创增长机会、提
升发展韧性、构筑差异化优势,交出了各种不确定因素承压下业绩持续向好的发
展答卷,企业2024年度营业收入同比(bi)增长13.57%,归母净(jing)利润同比(bi)增长21.17%,
研发投(tou)入同比(bi)增长 23.73%,当年新获国(guo)家(jia)科技(ji)进步奖 1项(xiang),旗下 3 家(jia)企业入选
国(guo)家(jia)"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项(xiang)产品入选国(guo)家(jia)"制造业单项(xiang)冠军(jun)"。
1、战略(lue)聚焦
华工科技(ji)围绕新能(neng)源、数字赋能(neng)、船舶等(deng)赛道积极布局,以国(guo)内大循环为基
本盘,通过"技(ji)术自主+场景深耕(geng)"提升全球竞争力。
感知业务围绕应用(yong)场景的拓宽,持续完善传感器族谱(pu)体(ti)系,在已有的温度传
感器、压力传感器等(deng)产品的基础上,开发了温压一体(ti)传感器、冷(leng)媒(mei)气体(ti)传感器、
车载(zai)感知集成传感器、PTC热管(guan)理集成模块等(deng)新产品,进一步提升在家(jia)电(dian)、新能(neng)
源汽车、储能(neng)、光伏领域的市场占有率(lu)。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36.7 亿元(yuan),同比(bi)增
长13%,净(jing)利润5.9亿元(yuan),同比(bi)增长 23%,其中PTC产品收入22.68亿元(yuan),同比(bi)
增长 11%,NTC 产品收入 13.26 亿元(yuan),同比(bi)增长 16%,综(zong)合毛利率(lu)方面,企业
近(jin)三年持续提升,2024年达到25.7%。
联接业务牢牢抓住AIGC 市场机遇,数通产品快速迭代,产品矩阵快速补齐(qi)。
硅光、相干(gan)、LPO 光模块取得多项(xiang)进展,企业在AI 领域的产品能(neng)力逐(zhu)步迈入第
一梯队,持续扩(kuo)大国(guo)内头(tou)部AI客户(hu)交付份额,获得全球头(tou)部AI 厂商正式投(tou)标(biao)机
会,全年营业收入同比(bi)提升 24%,产品结构中光模块占比(bi)超过 90%,其中数通
光模块占比(bi)达60%,数通毛利率(lu)也实现提升。
智能(neng)制造业务抓住船舶、新能(neng)源、半(ban)导体(ti)、工业转型(xing)升级的结构性增长机会,
沿着"装备智能(neng)化、产线自动化、工厂数智化"的差异化竞争策(ce)略(lue),结合 AI 技(ji)术
的发展,持续发展软硬一体(ti)化的竞争实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34.9 亿元(yuan),同比(bi)
增长9%,净(jing)利润4.2亿元(yuan),同比(bi)增长18%,其中智装事业群收入15.5亿元(yuan),精
密事业群收入13.12亿元(yuan),智能(neng)制造事业总部收入5.11亿元(yuan),毛利率(lu)均维持行业
较高水平。
2、融合共赢
华工科技(ji)探索以产业联盟、创建联合实验(yan)室、股权投(tou)资等(deng)多种方式,与高校、
科研院所(suo)、头(tou)部企业开展产学研用(yong)深度融合,促进科技(ji)成果转化,与高校建立了
深层次、多样化的合作路径,与消费电(dian)子、汽车、工程(cheng)机械、船舶、重(zhong)工、家(jia)电(dian)
等(deng)头(tou)部企业客户(hu)建立战略(lue)纵深,形成百余个行业样板(ban)点、标(biao)杆案例。
子企业华工投(tou)资形成"直投(tou)+科创天使+创投(tou)基金+产业基金"组合的多层次投(tou)
资矩阵,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投(tou)出云岭光电(dian)、华日激光、超擎数智、科阳半(ban)导体(ti)、
长进光子等(deng)多家(jia)与企业发展有重(zhong)要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价值的科技(ji)企业,通过专
业化、市场化运作,不断壮大产业生态圈。
3、抢抓机遇
华工科技(ji)建立了前瞻性的全球化布局和持续深入的供应链体(ti)系,一方面将通
过对创新的压强式投(tou)入,持续卡位核(he)心技(ji)术赛道,将国(guo)产替代红利积极转化为"行
业引(yin)领能(neng)力",进一步拓展成长空间(jian),加速推进全球化经营,海外生产基地完善
生产工艺,全面提升生产效率(lu)和产品质量,提升产能(neng);引(yin)进当地合格供应商,控
制成本,落(luo)实原产地要求。另一方面牢牢把握"全球产业升级,产业结构性发展
机遇",企业三大核(he)心业务将受(shou)益于(yu) AI+催生的新场景、新应用(yong)市场机遇,打开
更广阔的市场空间(jian)。
4、压强未来
通过高能(neng)级的创新、全球化经营战略(lue)的推进,促进销售(shou)收入、净(jing)利润等(deng)核(he)心
经营指标(biao)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坚持"压强投(tou)入,积极发展",一方面现有核(he)心业务
继续开发新产品、新市场、新领域,拓展成长空间(jian),明确新的产品定位——"全
球首发,行业领先,专精特新",另一方面积极布局新的领域、赛道,加大研发
投(tou)入,形成"技(ji)术驱动为主,市场牵引(yin)为辅"的新共识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敢想敢
干(gan),积极开发首发产品、行业领先产品,支撑企业中长期发展。
二、交流问答
1、企业校企改制意义重(zhong)大,阶段性成效显著,未来还有怎样的制度性安排?
答:2021 年,华工科技(ji)企业改制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新变(bian)化,解决(jue)了决(jue)策(ce)效
率(lu)问题,建立起(qi)经营管(guan)理层、核(he)心骨干(gan)与股东利益一致的治理架构。改制之(zhi)后,
企业一是更加重(zhong)视科技(ji)创新,二是加大"高精尖缺"人才、高素质研发人才引(yin)进,
三是加强学问认同和价值认同,四是重(zhong)视产品力打造,五是持续推进全球化经营
战略(lue)。改制阶段性成效显著,为保障企业可持续快速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制度
安排:
(1)保持第一阶段的治理架构和机制,确保核(he)心团队成员的稳定,构建良(liang)
好的治理保障。
(2)企业拟回(hui)购部分企业股份(3-4 亿元(yuan)),用(yong)于(yu)实施员工持股计划(hua)或股权
激励,激励对象为青年科技(ji)人才、高潜员工,以激发其创新潜能(neng),并保障其稳定。
2、2024年企业研发投(tou)入实现 23%以上增长,研发投(tou)入主要用(yong)在哪些方面?
企业如何(he)优化创新体(ti)系,实现产品首发与前沿探索?
答:企业2024年研发投(tou)入同比(bi)提升23.73%,占收入比(bi)例达8.48%。企业的
研发投(tou)入方向,一是研发的硬件建设实验(yan)平台及研发中试基地建设,企业以中央
研究院为抓手,深化创新链及产业链融合,聚焦专精特新产品研发,突破卡脖(bo)子
关键(jian)技(ji)术,高水平建设实验(yan)平台及中试基地。二是研发人才的投(tou)入,企业着力提
高人才引(yin)进、培养质量,加大研发人员引(yin)进力度,通过高密度人才储备推动高质
效创新能(neng)力。
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tou)入,优化创新体(ti)系,形成"技(ji)术驱动为主,市场牵引(yin)为
辅"的新共识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着力加强前沿性技(ji)术的识别、储备,在极限制
造、6G、星际通讯、人工智能(neng)应用(yong)等(deng)领域积极探索,开发出更多"全球首发、行
业领先、专精特新"的产品。此(ci)外持续拓展,一是依托中央研究院汇聚国(guo)内外光
学、材料、机械、人工智能(neng)领域的资深专家(jia),同时整合国(guo)家(jia)、地方实验(yan)室、科研
机构、高校、行业头(tou)部企业资源,构筑底层技(ji)术和产业生态,推动与未来产业契
合的前沿技(ji)术探索;二是通过旗下投(tou)资企业以直投(tou)、科创天使基金、产业基金等(deng)
形式,以"填空式"投(tou)资关注"产业链最上游、价值链最顶端、技(ji)术体(ti)系最底层"的
硬科技(ji)领域,将创新的活跃(yue)要素充分聚集起(qi)来。
3、面对美国(guo)"对等(deng)关税"的推出,企业对于(yu)行业未来的展望怎样看待?将会
作出哪些具体(ti)措施积极应对?企业全球化布局如何(he)?
答:企业经全面评估(gu),"对等(deng)关税政策(ce)"对华工科技(ji)来说机遇大于(yu)挑战。一方
面,基于(yu)在澳大利亚、美国(guo)、越南、韩国(guo)、匈牙利等(deng)国(guo)布局的子企业、产业基地,
企业可通过位于(yu)关税洼地国(guo)的海外子企业产能(neng)扩(kuo)张(zhang),有效弱化美国(guo)对华关税对公
司的业绩影(ying)响(xiang);另一方面,我国(guo)对美对等(deng)加征关税将进一步提升了企业部分产品
差异化竞争优势,另外,随着中美科技(ji)脱钩,技(ji)术封锁(suo),关税大棒,倒逼国(guo)内企
业转向本土供应链,企业作为行业龙(long)头(tou)企业,持续卡位核(he)心技(ji)术,将国(guo)产替代转
化为创新引(yin)领能(neng)力,拓展业务成长空间(jian)。
企业积极推进全球化经营战略(lue),目前已形成国(guo)内六(liu)大产业基地,及海外 12
家(jia)子企业和10家(jia)办事处(chu)的战略(lue)布局。海外工厂方面,2024年智能(neng)制造业务越南
及匈牙利企业、感知业务泰国(guo)企业、联接业务泰国(guo)企业相继完成布局;人才国(guo)际
化推进加速,引(yin)进高层次国(guo)际化人才;全球化管(guan)理体(ti)系搭建完成,有效保障海外
业务的发展。国(guo)际市场作为企业重(zhong)要的战略(lue)市场,目前海外营销占比(bi)不足15%,
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企业全球化经营以"扎根"为核(he)心命题,因地制宜培育本地化
研发能(neng)力、供应链,拓展本地化朋友圈、培养本地化人才,拓展本地化市场,持
续提升产品研发、制造交付响(xiang)应速度,提升质价比(bi)、品牌(pai)美誉度、影(ying)响(xiang)力,未来
将海外销售(shou)占比(bi)持续提升至30%以上。
4、感知业务 2025年如何(he)保持高速增长?未来布局方向有哪些?
答:感知业务2025年将继续保持明显增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开
拓新项(xiang)目,持续加大与整机整车厂的战略(lue)合作,横(heng)向业务扩(kuo)展,增加压力、气体(ti)
传感器开拓,今年以来感知业务在光电(dian)类(lei)传感器,已获得多个整车厂定点量产,
产能(neng)持续提升;(2)压力传感器突破新的增长点,压力传感器市场行业广阔,
企业采用(yong)自主设计的陶瓷电(dian)容芯体(ti)结构,一举打破了以外资企业为主导的行业市
场,预期今年收入增长较大;(3)新能(neng)源汽车保有量会稳步增长,现有大客户(hu)
群体(ti)和项(xiang)目会拉动企业业务增长,多款新车型(xing)将搭载(zai)高理PTC,提供较大增量;
(4)加大海外如欧洲(zhou)和东南亚的业务开发。
感知业务未来主要围绕四大方向布局:一是新产品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
正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ji)术的研发,聚焦 MEMS 传感器、具身智能(neng)、低空
经济等(deng)方向开展前瞻性研发及产品布局。二是全球化方面,加快海外实验(yan)室认证
并投(tou)入使用(yong),推动更多海外项(xiang)目转产,持续提升海外销售(shou)占比(bi),促进海外基地人
才本土化和供应链本土化。三是智能(neng)化方面,打造"黑灯工厂",提升关键(jian)工序
自动化率(lu),搭建质量数据平台,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四是数字化方面,打造传感
器+AI,以数据重(zhong)构产品定义、以算法重(zhong)塑价值链条、以场景穿透行业边(bian)界,提
升产品核(he)心竞争力。
5、智能(neng)装备业务目前的在手订单情况如何(he),后续怎么保持高增长?精密微
纳业务之(zhi)后大的增量在哪些领域?
答:企业智能(neng)装备业务深度挖(wa)掘新能(neng)源汽车、船舶等(deng)行业从基础加工向智能(neng)
复合制造延伸趋势,今年以来,在新能(neng)源汽车、船舶等(deng)高价值市场持续突破,订
单同比(bi)大幅增长,预计二季度企业仅仅在船舶行业就有望突破 10亿订单。为实
现高质量增长,主要依托以下路径:一深耕(geng)核(he)心业务,聚焦优势行业,深化头(tou)部
客户(hu)合作,持续拓展新客户(hu),进一步巩固企业在行业的标(biao)杆定位。二加大技(ji)术创
新,通过持续创新,打造核(he)心产品的竞争力,推出第五代三维五轴激光+AI 切割
装备、新能(neng)源电(dian)池盒焊(han)接自动化产线等(deng)拳头(tou)产品,继续引(yin)领高端制造加速升级。
三强化市场拓展,加快推进海外工厂以及子企业建设,形成"技(ji)术驱动+应用(yong)场景
牵引(yin)+本地化服务"的战略(lue),多维度突破市场空间(jian)。四产品研发与市场布局,加快
推进全球首发产品研发,推动技(ji)术成果转化,开辟第二增长曲线。重(zhong)点开拓航空
航天、医疗(liao)器械、低空经济等(deng)新兴行业,助力该业务实现可持续增长。
精密微纳业务主要在以下三个领域实现规(gui)模突破:一在3D打印(yin)领域,企业
紧密围绕全球增材制造市场的结构性机遇,深耕(geng)金属增材制造装备,重(zhong)点瞄准
3C 电(dian)子、新能(neng)源汽车等(deng)领域,已形成系列产品,与战略(lue)合作伙伴(ban)积极探索3DPrint
智能(neng)工厂的服务加工业务,快速形成新的增长点。二在半(ban)导体(ti)领域,企业现已具
备晶圆表面切割智能(neng)装备、晶圆隐形切割智能(neng)装备、晶圆改质智能(neng)装备、全自动
晶圆退火装备、晶圆衬(chen)底及外延量测装备等(deng)产品,未来将进一步补充产品序列,
并在已形成标(biao)杆大客户(hu)销售(shou)突破的基础上,加速半(ban)导体(ti)设备的国(guo)产替代,持续扩(kuo)
大市场份额。三在绿色农业领域,企业重(zhong)点推广农业激光智能(neng)装备,已形成搭载(zai)
自研AI 视觉识别系统的激光除草智能(neng)机器人,可实现精准智能(neng)化除草作业等(deng),
未来企业将持续拓展相关应用(yong)场景,助力农业生产向绿色、智能(neng)方向发展,构建
多元(yuan)业务增长格局。
6、请问企业半(ban)导体(ti)领域相关设备当前发展情况和市场空间(jian)?
答:企业围绕第三代半(ban)导体(ti),现已形成从晶圆量测到晶圆激光加工装备的6
大产品体(ti)系,产品已实现销售(shou),取得市场突破,随着半(ban)导体(ti)产业重(zhong)要性的提升,
企业将持续扩(kuo)大市场份额,并不断丰富(fu)产品序列。在存储器领域,正在开发1-3
纳米晶圆套刻对准量测设备;在高端先进封装领域,正在开发 TGV 芯片玻璃载(zai)
板(ban)激光高速打孔(kong)智能(neng)装备;在晶圆前段,正在开发碳(tan)化硅激光剥离(li)智能(neng)装备,不
断拓展和加强半(ban)导体(ti)产业产品矩阵,企业在半(ban)导体(ti)领域的布局将带来较大增量空
间(jian)。
7、今年国(guo)内数通光模块需求情况如何(he),企业数通光模块的产能(neng)怎么样,新
产品有哪些?
答:市场方面:今年以来,国(guo)产算力需求保持高速增长,国(guo)内互联网大厂及
运营商纷纷加大在 AI 领域的资本开支,今年二季度企业全系列 AI 光模块订单
还在激增。
产能(neng)方面:企业一季度大概是每月20万到30万支200G、400G 光模块的交
付,到二季度每月100万只产能(neng),仍(reng)不能(neng)满足订单要求;企业泰国(guo)工厂的建设目
前已经投(tou)产,海外需求主要以 800G 和 1.6T 为主,现有月产能(neng)为 10 万只,Q2
末到月产 20万只,持续快速提升。企业光电(dian)子信息产业研创园"下一代超高速
光模块研发中心暨高速光模块生产基地建设项(xiang)目"一期将于(yu)今年5月投(tou)入使用(yong),
用(yong)于(yu)超高速光模块产品的研发、生产,企业产能(neng)将进一步提升。
新产品方面:企业 800G 自研硅光 LPO 模块,马上业界第一批批量出货;
业界领先1.6T自研硅光模块,已经接到美国(guo)、中国(guo)知名OTT 客户(hu)正式送(song)样通知;
1.6TACC/AEC已经在美国(guo)知名 OTT 测试,准备小批量出货;2025美国(guo)光通讯
展上,率(lu)先推出适配(pei)下一代 AI 训练集群的 CPO 超算光引(yin)擎、3.2T 模块解决(jue)方
案。
8、2024年非(fei)经比(bi)较多大概有三个亿,怎么看未来两年非(fei)经的影(ying)响(xiang),高规(gui)模
是不是可以持续?
答:企业的科技(ji)创新实力较强,成功承担了多项(xiang)国(guo)家(jia)重(zhong)大科研专项(xiang),因此(ci)得
到的政府支撑力度也比(bi)较大,获得多项(xiang)政府补贴。后续随着研发进程(cheng)快速稳步推
进,项(xiang)目从理论研究迈向落(luo)地实施,顺利完成工程(cheng)化、产品化转型(xing),并成功投(tou)放
市场,最终实现对企业经营性利润的拉动提升。
9、企业于(yu) 4月9日发布了董事长提议回(hui)购企业股份的提示性公告,怎么用(yong)
好政策(ce)工具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助力创新?
答:企业董事长马新强先生基于(yu)对企业长期价值的认可和对企业未来发展的
坚定信心,并结合企业经营状况、主营业务发展前景、财务状况等(deng)因素,提议公
司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回(hui)购部分企业股份,回(hui)购的股份将用(yong)于(yu)实施员工持股计
划(hua)或股权激励。
企业着力提升人才密度,在现有的硕博士人才基础上,以中央研究院为平台,
围绕下一代及未来技(ji)术,未来 5 年招聘、留用(yong)博士人才 500人,硕士 2000人,
以高密度人才成就高质效的创新能(neng)力。为了激发青年科技(ji)人才创新活力,一是进
一步完善短期、中长期激励,二是营造简单、阳光、高效的创新氛围,为青年科
技(ji)人才提供创新机遇和平台,通过良(liang)好的氛围、机制,培养造就面向智能(neng)时代战
略(lue)机遇的攻坚力量。
来源:金融界